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科技之光(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6906 汉字|17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十三章 :科技之光

九做的烫样是可以拆卸的并且仿造当年肋尼的做外一共四层结构但拆下来好说再往回按可就费了劲了。

温体仁、朱由检都是那种大脑达小脑萎缩的类型孙茂霖精于石料像烫样这种纸张、木条组成的建筑模型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而为了相对的稳固性梁九还采用了微型榫枊技术结果三个二五眼对着一堆零件了一会儿呆之后开始尝试着组装工作。

正在温体仁、孙茂霖、朱由检君臣三人冒着汗瞎忙活的时候杨春悄悄走了进来他不敢惊驾只好站在一旁陪着笑脸。忽然咔嚓一声小朱把一根主梁给弄断了几个人都惊叫一声小朱举着半拉房顶不由得泄气的说:

“唉此等模型也太难安放了索性就这么送还梁九吧。”

“是是。”

温体仁、孙茂霖如释重负的连声答应然后赶紧动作夸张的冲着杨春施礼目的只有一个引开尴尬。

“杨春有事情吗?”

“回皇上光禄寺少卿熊文灿送来了客栈皇商的备选名录现在午门外侯觐。”

“哦?拿来我看看。”

从接过这份名录开始孙茂霖就正式结束了今天的工作万福之后便由杨春帮忙一起捧着烫样退出去了。文华殿中只剩下君臣二人。

“皇上这辽东李杏煦就是当年度银以解毕自肃之围的那个人。”

“…”

小朱没说话只是一皱眉他心中有些不爽。当年他刚上台的时候辽东军户因为欠饷哗变时任辽东巡抚的毕自肃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当地商户借了7万两白银来平息事端这事儿满朝皆知。毕自肃的哥哥毕自严是崇祯朝地第一任户部尚书因与温体仁政见不和被踢到了南京。

而作为亲弟弟的毕自肃却很得温体仁的赏识结果在户部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小十年如今年龄大了。又赶上换届退休是一定的。可是在退休前居然还在‘挥余热’!这就很讨人厌了。一旦温体仁、毕自肃、熊文灿、李杏煦这四个人之间出现了脉络关系这可就有问题了。要知道就因为钱谦益退休以后不甘寂寞搞得现在党争四起。如果温体仁也这么玩的话那这个国家还想消停吗?温体仁察言观色之下忽然轻声开口:

“皇上既然下午已经安排卢象升入觐了则熊文灿今日。当回避之。”

“呣可是温先生兼理大诰院。朕还想你也一同见见熊文灿呢?”

“这个无妨烫样既定也就没有臣什么事情了臣请今后三日均值房文华殿。”

“嗯也好那就有劳温先生一会儿代朕写张纸帖就说三日之内寻日宣熊文灿入觐。”

“臣遵旨!”

温体仁请求今天就住在文华殿。表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那就是告诉皇上熊文灿推选李杏煦的事情跟他‘仁兄’没关系。这完全是一次巧合。再说了如果真有关系的话他就不会一语道破李杏煦的身份了。这一切。只因为他温体仁的记性好啊!

下午用过午饭地君臣二人又一同接见了卢象升。

“哦卢卿家来啦赐座!”

“谢陛下!”

“卢卿家最近朝政清平无事朕还真是闲的慌哩你来的也好刚好陪朕说说话!”

尽管这话说的是很没水平但卢象升却觉察出一丝丝的考校味道眼前这位皇上没事儿是不会闲聊天的凡是聊天必出妖蛾子所以老卢本就高度紧张的神经又拧紧了两扣儿。连忙顺着皇上的话茬站起来一躬身。

“谢皇上优容呃政事闲暇自然是国运兴的兆头啊!”

“哈哈你也还是会说一些好听的话嘛不错不错。”

皇上继续不着调地傻乐着他高兴的是卢象升如果能学会圆滑一些将来由他主导地新政自然会顺风顺水。

“皇上”卢象升刚想切入正题偏偏小朱又想起一件事儿开口打断了卢象升。

“对了卢卿家你举家入京事务也算繁多可安置妥当了吗?”

“圣上关爱之情臣惶恐谢恩!好叫陛下知悉广渠门内的蒋家胡同有一处小院正房三间南房两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是毛文龙代臣置办的但臣已经写好了借据与他请吾皇放心定会交结清楚的。”

卢象升还真叫老实但就连温体仁都清楚皇上这表面上的随口一问还是很较真儿的。所以必须实话实说果然年轻的君主顺势问道:

“蒋家胡同?那江苏云间会馆是不是也在左近啊?”

