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桃花丙榜(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7519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四十章 :桃花丙榜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那只是因为他们确实一事无成。

……

就在熊文灿定下自己的政治立场时南衙门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只不过现在这个时节里除了少数隆臣(诸如杨嗣昌、熊文灿等人)之外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吵架。

当纷乱的叫骂声传了进来熊文灿知道今天的早朝肯定停了。仿佛为了印证这个判断熊全一推门行了进来:

“老爷宫里王公公刚走今日早朝罢停。诸分议大臣若有急重可入上书房。”

“?知道了。”

熊文灿得意的点点头现在有资格入上书房言事的只能是分议大臣。他刚好是其中一员。

“熊全啊!”(老爷)“黄得功的女儿长得漂亮吗?”

“呃小的这就打听去。”

说完熊全就想出去但被老熊叫住

“不用不用这事儿不着急。”一边招手把熊全叫到近前一边用右手抚摸着自己的胃部天天一个凉梨养尊处优的他还真是有点儿吃不消。熊全连忙过来帮忙一边还在努力的回忆关于黄得功的事情:

“老爷您怎么忽然想起虎山大帅了?他可是多年没回来了黄大娘的二锅头如今也算小有名气只是本利都少得很而且还要兼着抚养战殁袍泽的遗孤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对了虎山大帅的小姐已经与孙阁老的重孙结成了娃娃亲大帅公子今年4岁但身体一直不好虽说申领了军户但好像看见刀兵就哭闹不已。”

“行了行了”

熊文灿连忙摆手制止了熊全的话头好家伙自己的管家如此“能干”居然连这事儿都了解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但两个人在一起已经好几十年了这样的缺陷早就成为可以容忍的优点。老熊沉吟一会儿再开口已经定下了章程:

“这样我这就写一封手札你去送给杨嗣昌。就说我说的让他按此办理。”

“是。”

好家伙熊文灿这范儿可是真不小他是户部尚书虽说品秩上高于杨嗣昌的内阁大学士但从权力上他是人家杨嗣昌的下级。这么张扬的说话其实是很少见的但熊全可不管这个在他心中老爷是天。于是答应一声之后立刻准备笔墨纸砚老熊闭着眼睛再酝酿一下立刻提笔行文字不多所以写的极快极工整。

“调得功入京任参谋总部后勤局正使。”

“嘶”熊全看到这一行字先是吓得一抽冷气。但被主人瞪了一眼之后立刻恍然大悟连忙收拾好信纸放入一个户部信封之中高捧着走出了房间。

在户部尚书的手下当了这么多年的管家这人绝不可能是笨蛋。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熊全也够资格成为历史人物!

因为老熊的本行是理财其理想也是经理天下财税。但让他得以实现抱负的却是两大英雄:郑芝龙;李自成。这两个人都曾经是国家叛匪一个在陆地一个在海上。但巧合的是两个人先后受招安都是拜熊大人那舌灿兰花一般的惊世口才所赐。

能够单刀赴会劝动英雄投诚这本身就是传奇两大英雄两段传奇成就了熊文灿的一世英名。熊全作为贴身书童、仆从、管家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两次盛会也算是英雄身边的配角了。

所以熊全很快就猜透了熊老爷的用意:

政治家要想成为控制事态的主角就需要同时制造多重假象让自己真实的目的隐藏在烟雾弹的后面当所有人都被纷乱的表象给迷惑之后政治家才更容易掌控全局并且顺利完成工作。

以黄得功这样身份的人虽说入京供职或者解甲归田都是早晚的事儿但堂堂咏归城虎山大帅被强行安排在参谋总部后勤局正使的位置(在吴三桂、周定方手下听令)那可是绝对的侮辱。如果又是杨嗣昌出面颁布的工作议程则一定会遭来言官的口诛笔伐。

而言官一旦开骂就正中熊文灿下怀因为他刚好可以借此机会转移矛盾让外面那群“愤怒的老青年”都把精力用在如何安顿武将这个问题上这样一来才能顺势腾挪出时间尽快完成改革大业。

而且杨嗣昌为人是从来不顾及别人感受如此“欺负之举”在杨黑子这里一定会被通过。那么接下来他老熊再添点儿油加点儿醋让杨嗣昌在这件事儿上彻底被言官困住手脚那么这变革之功劳也就轮不到杨黑子喽。

一箭双雕顺水推舟。正是熊文灿的手段!

