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水有佳音(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6354 汉字|9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五章 :山水有佳音

有学校的自习课恐怕都是老师们的一厢情愿更何惯养的定王朱慈炯。

金方一推门屋子里的喧闹声就扑面而来吓得金方立刻转身把房门带紧出身征北军的冀乐华那听力比狼还厉害所以关门的行为本身并不是为了阻挡声音而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尊重!

“一会小铃铛过来便叫她看看我画的究竟像不像!”

小铃铛是灵儿的丫鬟说好了一会儿过来接灵儿回家。慈炯自幼学过一些西洋画法又继承了他皇帝老爹的绘画天赋因此经常画一些肖像给‘定国人’看。这次仍然是灵儿的肖像画小姑娘歪头看了半天撇着嘴指出了画作的缺陷。

“一点儿也不像鼻子都成鹰钩鼻了!”

“怎么会是鹰钩鼻?这叫透视!”

正这闹着金方弯着腰凑过来半个脑袋笑嘻嘻的悄声说:

“三哥儿嘘小点声!”

“没事儿没事儿书都抄好了15篇呢!”

“呦是嘛!三哥儿辛苦了快喝点甜汤补补脑子。”

啥啥叫差距?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打酱油劈柴火了他们家的三皇子写俩字都要抱屈?

借着慈炯喝红薯甜汤的空挡我们从慈炯的幼年生活入手来给他做个性格素描。他自幼跟着母妃生活在皇家科学院组成这个成长环境的人员来自三个方面:徐光启一系的大明士子;礼妃阿萝及其身边的宫人;范西礼、费力为的西洋冒险家。

可以想见除了徐光启之外地那两类人群得有多不靠谱。其中最应该挥作用的徐光启又因为地位低于礼贵妃、工作太过繁忙、后期身体不好。从而丧失了总规划师的身份。这就造成一个非常遗憾的事实科学院是在自由散漫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杂乱无章的生活态度叛逆、好奇、思维活跃、蔑视传统。从小耳濡目染之下朱慈炯早已经是一名野孩子了。

他虽说来青浦没俩月但已经干了不少坏事儿。站在阁楼上往下扔红薯皮路过的阿公阿婆没少挨砸。后来冀乐华出面站在楼下用穆刀把红薯皮打回来正贴在抱着的木盆上吓得小混蛋再也不敢玩这个游戏了。

再就是大半夜的让可馨叫醒他。然后趴在窗户上学狼叫。这件事的后果就是冀乐华提前躲在房顶上狼嚎一起就撒一包土下去呛地小混蛋灰头土脸从此这个游戏也告终止。

正式确立小冀绝对权威的事件是这样的慈炯一直想要个自动点火器…引火奴但谁敢给他?于是这小子就利用现在他是‘老大’的宝贵契机居然利用竹管做出来一个别说。还真冒了火苗但却把床罩子给点了。小冀可还兼着救火营的都事呢闻警后只两个起跃就从天井上了二层火灭之后小冀不顾金方、可馨的苦苦哀求用穆刀刀鞘狠狠打了十下手板从第一下开始朱慈炯就彻底痿了。

当然这小子在小冀面前丢掉了威风之后。又想折腾马世奇来着。

他自幼吃香肠的青浦这边没这个条件做少了太浪费做多了更浪费。他便写封信给马世奇。希望能委派一些人手帮他做香肠。马世奇的回答很恶搞:

“我朝腊肉比之西洋香肠。美味以十倍计。然殿下若为海港工匠出资建坊当真善行义举!”

潜台词很明显想吃香肠可以但要先出钱办个作坊等修建上海港的工人吃上了你才能吃。

朱慈炯多有钱啊?单银票他老娘就给揣了5o万于是做了一个3oo背书之后就给送过去了。背书方式:

“支与上海府尹马世奇纹银3oo择地、择工兴建香肠工坊以济募工。余款转票另返”并加盖定王印。

香肠工坊开了之后朱慈炯只吃了三根不到就不再想了。因为他本意是希望身边多几个跟班于是第二封信又出了。

现在的中国茶道正式出现了一个分化地趋势北方人多喝煮茶南方则普遍采用冲泡法了。

瓷器冲泡出来的茶汤比紫砂大壶煮出来地茶汤那味道可是强太多了但朱慈炯却想借着‘喝不惯冲茶’这个由头问马世奇索要(or购买)一套‘费氏子母铜炉’也就是简易蒸馏器他想做一些危险的化学试验。马世奇这次的回答非常简洁:

“不得胡闹!”