“回皇上这处房产本就是云间会馆的附产相距主馆所在的延寿寺街确系不远。”

“呣你是山东的督抚来京后住在这边倒也不错不过按照我大明会馆地喜金定例你还要捐给会馆四十两银子吧?”

“呃!”

卢象升一愣他原先的印象中皇上人品不错但并不是一个仔细的人很多事情上都粗枝大叶的而且很有一种得过且过地糊涂与懒散当年教习皇上骑射的时候卢象升就已经认识到这点。

但没想到几年没见皇上已经改变了好多。他的祖上是江苏那边地这次来京因为知道要协掌天下为了避嫌他才刻意要远离山东会馆的。没想到皇上真的在关注这一点。

“回皇上认捐喜金一事因为臣初来北京尚未实授因此两家会馆。都还没有登门收取。只是毛文龙提前在云间会馆预存了纹银。并交待会馆每日指派杂役来助臣采扫房间安置桌椅但这些款项臣也一样写了字据的。”

“呵呵温先生这毛文龙表面粗豪不堪但私下里还是很体贴的嘛!”

“回皇上。同僚帮衬拆借周济义也!”

“皇上温相此言臣愧不敢当!”

卢象升汗都下来了温体仁的解释叫他无论如何都不敢承认的如果行贿受贿

都被曲解为‘义行’那还了得?

毛文龙确实很仗义地一个人。知道大卢没钱堂堂的山东督抚、朝中少卿。来到北京后却只能寄寓会馆说出去怎么都不好听。所以毛文龙特意让手下一名千总快马赴京花48o银子买了房又存了2oo银子当零用支项。可这就属于受贿啊!多亏了卢象升为人比较清正专门写了字据出来否则就这一件小事儿足够毁了他的事业前程。

但卢象升并不知道皇上能知晓这些事情。全是那个高起潜点的眼药好在皇上是个乐天派眼见卢象升满脸通红很随意的一笑:

“哎!先生的品行。朕是知道的既然毛文龙好心一片朕又怎么会煞人风景?索性。朕做主啦这房子就算毛文龙送你的吧!”

眼见卢象升想争辩小朱赶紧又一摆手“不过那2两纹银你还是要归还的。”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卢象升如果不是坐着非当时晕过去不可皇上这话简直太不靠谱了这不等于皇帝亲自担当起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的黑中介了嘛!

“臣断断不敢兴此念头圣上眷顾之恩臣万不敢领受!”

“呵呵”小朱往旁边一靠笑嘻嘻地注视着卢象升有一段时间没说话卢象升现在坐立不安的情况小朱还是挺喜欢的。

“卢卿家依你所看毛文龙自辱折功遣子归族是因为什么?”

“呃回皇上知进退而守大成者当不问小节。毛文龙种种行迹虽有过火但其苦心却值得所有为臣子者仔细参详。”

“是啊皇上象升所言中肯内毛文龙经年军旅行事虽有不稳但此心还是可悯的。”温

“嗯也罢既然其意已绝朕便成全他吧回头温先生拟个意思出来吧听闻朝鲜和日本之间有一座小岛便封与他毛家世袭吧。”

“臣遵旨!”

这番对话中卢象升没再接茬因为他说的已经挺多的了再搭言就属于贫(嘴)了。果然小朱见他没出声很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了一句:

“袁崇焕这四年来一面帮着吴三桂周全调度一方面屡次上表请辞一年中竟有四、五次之多这件事儿上卢卿家你又怎么想?”

“呃启禀皇上吴三桂矫诏行事虽难掩其罪但此子终究年轻实乃宏才与隆功兼具。国家这边还当多加敲打为上。至于执着之人当不可强命以之为臣者因年高而请致休也算从容寻常之举。”

“呵呵呵呵呵!”小朱干笑两声没说话转而像是刚刚醒悟一般略带歉意的说道:

“唉呀当年六艺传授朕当称一声先生的经年未见本该让你详解新法偏被朕拉着说了几句闲话还望先生勿怪啊!”

“臣不敢!”