果然一切皆如熊文灿所料杨嗣昌根本不觉得这事儿有什么不对的反正黄得功的军职不降只不过把地方军队的领导权变成参谋总部的后勤调配权这根本是个肥缺黄虎山一生清贫能在这个位置干活计摆明一个好安排嘛!非但如此因为是熊文灿的建议杨嗣昌还专门破例动了几分温柔提请国家赠黄得功十万两银票。

这个计划当天就被公布出来因为杨嗣昌虽是内阁辅臣但他不分管六大部因此他采纳的这个建议必须要公开递交到黄景?、范景文、熊文灿这边。其中兵部黄景?是杨嗣昌推荐的所以问题不大直接给照转了;户部熊文灿这里当然乐得装个好人十万两银票又不算多于是也立刻照转。可到了吏部尚书范景文这里可就乱了营喽。

“老爷老爷您快听听范大人开骂啦!”

熊全很兴奋的侧耳听着门外的嘶吼声辨认清楚后连忙扭头献宝:

“还有兵科给事魏大人……”

“嘘”熊文灿竖起食指他要仔细听听外面的指责内容。

“黄虎山尽忠两朝先帝在位时便征战平叛。今上继统先受君命随满桂夜袭白甲军尽毁后金红衣大炮;八年兴隆山一战以一营人马挡十五万大军三昼夜急攻世人皆称山军取意不动如山;十年领军征北十二年决战宰桑泊十三年建堡咏归城镇守至今。为国征战二十载二十载啊!”范景文的声音里透出了哭腔和抖音儿

“其老母至今还要沽酒为生膝下仅仅一双冲龄儿女且有胃痛痼疾屡次呕血。这样为国辛劳若此的万古名将你杨嗣昌竟敢如此捉弄本官一定参你……”

“嘿嘿嘿嘿!”

熊全一脸愚钝的傻笑起来引得熊文灿一皱眉头熊全立刻垂手站好身位表情严肃。

“哼”熊文灿很不满的白了熊全一眼随后背起手走回书案前既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在跟熊全解释着:

“现在形势微妙南衙门都快成东直门集市了范景文这家伙整天不干正事儿就知道跟着那群言官吵架骂人。这里那还有旧值房的样子!现在国策既出不想着如何打理国家偏偏要停滞国事真真迂腐不堪!杨嗣昌能采纳我的建议还特意借‘赠银’一事来助我脱身这格局器量却是比我大啊!”

“老爷小的知道错了!”

熊全的额头出了一层汗。杨嗣昌冰雪聪明老熊的计划其实并没有瞒过去但杨嗣昌却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魄来操作此事目的就是由他出面吸引火力然后掩护熊文灿等人尽快出台各项法规。所以从根儿上看大杨能入阁并非浪得虚名。这正是熊文灿忽然感慨的原因。

“唉”眼见跟随自己几十年的老家人也明白了其中详情熊文灿不由得再深叹一口气

“阿全啊以后你我二人都要切忌得意忘形并时时以大局为重免得被有心人饬斥大大不妙啊!”

“是老爷。”

“…”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吏部范景文痛骂杨嗣昌用人偏狭所以大家的火力点都集中在兵部黄景?、阁辅杨嗣昌身上了。

这就是转移注意力的妙处此时全体官员都是“群众”因为他们不明真相所以都被熊文灿牵着鼻子给轰到了一个牛角尖中去了。

“什么样的福利政策才能既满足国家利益又能够善待良将?”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黄得功这样的病体沉重您让他退休不就完了嘛以黄虎山简朴性格能够跟老母、妻子、儿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强。更何况还有“赠银”十万两的提案在这本来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可偏偏“参谋总部后勤局”这个职务给闹的以至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本质而纠缠于形式了。谁也说不服谁人人还都挺正义似乎别人不听自己的意见就是祸国殃民。仿佛全世界就属他最爱国、最博学、最有正义感似的。

总之是一场闹剧。

“呵呵熊文灿倒是机灵这种法子也亏他想得出来。”

小朱这话响起已是三天后的上书房了。这三天外面闹翻了天但却不再纠缠于阮大铖、吏治改革、经济改革了而是围绕黄得功在乱战。于是上书房里也连忙钻了这个空子紧锣密鼓。不过他们能够“暗度陈仓”虽说靠了熊文灿的损招儿但出手将舆论焦点转移的人还是杨嗣昌所以这变革大功仍然被记在了大杨的头上这点让老熊很是无奈。好在这段时间里效率很高小朱伙同郑三俊、洪承畴、熊文灿、卢象升等几个分议大臣已经起草了一连串的文告:

先一切皆利益。

不是黄得功成为讨论焦点而是“后勤局正使”这个职位成为了舆论焦点。因为后勤局是兵部、户部、军界三方共管部门且是一个油水极丰厚的关键岗。所以围绕这个职位其实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经济利益这才是焦点所在。这也正是熊文灿、杨嗣昌默契配合引一群言官溜号的根本原因。

既然一切都源于利益的争夺那么国家改革也就不能太蛮横了卢象升的分田制被归在“推窗之论”的框架下了。再配合上熊文灿的税制、李定国的“各司其职”、杨嗣昌的“行政”。一个完整的治国纲领被彻底定型:

国家利益拥有其无上权威在此权威之下士、农、工、商皆要遵从并不得触犯。而武将不畏死、文官不贪财、士人师法天下、工匠乐业、农户安居、商人重义使得所有这些国民皆可以住进推窗既望风景的房子就是最大的国家利益。

这里面巧妙的引入了黄宗羲对社会阶层的划分:“士”仍然具备统治地位但不再拥有绝对支配权农、工、商三业的地位被显着提高与士人并列成为了大国民。同时也给各个阶层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虽然失之简单但具体的要求总要比虚无的口号来得强烈且直观。

其次就是利益如何分配。

在中国唯一的“分配”就是“官”的分配。其方式及手段恰是制度公平与否的体现。但这里面先天存在这样一个逻辑概念:不要把一切罪恶都归为制度!!!

把所有罪恶归结为制度问题是不对的。因为没有一个统治阶级甘心以罪恶立足。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儒家文明所宣扬和推崇的恰恰是仁者无敌。所以中国的制度只有缺失而绝无罪恶。

如果否认了这个命题并且把中国人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归为制度原因那么一个惨烈的事实就会如此出现:一批又一批所谓的社会精英就会习惯于先制造一个惊人罪恶并把这个罪恶归结为制度问题然后再打着改革的旗号去制造更大的罪恶由此循环往复把人民推入地狱把罪恶推向极端。那这国家还能有好吗?

古往今来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虽然始终存在治乱交替的现象但最起码都拥有一段和平、富强、积极的盛世就是一个强烈的例证。

之前小朱始终认为眼前这个制度是错的所以他要进行更正但随着钱谦益、温体仁、贺逢圣、周延儒、杨鹤、成基命、郑三俊、李邦华、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熊文灿等一众名臣在身边的相继出现他忽然现了这个规律:任何成法不要试图去毁灭她代替她而应在她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正和修复。只有在这种指导精神下培养出来的民族才是真正的伟大民族。

人人都说中华民族具备强的反向同化能力其实究其本源就在于中国人善于修修补补一个始终围绕在中心传统下进行自我修复的民族外族得以被同化仅仅是时间早晚问题。但前提是中国人不要丢弃传统。

因此在传统力量之下进行的修补手术是“小朱与他的第三届内阁及政府班子”所要完成的最大任务

推窗之论的政治纲领中士、农、工、商之前特意提到了武将和文官那么这就等于无形当中做出了职业与人群的划分:无论是将还是官都只是一种职业。士、农、工、商则是人群基础也就是说职业军人和官吏来自于各个阶层而不是特定阶层决定了特定职业。

这句话表面上很拗口但却说明了一个事实以前由“士”垄断的官僚阶层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复杂问题简单化名将的公子就一定是名将吗?当然不可能否则骷髅王赵括会不高兴的。那么好了既然武将这个职业早就打破了这个定势选择一个人为帅绝不是看他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子或者身份而是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那么反推到文官这边只能士人出任官员的定势也就不得不做出变动了。

当然当然在现阶段的大明朝还不可能变得太多只不过采用了堵胤锡的“全才科举”理论不再专注于一个标准而是增加了小朱创的“义师制度”、和徐光启的遗愿“分科取士”。

其中前两种仍然是士人的权利范畴只不过增加了多方面考核机制形式如何变换也没有跳出阶层概念。因此“士”作为统治阶层获得了法理上的保护。

虽说科举制度本身是面向大众的所有人不管你是什么出身只要有学识就都可以参加科举表面上这是非常公平的一个制度。但其考试内容却忽视了一个社会学现象:

官僚系统的子女因其自幼便可以不事生产而专注于四书五经所以比草民子女更容易中榜。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虽说也拥有金榜题名的机会和资格但概率确实太小了。因为现在还不是义务教育制度。但“科举”制度本身却不是什么罪恶的制度相反古往今来能达到“中国式科举”这个高度的人类文明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所以“分科取士”就成为修补术并且是成为击碎士人垄断社会资源的突破口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只要其中有佼佼者便都可以成为官吏。当然如果不制定出一个良好的选拔标准分科取士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正是洪承畴反对的原因。