既然没人惯他他只好想法子捉弄青浦的方县令但人家方县令更有办法遭到墨水包的暗算之后就永远离他15步远让他二次机会。

就这样朱慈炯像一头小野猪一样打着无聊而又精力过剩的岁月。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之下还真被他现了新大陆。

可馨是伺候花土的宫女慈炯又刚刚跟着周胤学习植物学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很奇特的要求…复合植被法。

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是目前功德林地普遍做法但这种树林对自然界的破坏甚至要过滥砍滥伐的。因为单一密集的树木违反了最基础地自然法则…生物多样性!使得原生食物源变得匮乏甚至没有。久而久之自然界的反报复将异常强悍。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他看出来的可馨在随同拜祭徐光启之后立刻注意到功德林内一片孤寂不仅鲜花绿草少地可怜甚至连小松鼠小麻雀都看不到。这对于一个多愁善感、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来说是很不快乐的事情。于是慈炯便搜肠刮肚的把

的记忆搬了出来写信给马世奇希望功德林中增植被。

好在功德林是为了迁坟而建。所以松柏之间地预留空间很大无论是补救性引进当地花木还是垒砌小型的蓄水池都还算方便。要知道坟附近如果出现:百鸟鸣和、繁花似锦、彩蝶飞舞、水波粼粼的景象是非常符合风水学的理念滴。于是‘定王育林法’立刻被马世奇行文上报建议推广全国。

但朱慈炯的目的并不在此他的希望是马世奇能允许他去观摩一下‘填海造田’的宏大场面。高高的抽水木台万人喧嚣的劳动场面。还有拉动水泵地6oo牛这一切对他的吸引力是异常强大滴。

马世奇再三犹豫之后回了更简短的一封信。

“待定”

这种自由的囚徒生涯是朱慈炯的最大困扰。也因此金方带给他的消息也就显得很难得。

“炯哥儿明早冀将军去南京。”

“去南京?干什么去?”

“哦说是换银子然后替您给青浦城的人买鞋子。”

“哦?”慈炯强忍着喜悦的情绪‘平静’的问道:“那要多久能回来?”

“怎样也要三、五天呢!”

“太好啦!”一旁的朱灵儿雀跃起来。“后天刚好二国舅要过来拜望顺便找方县令商量事情。爹爹还说能不能叫炯哥哥过去赴宴呢!”

“舅舅?他从南洋回来了?”

是地俩小口中的二国舅正是田妃地哥哥田怀只不过排行第二是慈炯的小舅。

“听说南洋那边的人前年一起出远洋去打葡萄牙了二国舅要回京面圣禀告战事的。”

“呣!”慈炯小大人似的昂头挺胸一本正经的说“既然国事、亲情齐相汇聚。顺便再通晓一下海内、宇外的大势!那我自当过去!”

“是啊后天炯哥哥要去的话我们家就好热闹了爹爹还延请了沈先生和季先生呢!”

第二天醒来。慈炯很不争气的感冒了估计就是昨天太阳雨闹的但问题不大。鼻音浓重地挺到晚上也就没大碍了。

第三天正站在阁楼顶上迎着朝阳鼻子呢青浦镇县令方维祖门外叩见。王府门前的差役爱传闲话听说是王爷病了作为政府官员当然要来探望。方维祖长得不算太帅个子不高胡子却很重。

“炯哥儿这两天总下雨再被日头一照湿气上蒸很容易起热病的。还是要小心点才好。”

“方大人请了多谢太爷提醒学生知道利害的刚还含了一枚青果呢。”

“呵呵又是可馨姑娘地方子吧?果真是又雅又香。”

方维祖是举子官出身早年当过义师所以思想上很是新潮眼见慈炯不愿意别人叫他王爷倒很自然的用时下里比较亲昵的称法叫他。所以慈炯对他反而尊重起来最近也改称呼了听见方维祖赞赏可馨地方法慈炯闷着鼻音一笑

“好叫太爷知晓今日我要去青浦坊拜会贵子听说太爷也收到邀请了那您这边儿是与我从这边一起过去呢?还是咱们分头过去?”

