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和尚将军”非和尚(1 / 1)

北上南下 不老的江湖 5131 汉字|31 英文 字 4个月前

第八十二章 “和尚将军”非和尚

就在打得周欣文吐血不久,乔向文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这也是他参加革命以来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非战斗性任务。

说是军事,不是军事,没有枪林弹雨,不用情报密战。

说不是军事,却又比军事作战更凶险,更关键,对革命的意义更重要。

难度绝对不比除奸、策反要容易!

却说那天下午,正在和刘胜、文静商量,利用战斗间隙,以军区社会部的名义为军区以及军分区、各部队培训一下无线电密码知识。随着对敌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们越来越感到破译密码工作的重要性,每回基层部队、军分区的同志前来汇报工作,都希望他们能做一些这样的培训。

作为山东八路军的密战总闸口,下面有困难,不找他们找谁。

眼下大战方停,该是为下面解决点实际问题的好时机了。

刘胜和文静拿出了一个草案,正向乔向文汇报着,通信员小马跑进来,一个敬礼:

“报告乔部长,一号首长请您立即过去。”

他看着文静花了不少时间写出来的报告,字体秀娟,十分认真,厚厚的十几页,分量可不轻。

抱歉地冲他们一笑:

“材料放我这里,我晚上再慢慢看,刘胜,文静,你们俩再细细商量一下,培训规模,参加人员,授课力量,准备安排吧,我看没问题,刚好去罗书记那里,我再向他汇报一下,如果他同意,你们就正式发通知,杜部长已经知道这事,他完全同意。”

说罢,站起身,出门,向后面的小院子走去。

看到乔向文进来,罗书记一招手,示意他坐下。

他正在和一个长得壮实的军人谈话,乔向文一眼看去,甚是眼熟。

细细想想,突然反应过来了。

许司令员。

去年担任过几个月的纵队参谋长,后来跑去胶东当了司令员。

和尚将军---许世友!

因为那时候,根据工作需要,乔向文带着社会部的一群人,办公地点并不在纵队,加上不是一个条线,所以虽然见过几次面,但并没有做过深入的交流。

没想到,你不找人家,人家主动找你来了。

他友好地冲许司令员点点头。

“向文同志,你和我们的许司令员应该熟悉的吧,这可是胶东鬼子的克星啊。”罗书记笑着,也算是为他们做个介绍。

许世友哈哈大笑,十分爽朗:

“罗书记,还是叫我和尚吧,我这个小司令,哪里能跟你这个大司令相比。”

罗荣桓笑着,一伸指头:

“和尚,你不要说风凉话,告诉你,乔向文同志是我们山东秘密战线的一块王牌,从纵队到军区,谁人不知,哪一次战斗能缺得了他们的情报支持,你不要看你这个人老实,按我说,鬼心眼多得很呢。”

许世友听得,又是哈哈大笑。

乔向文听得,有点糊涂。

许世友,这是他读大学时候就久闻大名的传奇人物。

江湖也简单为你介绍一下,大家都知道的就不说了,说些大家不太清楚的。

许世友,是河南新县人,出生在这里,逝世以后,土葬在这里,这是解放以后唯一一个经过毛伟人和邓老双重批准得以土葬的将军,其他人呢,不管是谁,一律火化,无一例外,只有老毛自己,永远地躺在那座纪念堂里,供后世瞻仰。

说点有意思的,提提神。

人人都知道许世友当过少林寺和尚,功夫十分了得,在六十岁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时候,还和小伙子搏击,掰手腕,几个警卫员都不是对手。江湖为你细细考证一下,查阅他的回忆录和晚年笔记,听着了。

实际上,许世友在少林寺呆过,但没当过和尚,他本人亲口所言,自己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吃的,十岁不到跑到少林寺当了一个小杂役,负责内堂的挑水、劈柴,打扫卫生,另外兼带着给几个老和尚当保姆,照顾他们的起居,就在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躲到一边,看和尚们演练武功,边看边学。至于有些人胡说许世友在少林寺正式出家,还有正规的法号,完全是胡说八道,以讹传讹。

