第七章 :进兵大凌河(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6393 汉字|47 英文 字 4个月前

第七章 :进兵大凌河

老二、老三的出生群臣都跟着祝贺了一番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前段时间刚刚生的不愉快。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并且因为小朱一时的放纵皇后居然又怀孕了。看来这个苓芷果真是旺嗣的面格。

然而还没等小朱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辽东那边的演出又开始了。

……

大凌河源于建昌县大青山(河北省平泉县)全长398公里。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上游流经凌源、北票、朝阳县。下游流经锦州的义县和凌海县由锦县东南注入渤海流域内多属荒山秃岭。

这条河在整个关外的作用非常大先大凌河以东多为旷野后金铁骑可以驰骋纵横。以西临近朵颜三十六家及蓟辽的防线洪山口一带最北是朵颜三十六家中最大的部落科尔沁。两年前皇太极入寇京师的时候他的后勤给养就是依靠沿大凌河畔筑造营垒来运送的。

早在小朱前一段苦练身体之前孙承宗趁着天气好去巡视蓟辽边防去了毕竟也是62岁的人了辽东冬季的严寒老人身体实在吃不消只能选在春夏的季节去。他回来的时候一方面赞赏老钱搞的健身计划一方面从健身是应该治标还是治本的角度引申出一个治辽事的方略。瞧人这思维多有逻辑!呵呵。

若想收复广宁(今北镇)、义州(今义县)、右屯三城应先收右屯。据右屯于大凌河东修筑城垒。这样一来锦州、大凌河、右屯就形成犄角之势可以相互依托。守住这3个据点以后再向东北依次推进收复较远的广宁城。收复广宁则辽事小定矣。

同时山海关、锦州、大凌河这样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建立对整个山海关的战略纵深将起着重要作用。

这个法子的提出是基于几个前提:

1.袁崇焕是老孙的门生、老部下、莫逆之交。老袁平台奏对时夸口说五年平辽后来皇太极入寇京师花了五百多万两白银朝廷上下都很心疼趁当时大家还清醒小朱适当的改了一下袁崇焕的说法五年小定十年初定十五年大定的分步走战略。

既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也为了帮助袁崇焕孙承宗绞尽脑汁的想到了修筑大凌河城这个法子出来。

2.此时大明南方沿海城市已经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宏裔楼城堡了。这样的城堡不是为了住人而是为了藏兵所建。

范西礼领过来的人中有十几个曾经参与了欧洲猫堡和鼠堡的建造对于遍布欧洲的城堡构架比较了解而建造堡垒层层推进也是袁崇焕的重要理论。小朱既然支持袁崇焕自然这个法子也成为整个大明的步骤。徐光启和金声对袁崇焕的印象也很好所以很痛快的就把这十几个会建城堡的人给袁崇焕了。

东方堡垒讲究围守而西方城堡讲究藏兵虽说都是防守工具之一但西方的城堡更具有侵略性因为他们不追求能安置多少民户更注重储藏战备物资和军队。

这样可以城堡为圆心无限扩大出征的范围。袁崇焕和孙承宗将两种风格的筑城理念综合了一下决定在大凌河东岸筑造一座藏兵用的城池。这个城池近似于葫芦体临河及覆盖西岸的后城是用来暂时安置、收容辽东散逃回来的汉民。前城则专门用来储藏粮马等战备物资即便后金骑兵包围也可以利用水路来疏散民户和运送粮饷。同时前后城都只有军人防守粮食危机也会被降到最低。

3.兵部左侍郎梁廷栋是个袁崇焕的拥趸袁崇焕极力推崇筑城平辽他便也极力赞同。而兵部尚书王洽更像个后勤人员对于军事了解不是很深因此兵部的意见多听从老梁。

再加上孙承宗对于在野战中消灭后金主力的问题上也的确没有什么把握。上次京师保卫有各方面的原因在里面除了钱饷到位名将精兵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皇帝危及这可是天大的事儿。

所以这个提案被正式提交到了内阁和小朱的面前。

“皇上前后城的建筑的确不失为万全之策但大凌河汛期反复沿岸土地多沙石后城依河而建恐怕不稳。(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况且战事无方大凌河筑城名为广宁实则挑衅关外之地已属鸡肋无论胜败招敌而决战均于国无益。”

成基命现在是个著名的唱反调先生从来就没有一个问题能在他这边顺利通过的。有时候小朱真后悔当初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杠头出来。

“成先生难道说你反对筑后城了?”