解决方法就是设立“丙榜”。

考中丙榜的人被称为吏员(公务员)由国家根据不同需要来进行安排调度因为属于“分科”范畴所以考核标准略有降低各行各业都可以参考。这样一来“分科取士”被巧妙的扭转成为“分科取才”。“才”不是“士”因此短期来看(起码两百年内)并没有触动传统官僚阶层的根本利益。

这个创意是洪承畴提出来的他的理由很直白:

甲榜进士、乙榜举子这些“士子”都是官僚系统的后备力量但中国的官僚系统是分为“官”和“吏”的。无论是进士还是举子都是“官”的候选地方县令一级的基层干部多是举子担任。省一级乃至部堂内阁则一定为进士出身。

然后由官选吏也就是说官员负责制定政策以及考评政策是否顺利实施但具体执行、操作则是由“吏”来承担如果“吏”是由“国”来选任则其利益与惩罚所负责的对象就是国家。如果“吏”是由“官”来自主选拔则其利益与惩罚所负责的对象就是具体官员本身。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常见了:温体仁、熊文灿就是官他们的管家温保、熊全就完全可以看作是吏。

从姓名既可知连他们的姓氏都跟了主人那么他们的服务对象当然就是官员本身。而如果由国家选派熊全去给温体仁当秘书、温保去给熊文灿当司机再通过卢象升的“仆从新制”彻底废止“主人与仆人之间的依附关系”而变成平起平坐的雇佣与被雇佣者那么官、吏之间的纽带也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分隔清楚了。

因此改革吏治的要前提就是改变“吏”的选拔机制。原先“吏”由“官”选现在改为“国”选其手段就是开立丙榜。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修补方法同时也契合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文呼唤。但具体实施时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先有水然后才有江河还是先有河道然后才有水?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关键性问题。

先开立丙榜然后再厘定考核标准、考试教材、录取方向仅仅是时间问题那么往后看3oo年只要将这个制度确立并且坚持下去国家的人才储备和官吏队伍仍然具备了良性替换的特征。

确立了纲领、阶层、分配机制就该轮到法律、财政了。但这个工程又确实太大并且现有的税法、行政法都还可以勉强维持又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用太过着急。因此小朱很潇洒的抻了一个懒腰

“既然如此这些文告明天一早就于早朝上公布吧无论如何推窗之论分科取才都是千秋大业。得与卿等共历盛举朕这里要说一声谢谢!”

“臣等不敢!”

一众大臣都非常激动能够获得天子的感谢这份荣耀足够品味一生的了然而就在他们感动莫名的时候小朱又着急忙慌的吓了他们一跳

“朕前两天曾经说过想择地印制桃花票卿等都怎么想啊?”

“…”

还能怎么想?包括郑三俊、洪承畴、熊文灿、卢象升这几个当今最灵活的臣子在内都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哪有一个政权神经病似的盗版叛军钞票?这不是玩闹一样嘛!

“启禀皇上”既然小朱提到了桃花票那么作为惊天骗局的总监督人洪承畴当然要硬着头皮出面解劝

“臣曾询问过阮大铖及张彝宪这两人如今沿江六省已经通过彝宪钱庄反向兑换了大概八千万金银双铤的户部本票这些还只是试手因为他们担心兑换的数量一旦过巨会引起怀疑。”

“…”

小朱没说话只是用双手拇指压着自己的太阳穴他的头很疼毕竟这不是他的专业他的智商也不高没疼死就算够敬业了。

表面上洪承畴似乎所答非所问小朱问的是桃花票老洪却汇报了惊天骗局的进展情况但实质上大家都心照不宣如今中国国内的货币体系已经快要崩溃了。

在不成熟的金银本位制体系内任何可以直接兑换或者计算成真金白银的物品都可以称为货币。国家为了收购新疆而行的分期兑换银票既可以看成是国家债券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更何况在之前行的落日牧场债券、北海建设债券等等这几种债券再加上蛤蟆票、桃花票(即将成为六省联行银票)、海事银币、铜板甚至包括纯金银打造的饰都可以看作是流通币种!

如此混乱不堪的货币体系确实已经乱到了极致。如果这个时候北京方面忽然生怕事儿小的盗版印刷桃花票不等于胡来嘛!