充其量,他就是当一打杂的,业余时间偷偷学些功夫,既未剃度,也未受戒。至于功夫了得,那是后话,他本人亲口叙述,学了两年后,自以为了不起,结果与一俗家弟子(还是女孩子)交手时,被人家一脚踢出几丈远,从此再不敢自大,当然,相比不会功夫的人,他也算是绝对高手了,农家人嘛,力气本来就大,经过老和尚的一些指点,想不行都难。

第二,大家都知道许世友忠诚,尤其是对毛伟人,但具体原因不太清楚,江湖通过历史资料为你细说一下。

说许世友粗莽,没文化,那是绝对,他和毛伟人的初相识,就是给了毛伟人一个拳头,不打不成交。

原因很简单,长征结束,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许世友是红四方面的师长,深受张国焘的欣赏,是他的心腹大将,这也是这个农家子弟的特点,忠诚,直爽,敢打敢拼。。

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八万人从江西出发,一路下来,只剩了两万不到,张国焘呢,兵强马壮,军队有近十万人,所以会师以后,他瞧不起毛伟人带领的中央红军,准备自立中央,经过残酷的这政治斗争,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最终低下了头。

但是,你低头了,也不会轻易饶过你,这就是政治,这就是路线斗争。

毛伟人钦点林biao担任红军大学校长(后来改名抗日军政大学),学校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反攻倒算,揭露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而且重点是组织本来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学习反思。

许世友闻讯当众大哭,因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对张国焘很愚忠,张国焘对他一向很欣赏。

就在红军大学期间,许世友组织了红四方面军的一批干部准备逃跑去打游击,不跟老毛玩了。

不料他的逃跑计划被一个人出卖(后来此人也成为开国中将,但许世友从不和他说一句话),老毛听到后,勃然大怒。

根据他的意思,几天以后,中央决定成立高级法庭,审判许世友!

得知许世友的“罪行”后,许世友的第二任老婆立即与他拜拜了。

许世友愤怒之极,他想不通啊,你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农家子弟、靠着对地主资本家的仇恨,奋勇杀敌,当上了师长(红军的师人数很少,还不如正规军的一个团,不然哪来的军团、方面军),让他想清楚政治斗争这玩意,他哪里搞得清,关键是这一斗争,把自己的老婆也给弄丢了。

所以在一个晚上,毛伟人专程来牢房和他谈心时,被他迎面一拳。

毛伟人躲闪不及,中了。

即便如此,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毛伟人,通过反复查阅资料,尤其是通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介绍,发现许世友敢做敢当,鲁莽而勇敢,自信而武断,确实没文化,可以说是一位草莽英雄。

自己也是农民出身的毛伟人,被打了一拳头,不但不生气,那天晚上在牢房里和许世友聊了很久,很久。

最终感动得许世友“扑咚”一下,给毛伟人下跪。

不打不成交。

毛伟人挨了一个拳头,却从此收服了张国焘的爱将。

许世友打了领袖一个拳头,从此,唯毛伟人马首是瞻,一生追随,从未动摇。

毛伟人一点拨,许世友的思想突飞猛进,没几天,本来来红军大学当学生的许世友,被提拔当上了红军大学的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成立以后,来到邓老手下,当了129师的一个副旅长。

到了山东,安排他在山东纵队做参谋长,这级别很高啊,又有实权,可他老人家他对这职务实在不感冒,嚷着要求带兵打仗,本来嘛,人家战将出身,又没啥文化,让他当啥参谋长啊。

军区整合时,罗书记亲自点将,许世友走马上任胶东军区司令员。

你在胶东好好呆着,那里的小鬼子盯得也很紧,这跑军区来干嘛呢,还把目光瞄上了山东秘密工作第一高手乔向文。

慢慢看,江湖将为你开一段神秘往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感谢各位好友点击、推荐、收藏,遥祝兄弟姐妹们周末快乐!