“臣非但反对筑后城臣根本就反对轻启战衅。”

小朱看着老成很是正义的神情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成基命一直这么折腾会不会引起孙承宗的反弹?老钱和成基命不是一条线的如果成基命倒霉了那小朱的剿匪大计不就可以成型了吗?那么为了让成基命倒霉或者说失去民意唯一的法子就是大凌河筑城一事获得巨大的成功。

也就是说小朱全力支持老孙和老袁他们两个人筑城大凌河岂不是一箭双雕?

“成先生朕常想当年皇太极为什么能够轻易的叩关洪山口?并非蓟镇刘策的无能。边外无警才是根本。一旦大凌河筑城并且站稳广宁将成为我大明的囊中之物。蓟辽两镇可安。再有朵颜三十六家名附大明实际仍与后金暗通款曲。大凌河筑城朕想的不是为了收复广宁朕要的是威慑朵颜三十六家与后金的勾结。”

“皇上广宁乃是大明故土收复失地方才根本。”

成基命果然跟着小朱的思维入套。朵颜三十六家在这些臣子的心中地位很低按他们的想法蒙古是林丹汗的天下即便朵颜部投到后金那里也无所谓。所以在威胁朵颜部和收复广宁之间成基命迅做出了判断。一个错误的判断。

“成先生广宁距山海关有百里之遥若中间只锦州一地则前后难援势必成关外孤城不筑接应之城何来的广宁?”

“那臣附议便是然修筑城堡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了。”

“温体仁”眼见成基命松口小朱连忙找负责户部的温体仁。

“臣在臣和毕大人已经做过筹划镇海水师可分两艘大船经水路运送粮饷、兵器大凌河东岸有一处旧城可加以扩建。西岸曾有后金的营垒一处虽说残破但作为暂时的驻兵之所应无问题。大凌河沿岸沙石众多那些西礼院的番夷有法子将这些沙石黏合在一起筑城而且很是坚固。这样那两艘大船平时便可以运送沙石。至于木材就地取材便是。耗现银3o万两粮饷、采买物品等物折银4o万两。”

“哈哈好啊花费7o万两白银就可以盘活辽东成大人你可有异议?”

“可是筑城大凌河势必要招引后金围攻一旦城围则需援军届时势必耗费钱粮无算。”

“这个孙承宗你看呢?”

“回皇上蓟镇主守辽东主战。袁崇焕知兵识人山海关总兵官吴襄及其子吴三桂。副将宋伟、参将桑噶尔寨皆是能征惯战的将领。吴襄与祖大寿还是姻亲大凌河被兵可令吴襄父子出援这样还可以节省下一些银饷来。”

悲哀我大明的官员真是悲哀任何军国大事都先琢磨着如何省钱。但现在容不得小朱矫情。

“好吧那镇海水师是否也可以自水路援师呢?”

“回皇上恰因水路援师的考量袁崇焕才提议建筑前后城及西岸营垒的。”

小朱扭头看看大家你们还有意见吗?没意见的话

“那就这样办吧你们内阁回头拟个票拟出来。但银饷不能太节省还是宽裕一些为好。”

“臣等谨尊圣谕。”

……

大凌河这一步小朱要倾全力走下去温体仁提的7o万预算方案小朱觉得有点太过节省了揣测之下似乎没有什么党争的因素在里面可能就是温体仁抠门抠惯了。

国库虽说紧张但实在不行小朱还可以从阿萝那里借点银子出来。现在阿萝可是不一样喽她名下有专门‘巳库’库里面她娘家这些年没少往里面存银子里面存货据小朱偷偷问淑娥好像已经光现银就将近3o万两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但小朱最需要的是把朵颜三十六家搞定现在东厂传过来的消息看后金那里明显有着为数众多的蒙古八旗。一旦大凌河战役取胜朵颜三十六家就会倒向大明。断去了蒙古方面的支援饿也能饿死后金。久旱必有长冬辽东那边这些年也不好过不然皇太极也不会没完没了的打仗。