卢象升背后的冷汗开始消了皇上亲自策问这对于臣子来说既是天大地荣耀也是天大的风险。刚才这那里是闲话呦!毛文龙、袁崇焕、吴三桂那个是小人物?又貌似轻松地谈及了住房来源的问题这简直等同于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好在皇上的称谓终于变为‘先生’并且提到了他的新法卢象升也就清楚知道自己这次算是通过‘测试’了。

站在国家的角度所制定的每一条政策都可以看做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但‘魏论’‘杨制’‘熊策’包括史可法的‘国地两税’、范景文的‘移民新省’无论编写的再怎么花团锦簇都没有脱离一个窠臼那就是由社会精英主导。在特权阶层内部进行资源分配。

而‘卢法’却开天辟地地将平民阶层拉到了桌旁谈判地对手变成了六个:士林、贵族、地主、商人、军人、平民。

这里面军人比较特殊军人在入伍那一刻起就同这个社会签订了一个契约:社会供养军人可以让他们在不事生产的前提下养家自足。条件只有一个:时刻做好牺牲的准备!

因此。在面临社会财富再分配时只要改革结果能够保证军人地合理需求军人就不应该对此产生干扰。这也正是毛文龙、郑芝龙、吴三桂、孙诚等人忽然明智的选择低调的根本原因。毕竟在这种谈判之中照顾军人情绪地觉悟大家还是有的。无论何种政体改革军人必须是置身事外的这点毋庸置疑也不再深入探讨了。

士林、商界、地主、贵族这些人都属于社会精英范畴让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在平民面前低垂下高昂地头颅?确实比较难。适当的让步一定会有但主动出让?则势难成行!

况且。就是小朱自己也感到了寒冷和惊悚。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在儒家的治国理念中国家皇帝法律这三者之间原本就是相互独立的只不过始终没有一个正确的制度来实现罢了。

而瞿式的‘大诰院’和卢象升的‘土地分级’刚好就是这个‘正确的制度’。财富决定地位财富决定权力将天下资源按皇产、国产、族产、民产划分;并且彻底解放仆人不再是任何人的财产;再加上‘司法独立地大法院’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隐晦的黑色幽默。

同时期地欧洲。即将于明年登基的小瘪三路易十四在几年后就会说出那非常著名的豪言壮语:“我是皇帝我也是国家。”

而在东方的国土上。中国的君臣居然通过半公开的方式来探讨‘国家皇帝法律’的事情!!!不仅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进行了实践性探讨。还会在几年后由黄宗羲在理论上进行完善:“君臣之分名异而实同……君为客为天下经营……民之天下而非家天下。”等等等等。

所以为生民立命、为国家立产、为天下立法根本目的就是让国家正式向着‘政治实体’渐进皇帝也逐步向着‘政治象征’靠拢。当然这个远大而又辉煌的政治目标在现在地情况下是不可能很快实现的。但照此展不出百年皇

再具有‘主宰国民’的权力了。

这种内在的精髓不仅卢象升提前看到了小朱也看懂了将来一旦施行全天下地士林也必将全然明了。因为谁也不是傻子。而在传统文化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卢象升的新政无异于引火烧身。

就在卢象升、温体仁、崇祯皇帝小朱阁下继续在文华殿热烈讨论地同时另外一场讨论也在进行。似乎已经淡出视线好久的徐光启做出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决定。

“银英你替爷爷拟奏表就言搓呢机、赶毡机需入国产专营切切不可公示天下。”

“是爷爷那这陀螺水罗盘呢?”

“此等物件虽然精巧但寻常仍有替代的法子与其藏私不如明示开源。”

“…”

这里要特殊说明一下徐老先生一共四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是举子、士子官虽说属于小吏但养家糊口是没问题了。四子虽说身体差、本事差但架不住生了个好闺女嫁给承天府同知唐栋是皇帝指婚的女二号。这今后的日子是不用愁了。只有三房的孙子徐尔昆这边身后尚无着落。

老徐在崇祯八年(1635)他73高龄的时候就曾经大病一场。病愈后虽说有点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但人们依旧按照传统习惯对老大人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祝福:‘自古有云73、84去。老大人能挺过73就一定会活到84的!’

但自然的脚步却并不是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今年79岁高龄地他自知大限将至特意把最喜爱的孙女徐银英找来。一边口述一些心得好让孙女帮忙写下来一方面也有安排后事的味道。这两年来老徐的口齿一直不清只有长孙徐尔默孙女徐银英能够听明白一个曾经那般聪明绝顶的人物真到了这样境地确实令人很难接受。但好在祖孙之间的会话。并不受影响。

“爷爷礼妃娘娘一直盼着穿衣镜如今这端容镜既出您真的要送给汤若望他们而不是宫里吗?”