“呃…”方维祖略一踌躇但他也知道今天晚宴出面请王爷出府的人除了贵子就是国舅那个他也不敢得罪所以开口笑道:

“那下官便随炯哥儿同去吧。”

一群四五十岁的大老爷们居然奉一个小屁孩当上宾虽说滑稽但也称不上什么匪夷所思别看混蛋小子朱慈炯年龄只有123岁但身份不同王爷啊!见藩如臣子见君是大明朝风行几百年的规矩。谁也不敢乱来的。于是屁股只有子大的慈炯高踞座。

这时候的晚宴还没有正式开始大家只是闲谈聊天。今天的客人中慈炯是第一主宾方县爷和另外两位文士只是作陪不能算主宾那么第二位主宾就是正在赶来路上的国舅爷田怀。

田家一直在南洋展事业已经很大了但同国内的联系反而少了好多一般来讲。这两年负责同国内联系的就是田家二公子田怀。也正是慈炯生母田贵妃的二哥这次回京听说宝贝外甥在松江这边特意将海船开到了正在修建的上海港好专门过来看望看望。

这个行为其实有趣地印证了一点: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内陆的水运、人文背景不用说了关键是现在的海航条件从南洋一带出。到达上海这一片水域时恰好需要进行一次休整以补充淡水、食物、药品。应该说正是这一点才是历史上促成上海繁荣的真正原因。更何况熊文灿提请修建沿海十八卫的背后还有为中国竖立海上霸权的重任!

现在整个中国的东南沿海都在大张旗鼓的大兴土木在这一片热火朝天之中肋尼、梁九、孙茂霖以及马世奇、孙元化(工部尚书)这些个大明现有的建筑奇才和军政俊杰。都集中在那边忙活呢。大家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上海府建设成为。比肩顺天、应天、承天、奉天、庆天…的诸天大府。

因此田怀选择从这边登陆的目的也就更加复杂一些可以说探望慈炯是一个主要目的但辅助目的却起码有两个:公开捐一笔银子用以表达他们田家对皇上的忠诚;借机与一些人联络下感情为将来的海贸展开打好基础。

“老爷刚刚国舅爷派快马来报说是舟船刚过江口。再有一个时辰才到还请

岁原谅则个!”

“切!我才不生气哪!”慈炯大咧咧的一甩手能赴宴他就很高兴了在青浦镇。黑头地人太少能多见一个人是一个更何况在座的都不是一般人。

方县令当然不在其列。连胡子慈炯都数过两遍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主要是其余两个作陪地书生一样的月白色长衫一样的平定四方巾。虽说浆洗的很干净白的都有些蓝了但越干净慈炯越不适应。所以真正吸引慈炯的是他们的学识。

听说国舅爷还要再过一个时辰才过来朱怡鈱赶紧回头打管家徐逢源。

“逢源啊你可记住了国舅爷一入青浦定要鞭炮齐鸣不仅要迎接国舅爷也是提醒吾等赶紧出府迎接。”

“是老爷小的记下了!”

“呣好你赶紧过去支应去吧!”

国舅爷田怀的身份再是尊贵也是外戚作为宗人的朱怡鈱是不敢把迎接地声势搞到江边的这要是传出去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但进入县城鸣放鞭炮然后府前恭迎则算不上什么大毛病。朱怡鈱交代完徐逢源连忙又冲着慈炯拱手:

“炯哥儿啊如今国舅爷还有一个时辰才到枯坐无聊不如让两位先生继续谈说如何?”

“好啊好啊!”

精力旺盛的慈炯一面答应一边却始终在手里摆弄着一串铃铛虽然显得很没礼貌但旁边的两位书生却丝毫没有什么不愉快地表情而是连忙拱手答谢。其中年龄大的书生是江阴季梦良。

“刚才说道在下一位好友名叫徐霞客去年过世了但其生前游历天下留有日记千百篇都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美景山色因此在下此来是想托付青浦坊刊印行地。”

“哦?游历日记?是不是全天下好玩的地方全写了?”

“呵呵!”季梦良赶紧一拱手老季年龄可不小了但身子骨还挺健壮人长的一脸富态因为他跟徐霞客是好友同乡所以性格上也很豁达慈炯虽说胡闹了一些但不以王爷身份自居的脾气倒也合乎这老驴友的性子。

“炯哥儿说笑了天下之大岂能是一个人走的遍的但十中三四总是有了!”