阿济格的死给满清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皇太极趁势下令从由他亲自辖领的两黄旗中抽调部分军卒填满镶白旗的编制。表面看这当哥哥的还挺照顾弟弟但这样一来虽然旗主依然是镶白旗多铎正白旗多尔衮这两个是同母兄弟。但因为掺杂进不少皇太极的人进去皇太极已经实际意义上统领了四旗力量。拿到四个战力最强的旗众其余各旗也都顺从于他整个后金的统治正式进入了皇权时代。

甭管怎样大明又一次主动挑起了与后金的战斗。这场赌博性质的战争将决定未来五年内的走向。

先历史上的这次失败之后中高级将领我大明花费无数心血和钱粮历经几代人的血战方才培养出来的众多优秀军事人才不少都投降了后金。

俗话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后金即便蒙八旗、汉八旗的人数再多一倍小朱也不在乎因为这样的军事体系不可能打胜仗。只有在基层军事单位上拥有数量众多的百战老兵这支军队才真正变得可怕。

尽管这些高、中、低各级明军军官出于感情上的原因并不愿意与祖国为敌。但是因为边关对阵的敌小朱双方是如此熟悉逼迫的崇祯皇上不得不从全国各地抽调兵丁去辽东换防既伤了军心又丢弃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力。更重要的军费开支无效、无限放大造成国内赈济招抚的银钱出现紧张致使流寇越闹越凶很多被换防的辽东守军也加入高迎祥和张献忠的队伍去直致恶性循环到‘国君死社稷’的悲剧产生。

其次大凌河再败将彻底打垮大明上下主动寻机决战的信心。使得第二年满清彻底征服朝鲜成为可能。

朝鲜分属海洋性气候北方多山恰好不受这持续几十年的干旱影响农作物尤其是稻米这样的主食农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丰厚加上地广人稀成为后金最大的粮仓。

由此为转折后金的全部心思便放在了对蒙古的征服与收降上面。一旦统一了蒙古全境即便没有李自成大明也不可能坚持太久最多十年要么直接开打要么趁着某种内乱大明依然要被灭掉。

第三祖大寿的军队当中有相当部分是从后金那边逃离过来的汉民组成这些人重新被俘获之后其结局一定是悲剧性的。当其余流散在后金境内的汉民看到这些先行者的悲惨下场也会打消回国返乡的念头无奈而又死心塌地的为后金服务了。国以民为本失去军心还可以通过提高赏格来重新招募;失去民心你从那里去招募军队?

所以无论如何小朱也要赌赢这场豪赌。为此小朱连夜从乾清门的门缝中递出一份内旨明确告诉孙承宗给小朱连夜制定翔实可靠的战略计划出来。

至于钱小朱又一次明确的告诉他要多少有多少。

……

第二天小朱一夜没睡踏实眼睛红红的就去皇极门开早朝现钱谦益、孙承宗、温体仁等全部内阁和众多的文臣武将都显然一副熬夜的惨相。

“启禀皇上臣昨夜会同钱相、温相等朝中多位臣工拟就商讨了一份方略呈奏吾皇。”

“方正化快给朕念念!”

早朝散去后文华殿内所有参加内阁扩大会议的大臣们都仔细的聆听着方正化朗读的声音边听边想。

从这个方略中小朱才知道原来袁崇焕的信念很强他认准的事情基本不会改变虽说连续遭受龙口关、毛文龙等事件的打击但老袁仍然有计划的实施着自己的战略计划。

早在去年大家忙活铸造银币的时候老袁就趁机在大凌河左近开始修筑城堡地基了。后来年关的时候徐光启给他送去了十六名欧洲的石匠他得到西方建筑理念后迅调整了城堡的建筑样式开始重新设计大凌河的防御工事。

并且老袁吸取了政治教训开始很正式地层层上报。因为他的理解是既然皇上把石匠都给小朱送来了显然皇上是同意小朱构筑城堡的方案那何必要偷摸的进行呢?