“是爷爷没什么东西留给老朋友的这镜子就算最后的礼物吧。”

“嗯…好…”

这时徐银英忽然打了一嗝不过别误会徐银英可是四品的诰命恭人。不会不懂礼貌地只不过她怀孕了。被肚子里的孩子给顶的。征西军后年献俘但皇帝有旨诸军将领可以轮番归国休假。去年孙诚回国考试今年就轮唐栋回来了小别还胜新婚呢更何况这几年不见的小两口了当得知徐银英怀孕的消息后唐栋立刻去找皇上辞职希望照顾好自己的老婆。徐银英比不得田小蔷。为了照顾爷爷为了照顾父亲她只能留在国内。

整整六年的两地分居到今年才怀上孩子。自然所有的人都跟着高兴。皇上先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照顾好徐银英。随后俯下身子拍着唐栋的肩膀吸着鼻子哽咽:

‘唐将军为国为民。辛劳若斯朕很感激啊!辞职朕理当应允就是心里不舍得啊!不过也罢…’说道这里皇上还假惺惺用左手掩面。

‘皇上知遇之恩唐栋万死难报前日辞职之请求万岁能恩准小臣收回!’

小朱这个流氓皇上原本就等这句话呢连忙用袖子一抹脸把唐栋给扶起来了。

呃还是回到徐光启的这间小屋子吧徐银英已经写完奏表挺胸抬头地把奏表举到爷爷面前徐光启看完之后闭眼休息。一旁的徐银英放下奏表顺手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糯米糕坐在爷爷床边吃了起来。她害喜不是很厉害只是总想着吃。徐光启鼻子还算好使睁眼看孙女又再吃东西微微一笑。

“银英别听尔昆地害喜不厉害反而是男婴呢!”

“爷爷真的?”

“呵呵当然真的!”

徐银英迫切想生一个男孩的心思在这个时代里很正常。听到自己最崇拜的爷爷这么说了连忙高兴的又咬了一口糕品随后忽然若有所思:

“爷爷您不把端容镜献给礼妃娘娘是不是怕黄金太贵?可是如果把端容镜缩减成这糯米糕大小这价格不就降下了吗?”

“…”

徐光启没做声只是想了想方才轻声开口:

“礼妃娘娘心思活泼有时候喜欢嬉闹如果这端容镜送进宫中一定是一场轩然大波!此事只能先由汤若望他们推广到民间然后再由民间传入宫中才能让礼妃躲开言官的攻讦的。”

“哦我明白了。哪搓绒机、赶毡机为什么要由国家专营呢?连皇商都不行吗?”

“是蒙古诸省现在匪患不靖如果国家一味用强则至多三十年天下依旧大乱。而蒙古多牛羊又喜毡毯如果咱中国收购羊毛于老省内制成优质的毡毯、毛呢返销。则蒙古人既有祖辈的营生可以糊口又让他们时时与中国相辅相成不出三十年匪患终将大定。所以这两台苏武机地技术绝不可以外泄。”

“苏武机?好名字啊爷爷!”

说着徐银英就起身来到桌前工整的写下‘苏武机’三个字又拿起桌上一个‘鸭梨形状’的东西随手抛了抛然后回到床前。

“爷爷这陀螺水罗盘如果再增加第三圈铁环的话倒是会更加稳妥呢!”

“噢?”老科学家浑浊地眼神中忽然焕一抹异彩。随后叹了口气:

“只可惜球体本身的重量太大再增加平衡环磨损会更加厉害反而误事儿。若有精钢之精方可无虑。”

“哪。我明日便转告孙元化、周胤他们去。”

“呵呵你能想到他们二人也一定会想到的这事儿你就不用操心了。”

“是爷爷!”

“呃银英啊昨日那个《十科疏》你一定保存好千万不可以畏难不报。你要答应爷爷!”

“放心吧爷爷银英不会让您不高兴地!”

“呵呵。那就好那就

:;不担心。唯独你三伯家的尔昆这个院子还有将来《农政全书》的刊印版税老家地祖田就都留给尔昆吧。”

“呣

“御赐的‘士责搁笔’送给尔默(长房长孙)。御笔联。留给尔爵(二房三孙)。御赐的‘质洁镇尺’随我入葬。礼妃娘娘这些年送过来的物件。就送给你腹中的孩子吧。还有我这些年的笔记、书稿你跟尔默两个人商量着分吧。”

“是爷爷我这就写下来。您眯上眼睛养养神吧。”

“…”

对于科学家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徐银英算不上科学家但她之所以受徐光启的喜爱就在于她对这个‘唯物世界’的认同。虽说祖孙二人不可能深入探讨‘生与死’的问题但徐银英也没有回避爷爷时日无多的现状。听到老徐对遗产进行了分配。连忙提笔记录。徐光启地身体很差今天能跟孙女聊了这么多其实可以看作是回光返照了此时精力不济。也就顺从的睡下了。留下徐银英将刚才的所有对话都一一誊抄备案。

刚才的这番会话。包含了很多信息因此必须做一个详细的资料交待:

先徐光启写了很多的书但全被盗版了他并没有获得太多的收益直到天下忽然传说皇帝也掏钱买《北棉录》啦!大家才猛然惊醒是不是该给老大人提点版税呢?