但小朱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惊天骗局的详情太过复杂他已经让洪承畴给整理成了简单的几句话:

第一步旧党以存款付息方式吸纳民间金银然后炼铸成符合国家标准的金银双铤;

第二步利用在手金银双铤行桃花票来试探民间市场;

第三步将桃花票升级成六省联行银票;

第四步将手中金银双铤通过彝宪钱庄进行反向兑换但因为现有巨额银票需要挂名的规定反向兑换的户部本票只能暂时以阮大铖、董祖常、郑蒙儿等人的名义持有。其实在桃花票出现时这步就已经开始运作。

第五步通过郑蒙儿等人从国家手中购买资产田亩以及一切资源。这个环节得到了熊文灿、洪承畴的大力“配合”。因为表面上北地出现了财政困难国家为了吸纳金银不得不大打拍卖牌很多矿山、良田、产业、作坊都已经划转到旧党人的名下了。

应该说到了第五步就是惊天骗局的最关键时刻六省投资购买的资源从法理上讲就是人家的。你国家要是不认账总归是要经点儿折磨才行。除非人家先破产(也就是惊天骗局成功)

那么小朱到底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盗版桃花票呢?

“洪先生朕这里有个想法你我君臣一起参详参详吧!”

“臣等不敢!”一众大臣立刻警惕起来因为皇上故技重施绝对又是一个大雷。

“嗯咳”小朱看到底下人都这副表情底气也有点儿不足只好先清清嗓子

“是这样的这次与其说是骗局不如说是赌局。侯恂父子赌就赌在国家破产前他们的桃花票不会废止。

“而你我君臣这边则是在赌对方始终误认为吾等尚未警醒!嗯这么说大家可明白?”

“臣等清楚。”

“那好”小朱现在也养成“伟人”风范了此时他背着手腆着肚子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娓娓道来:

“刚才洪先生也说了他们已经兑换了八千万来做试手既然为试手如若你我君臣就任由他们肆意兑换他们反而会心生警觉。因为”小朱傲然一笑“你我君臣的本事再是不济也绝无如此愚钝的道理。这话可对?”

“这个……!”

其实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如果要想惊天骗局成功实现就不能让旧党感觉一帆风顺否则就太不符合逻辑了。因为即便小朱这样的昏君不察觉像郑、洪、熊、卢这四位没道理不察觉的。因此现在确实该出手反击一下了。

反击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手继续击倒自己这样的反击还真特么够绝。眼见效果达到小朱继续踱起步来。

“朕一力翻印桃花票的意思一共有五层:

“其一一国之内任何银票货币都应该由国家主导铸造这可是国法中的国法。”(一众大臣立刻腰杆一挺)

“其二现在银行是存多少金银双铤便行多少户部本票但朕想既然银行存款付息是一条可行之策以借贷高息来偿付存款低息高低息差还可以算作一项税入。那么朕就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设若一人存钱则必有一人借贷此策方可成行。但如此一来市面上的纸币不就翻了一番吗?既然纸币一定大于金银存量那就应该未雨绸缪在本票之下行一种新票。本票可以全额兑换金银双铤而新票则必须定额、定时、定点进行兑换。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小额来做试手。这样就避免了双份的银票却要兑换一份金银的窘境了。”

“其三旧党反向兑换八千万国家如果没有反应岂不是太愚蠢了朕先行桃花票然后下达旨意本票只能用于购买田亩助国而小额兑换则以桃花票来替代放。务必使得户部本票、金银双铤都归户部掌握。而北地多用小额桃花票无伤大雅这样既可以让他们认为这是北地缺钱的无奈之举还可以让他们以此为借口将六省桃花票正式变成联行银票。”

“其四侯恂父子以高息揽存行桃花票然后用这些金银兑换户部本票这始做蛹者虽是他们父子可这些金银都是百姓的。将来一旦骗局成功联行银票都将如同废纸。如若事先北地这边已经通行了小面额的桃花票再以户部名义准予六省小票也可以通存通兑实在是周济草民的考量啊!”

“其五骗局过程中所涉及的金额、人员都非常庞杂纷乱届时如果向世人宣称国家将以桃花票全面、等额替换蟾衣影纸(蛤蟆票)则必然可以借着换兑的工作顺利掌握究竟是那些人参与其中朕倒要看看谁有这胆量敢国难财!”

说道后来小朱的语已经加快了底下的一众大臣都有点呆因为他们都是归纳总结的高手皇上?哩?嗦的这么半天其实只需要两句话来做总结:

1.坚定旧党信心在国家被买断之前桃花票绝对会坚挺且保持了流通;

2.借着将来更换纸币工作查一下谁敢国难财。

其他的三个理由远远没有这两点来得重要。但饶是如此大家还是有点惊讶的看了看眼前的皇上天子终于成熟对于这些能臣来说很难说喜很难说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