“好啊就是说如果我看了这些日记就等同于到了那些地方对吗?”慈炯的兴趣终于起来了。

“是啊炯哥儿果真是冰雪聪明老友霞客生前一年中倒有八九个月在外面游历呢日记之中多有奇闻趣事哩!”

“好啊好啊!朱贵子您的青浦坊可以承印吗?”

“好叫炯哥儿知晓在下倒确实想承印这套《徐霞客游记》只是徐先生的日记涉猎庞杂。需要进行筛选甄别之后方可出版。有时候还需要请人帮忙勘误、润色、绘图这样一来成书之日起码在三年之后。”

眼见慈炯热切的眼神一黯朱怡鈱心头一阵感慨如果当初是自己做了吉王位恐怕也同慈炯一样的可怜喽。于是连忙又接口说道:

“不过炯哥儿如果欢喜地话季老先生倒是可以借阅一部分手稿。给炯哥儿看着解闷!”

“啊真的吗?季老先生您可做的了主吗?”

“呵呵难得炯哥儿年少洒脱老友的这份文稿季某当然有权做主只有一样借阅可以但不得损毁玷污不知炯哥儿可能承诺啊?”

“这当然。刚好史先生让我每天都写满三百字如果老先生肯借阅的话。我便抄下来又可以练字又可以看书一举两得嘛!”

“好好好!炯哥儿能欢喜这份《游记》老友地下有知也会高兴的!”

“徐.霞.客!”慈炯一字一顿的念着忽然又小大人的一声叹息:“唉恨不能早生春秋。肋下展双翼通鬼神上天入地得见霞客面。唉!相逢恨晚啊!”

听着这诗不像诗曲不像曲的一番表白在座诸人都想笑。转而又被其中的那份浪漫情怀所打动连忙一起举茶杯互相敬了敬。一时间这些脑筋疑似穿越地人们相互之间的气氛亲近了许多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年龄差。

慈炯喝了茶之后又冲旁边的另一位书生拱手

“但不知先生尊姓大名!小可朱慈炯这边有礼了!”

“啊啊”这位先生脑袋大了一圈要知道这鬼灵精怪的孩子可是王爷啊!眼见书生有些口吃朱怡鈱连忙开口替他说道:

“这位是沈旭沈先生沈先生同徐光启老大人的长孙徐尔默乃是同门好友今日所来是为了《沈氏农书》的刊印一事。农书中分门别类将南国的农垦介绍的很是清楚。”

“哦!原来先生同徐大是同门啊!失敬失敬!徐大现在就在松江这边那为何今日不邀他来此啊?”

“哎丁忧还报哪能轻言酒乐!再者小可的农书只偏重南国比不得老大人的《全书》。又岂敢班门弄斧?”

“哈!你可说错了徐大其实什么都不懂地他还不如我清楚呢!”

慈炯这没深没浅的一句话如果换作旁人肯定会拂袖而去如果考虑到慈炯地年纪才13岁左右甚至长者是可以叱责的因把徐尔默和沈旭都得罪了。但沈旭涵养不错再加上慈炯身份只是微微一笑:

“哦?那炯哥儿可有意帮小可指点指点?”

“呃!我的育林法还有草稿留档就请先生得空时到我那里取一下吧!”

“岂敢岂敢!”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刊印之前赠送手稿就等于叫沈旭合辑出版了。听说自己的《农书》中即将增加一篇‘敬附定王育林法’可把老沈给乐坏了连忙笑容满面的举茶杯!

“来来来大家再饮茶饮茶!”

其实在所有人看来慈炯越这么喜好杂学他们的政治风险就越低因为不存在夺嫡的顾虑了。所以大家说来说去的都是杂学甚至连欧洲的风土人情都聊到了就是不谈论四书五经。

正在大家侃大山侃地高兴时就听外面的鞭炮声砰砰的响了起来朱怡鈱连忙站起身先冲慈炯拱手。

“炯哥儿吾等去去便回还请炯哥儿通融一下!”

“舅舅来了我当然也要…”

慈炯这话才一出口旁边的方维祖赶紧阻拦

“炯哥儿外面鞭炮地硝烟呛肺你感冒未好理当静养才是!”