这件事儿的最终结果是《农政全书》的全本刊印。礼妃那边先垫上刊印的本钱然后再由皇家科学院拨款给各地新起地学监进行集团采购。也就是说礼妃阿箩前后拿出4两银子用于这套丛书的印刷和包销工作。

2.老徐刚才做了两个遗嘱:家庭遗嘱将大部分地家产都留给了三房的尔昆包括老家的田产、《农政全书》的版权和版税、北京这边的小四合院。

政治遗嘱具体内容以后再说只说一点徐光启刚才跟孙女做了一个约定:那份《十科疏》只能在他死后才可以报出去。

3.往上倒推就是‘陀螺水罗盘’了。指南针是重要的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都需要一个轻便的孕妇都可以把玩的指南针。并且这个指南针还要具备一个特点:无论携带者怎样颠倒翻滚指南针必须可以正常工作。因为玻璃工艺的成熟这个问题正式解决。

先做一个空心玻璃球灌上一多半的水再将一小段磁铁嵌在小木条上放进去后封口让玻璃球系统完全密闭。这么做地目的是防止尘土侵蚀造成指南针的旋转装置失灵。所以才用‘水’来充当‘无阻力’旋转底托。

玻璃球外面安装两个回旋平衡环平衡环外侧继续用玻璃封罩然后绑缚毛皮一个应用了陀螺原理的水动指南针也就出现了。并且随你怎么上下颠倒水球中地指南针永远浮在最上方。这就是‘平衡回旋’的巧妙所在。

4.苏武机。子这种纺织品是苏武明的。北海放羊苏武这位南方人能够坚持数十年据说就是因为他明了‘毡子料’来取暖防寒。俗语中有‘赶毡’地说法就是指头长期不洗粘连成片剪子都不断了。苏武当年是奴隶身份但一定很爱干净也一定很聪明所以说苏武明了毡子料道理上也是讲的通滴。

手工赶毡、搓呢大致分几个步骤:粗毛擀毡细毛搓呢即分选工序;

粗毛平铺人工使用弹杖、木帘等简易工具脚踩手揉这道最主要工序就叫赶毡;砂磨起绒将织物表面磨出一层短而密的绒毛不仅手感好还因为起绒后更加温暖。

细毛捻线织出密实的人字花纹或者十字花纹这道最主要工序就叫搓呢;然后蒸煮高温蒸煮目的是让成品呢子料不会缩水;同样也有起绒工序;还增加了搓*揉的工序让呢子料成品柔软挺括美观舒适。

大家看清楚没有?主要的两道工序:赶毡、搓呢都可以由简单机械来替代手工。因此‘苏武机’的出现甚至还应该早上几年的。只不过徐光启对这项技术进行了保护并对整套系统的动力来源进行了一次改进水力、风箱相结合的传动组。

他希望利用这种技术上的优势使得汉蒙两族真的和平共处下去。牧民放牧汉人加工一切都如此和谐可该有多好!至于技术壁垒问题属于时代烙印嘛。

5.端容镜。丹术士都拥有一种制作金泥的技术。说穿了就是把黄金溶入中如果添加了白银就叫白金泥;如果是黄铜就叫铜金泥;这是一种黏粘的粉末状物质所以叫‘泥’。

将一小片金彩玻璃(含金属)插入这种金泥之中稍稍加热玻璃表面的细孔、以及内部含有的金属量就将生吸附效应随着水银的被蒸玻璃两面就都镀上了一层黄金(或者白银、黄铜)。如果用细沙事先涂抹在玻璃的一侧由于细沙的吸附性远高于玻璃这样一来单面镀层的玻璃镜就正式由中国的科学家们明出来。正式的学名是‘吸附法黄金镀层玻璃镜’简称‘端容镜’。

但这项技术被徐光启以遗产方式送给了汤若望并且让他们去南方展因为他知道或者说全大明的人都清楚的知道礼贵妃对于镜子的渴望是异常迫切的。一旦镜子真的出现了谁进奉的将变得异常重要。如果是江南诸党敬献则万事大吉!如果换做别人则一定被打上奢靡妖法的烙印。

由此看来老徐真的是一位敦厚的长者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