听到此小朱不仅摇头苦笑误打误撞的办事情这老袁还真不愧‘袁蛮子’的称号。

接下来毛文龙恰好也上交了一份疏奏内容是:他手下的刘氏几兄弟(原七现六)原来这些年间一直在和后金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只是镇海水师建立之后因为海事银丰厚的缘故他们已经看不上后金招纳他们的钱财了。于是这几个兄弟趁着某天毛文龙在东瀛喝花酒喝的高兴和盘托出了自己兄弟几人的前前后后。

毛文龙原本想杀了他们但是后来一想这些年来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如果都杀的话他毛文龙就先逃不过。于是毛文龙决定使用诈降骗城之计好谋求辽东渤海湾沿海一带的陆地。其中最重要的是旅顺港。

诈降骗城一事过于重大毛文龙不敢乱来便上报了朝廷。

本来这件事孙承宗是不同意的因为在他看来谁能保证是否真的诈降?即便真的诈降谁能保证骗的了皇太极?风险这么大一旦假诈降变成了真投降哥几个什么都甭干直接自裁谢罪吧。

但是昨天见小朱有一种尽全力一博的气势孙承宗便设计出一条完整、全面的战略计划。

整个作战方略如下:

1.右屯易与不易防所以命祖大寿可先放弃右屯以一种很低调的方式尽快修筑大凌河城堡。大凌河旧城对于明金双方来说都属于鸡肋之地。守空费钱粮敌人未必能来打。不守又不能迁民屯田还没等你的粮食播种呢对方任何一支骑兵都能过来给你捣乱。

距离自家的军事据点又太远出了事儿别说救援了逃都不知道能否逃脱。所以只要祖大寿示弱于后金造成一种被朝廷逼迫不能不去又刻意拖沓的假象出来。后金想来不会在建筑初期有大的应对。因为大凌河等地孙承宗、袁崇焕多次去巡视有时便留些人整理修缮一下营盘以备下次再来。后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2.毛文龙方面老刘家那哥们几个加快同后金的联络争取尽快谈到诈降的安排上。这刘氏几兄弟(原七现六)的人品朝廷上下很是鄙夷噢有钱了又不用你当步兵去卖命了你就不投降了?什么东西?但现在用人之际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诈降这种事情就不是好人能胜任的还就需要这种无赖流氓才能办出彩来。

3.镇海水师拨出两艘大船、五艘小船一并划给袁崇焕指挥。

这些战船平时就驻扎在锦州。往返穿梭于锦州、大凌河之间用来帮助构建大凌河城。现在大明水师的战舰分为三种小船、大船、巨舰三种。有大船在大凌河水域后金想越过大凌河只能绕远渡河而朵颜三十六家之中鼠两端的人大有人在后金绕道攻击西岸的匠民营盘很难有什么奇袭的效果。这就保证了将来一旦开打大凌河一带大明始终有一个稳定的后勤基地。

4.大凌河的战略位置后金早晚会洞察一旦洞察必然会前来攻打。所以大凌河城在修建初期便要大量存储粮食、箭羽、火药等物资存储标准火药为连续猛攻三个月粮食凭借配额供给可以坚持一年。这样西方城堡的建造特点就得以体现。并且距大凌河老城东十五里有一道山梁名为长山。这个地方将来是山海关至锦州再至大凌河城援军的必经之处。因此要选派一些精兵围山立寨用来做固定哨。

5.如果后金兵围大凌河城则镇海水师的毛可喜、毛有德和刘氏兄弟分兵登陆。刘氏兄弟由毛可喜率领诈降骗城尽快拿下镇海关、归服堡和黄骨岛堡等处后金兵力较少的城池。以便为夺取并恢复大明对金州、复州两地的统治;防卫清泥洼(旅顺全岛)做好准备。