“切!”慈炯一撇嘴很是尖刻的说道:“外藩见外戚方太爷怕是言官弹劾吧!”

方维祖老脸一红但也算默认了。好在慈炯虽说年纪小但个中利害还是比较清楚于是继续埋头摆弄起铃铛来。朱怡鈱等人连忙跑了出去。

“哈哈哈!方太爷、朱贵子你们真是太客气啦!请。季先生请沈先生请哈哈哈!大家一起大家一起!”

随着一阵爽朗的声音一个标准地美男子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身材魁梧长相俊俏皮肤黝黑穿戴华贵。田怀一手拉着方县令一手拉着朱贵子。三个人急匆匆的就走了进来进来后一见跑过来地慈炯田怀潇洒的背左手右手抚在腰腹部一躬腰身居然行了一个西方的礼节!

“南洋田怀见过炯哥儿小殿下!”

“哈哈!我就知道舅舅你一定不会像他们那般迂腐!这个称谓倒是既不失礼又没哪么讨厌!”

“哈哈。炯哥儿还真是有趣当年你才封王爷的时候。见人就说自己是王爷啦也不让人抱了现如今倒好见人就说自己不是王爷唉果真是长大了懂事儿啦!好啊好!”

“多谢舅舅夸赞舅舅你这次可要多呆两天啊炯儿有好东西给你瞧呢!”

“什么东西…”

听着这甥舅二人之间毫不顾忌的胡言乱语。紧接着又看见一大一小两个顽童居然玩起一串铃铛方县令的脑袋大如水缸了就是一旁的三人。也都有些面面相觑。大家心中都是同一个想法:‘田家还真是家学渊源!这群孽子都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算啦金铃共振这种事情舅舅搞不定的。回头写信叫南洋那边派几个欧罗巴的技师过来定要帮你就是!舅舅倒是给你带了一个好玩意喏你瞧十瓣花口盏纯金打造漂亮吧!”

“多谢舅舅!”

“这有什么可谢地哎呀说的都饿了炯哥儿咱们入席开动如何?”

直等到田怀说完这句话方县令才算找回状态。连声的请请大家这才吃起来。

之所以方县令要来遭这罪是因为他有一事要拜托田怀的。大明采纳孙传庭的倡议地方政府每三年都要上报很多数据。青浦县原来归属松江府管辖所以方县令以前只要对松江府负责就是了。

但现在国家开建上海府把松江给并了而上海府属于初建阶段在北京还没有办驻机构浙江省又不敢再接他们的数据这样的过渡阶段中松江一带的账册就不知道怎么个途径上报了。

好在马世奇属于皇帝近臣很多事情都敢通融便写了封信给方县令既然国舅要探望定王便将松江府的所有帐表交到青浦这边然后转由方县令交给田怀托田怀赴京的时候顺道带给户部就是了。

“国舅爷这是松江三县以及上海府衙崇祯十五年地鱼鳞图册请您过目!”

“唉这些东西我哪能看呢?放心吧方太爷我一定给你带到。到时候我还会向皇上和贵妃禀告你这个方太爷把我们的炯哥儿照顾地很是不错嘛!”

“哎呀!”方县令简直是喜出望外“如此便多谢国舅爷美言了下官敬国舅爷一杯!请!”

“请什么咱们直接干了!来干!”

趁大家不注意慈炯冲可馨使了一个颜色可馨皱着眉头把一小片纸插进了鱼鳞册中。纸片上其实只有八个字。

“白云亲舍慈炯问安!”

田怀喝完酒转冲着慈炯说道:

“炯哥儿听闻是南京史可法负责你的学问但不知炯哥儿学的如何啊?”

“还好史先生文武精通诗书俱佳每月朔望都会来一两天我学的仔细着呢!”

“呵呵国舅爷有所不知除了史大人南雍黄祭酒道周先生也同来传授呢。吾等每次接送都受益匪浅!”

田怀看了看方县令心中迅做出一个判断:‘书呆子书呆子能喜欢的人绝对也是一个书呆子!’

“史可法、黄道周两位大人在南京的事务繁忙每月朔望都来的话怕也辛苦啊!”

“呵呵炯哥儿学问乃是为国南京事务乃是为民。两位大人为国为民足当得上吾辈楷模了!”

‘放屁!’田怀心中骂了一句随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