毛仲明由四道沟登陆进金州工(今盖县)毛有德由盖县登陆入梁房口(营口)他们两个均是只攻不打。金州工、梁房口可以说是盛京西南的门户有兵来犯后金不可能不做出反映。以造成后金尾不相顾的窘境好配合毛可喜和刘氏兄弟顺利拿下上述的战略要地。

清泥洼作为海贸的转运港口可以说是异常重要毛文龙早就想要这块地方了。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现在孙承宗如此安排也是为了得到毛文龙的全力支持。

近两年毛文龙做生意上瘾很少主动去骚扰后金后金已经对毛文龙产生麻痹心理了但毛文龙的水步两军却绝对不是吃素的。而且毛文龙的镇海主力沿鸭绿江东进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铁山配合朝鲜王室全力清剿滞留在朝鲜境内的后金八旗并最终夺取那座横亘在鸭绿江畔的铁山。

这座铁山不仅是富铁矿而且都是浅矿层一旦铁山重新夺回此消彼长完全依靠冷兵器的后金政权必然出现危机。

6.大凌河城现在和今后都单作为储藏和转运的目的至于后金逃散过来的民户城堡也只是暂时的周转之地在三日之内便经由福海的船队运送回国于山海关一带通过屯田来予以安置与收容。

7.整个大凌河水势汹涌沿岸尤其是下游出海一带土地肥沃因此祖大寿的任务还有一个巩固大凌河下游及锦州一带的军事防务。后金的水师不灵光毛文龙的海船便可以顺利进行运输的职责。

8.银钱粮饷计折银7o万两另加银4o万两用以应对将来可预见的后金反攻。

“大凌河成城后往数3、5年内定为四战之地。是故大凌河城驻军三万人分步、骑、弓、车、铳、水六军步军三营、骑军三营其余各军凡一营每营辖三千。每营设七品都司领游击将军军衔。设总兵官一人济雪伯祖大寿担任。设副总兵官一人由锦州总兵副将何可纲担当。粮饷银钱由辽东镇分理。蓟辽年饷不变。此方略臣恭请皇上圣裁!”

现在的内阁制度已经逐渐变化开来重大事件共同讨论协商成为了定制。虽说细小的事情仍然由内阁来决策但遇到重大的军国要务时则要召开皇上和内阁、九卿共同参加的御前扩大会议。

像今天的这次会议不仅内阁九卿全在连金声、刘士杰、杨嗣昌这样的少壮官吏也都列席旁听了。

“列位臣工你们看呢?”

“臣等附议!”

也是这个方略就是这些人连夜搞出来的问了也白问。想了想小朱开口问到:

“孙先生假若你是后金之将你该如何攻打大凌河城?”

“这…!”老孙是个很谨慎的人一时间他有些踌躇。

“无妨无妨朕的意思就是想让先生帮忙琢磨一下后金的应对。”

“回皇上假使臣为后金臣定围城打援之计。大凌河周边旷野群山只要围城挖掘壕沟不叫城中之人突围。然后于援师开赴的半途之中进行伏击只要援师折损大凌河指日可待。”

“那大凌河该如何应对?”

“回皇上臣想应以正对正大凌河建城时环城3o米处加宽加深挖掘壕沟再引大凌河河水入沟。这样后金来攻时可直接将车炮于壕沟内环处防守若敌态汹涌则进城防御。前后城中有水渠连通大凌河引水入渠援师走水上入城。”

“可是辽东酷寒待到冬日大河冰封非但马匹可以纵横驰骋便是车炮亦可以冰面列阵。”

“回皇上城中水渠的封冰好破。至于城外上下游的封冰徐大人前日提出一个浮药筏子的方法来每到冬季冰封之前可于大凌河上下游安置大量的浮筏。待遇兵事昼夜派人巡查一旦有后金兵动便点燃浮筏筏中的火药爆裂即便冰面不能全部炸开想来那冰层也无法载人了。西岸营垒中人一见火药炸冰可入城亦可退锦州。可保万全。”

“嗯…!现在这个想法也算周全了如果还不能奏效就只能是天不与大明了。”

“臣惶恐愿大明国祚永昌。”

“好吧便着兵部行文下吧。”

“臣等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