;[(m)無彈窗閱讀]

------------

第八十三 绝密使命

许世友来军区,小司令员来找大司令员,不是为别的,为了黄金。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山东八路军除了打鬼子,斗伪军,干国军,还有一项极其秘密的任务。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老蒋每个月只给八路军三十万军饷,这是国共合作之初,按照当时他定的编制核发的,1937年8月22日,老蒋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包括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按陆海空军战时序列,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当时核定的编制包括115师、120师、129师,按照当时的编制,他也就只准许八路军两三万人,既为中共保留了军队,又把人数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可是,一不小心,八路军发展到了五十多万。

正如毛伟人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八路军的发展的速度绝对是几何级,天文级的,大大超出了老蒋的预期。

那个后悔啊,咬碎牙齿,还只能往心里吞。

共产党发展队伍有一套,可是要养活那么数量巨大的队伍,靠三十万军饷显然大大地不可能。

除了共产党自己开办一些简单的工厂生产武器弹药、衣被服装,自己组织农业生产,尽可能不增加根据地百姓的负担外,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大家看看八路军各支部队的服装都不统一,有深有浅,不了也不一样,为啥呢,就因为各个部队自己办个小工厂自己做啊,没有标准,加上印染水平差,所以八路军总部开一次干部会议,那服装真的是千奇百怪。

国军就不同了,全部国防部定点生产,标准统一,那些色彩有差异的,一看就是杂牌军,那不是老蒋亲生的,得靠自己做衣服,自己穿。

养活延安和八路军庞大队伍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那就是黄金。

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武警有一支特别的部队,不打仗,不执勤,不出现在公共场合,不和外面的人有太多的接触,那就是武警黄金指挥部,也叫武警总队。干吗的呢,那是代表国家勘探、开采黄金的。

为啥专门设一支黄金部队呢?很简单,黄金是稀有金属,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世界货币,比人民币更通用,比美元更保值。

早在抗战时期,延安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老蒋不发军饷,那共产党得自力更生啊,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黄金。

用黄金换取紧缺物资,用黄金换取武器装备,用黄金出售所得,买回太多自己根据地不能生产的东西。

到哪里去搞黄金呢?

伟人手指一点,胶东半岛成为了中共抗战的重要财务来源地。

为啥呢?听江湖说来。

有地理知识的人,大概都知道,山东盛产黄金,山东黄金的最重要产地,即在胶东。

胶东的招远县又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黄金产地。对了,曾经担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老家就在这个招远。

黄金的价值,谁不知道?

老军阀韩复渠,之所以在山东那么霸道,啥原因呢,还不就是因为他控制着一座金矿,日本鬼子打过黄河过来时,这老小子还算有良心,几十吨炸药,轰地一下,把金矿给炸毁了。

他不敢和鬼子打,不断逃跑,人称“逃跑将军”,但也没做过汉奸,这不,逃跑之前,还干了一件好事。

前文说过,小日本侵华,终极目的还是掠夺资源,发展经济,控制中国和东南亚,进而实现霸主梦想。对于山东的黄金,他们焉能不知。

山东一沦陷,这里立刻成为了各方的焦点。

一场围绕黄金的两国三方争夺战由此上演。

两国,你懂的,中国和日本。

三方,共产党,国民党,小鬼子。

先说一下小鬼子方面。

39年春天,华北方面军专门派遣了一支秘密小分队,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武器精良,人员整齐,他们从济南出发,一路啥都不干,直奔招远,到达以后,出示了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的绝密电令,占领招远县城的日军部队,一见此件,立刻派出所有部队配合他们行动,第二天就占领了被韩复渠炸毁的蓝莓金矿。

之后,按照小分队队长金川中佐的要求,方圆五华里的矿区范围,被划为军事隔离区,任何闲杂人等,没有日本人特别颁发的证件不得入内,违者立刻被处死。

为保卫金矿安全,日军驻扎了一个中队两百来人的兵力。

四面的山头上,立刻修建起了八座炮楼,全面封锁了进出此地的各个路口。

进入矿区,前后设置了三道岗哨,每道岗哨都双人执勤,外加一条高大凶狠的警犬。

为确保安全,金川一声令下,金矿附近的几个村子,许多百姓被强行赶走,取而代之的,是伪军的一个加强连。

之后,鬼子通过伪县政府,招募了两千多矿工,开始开挖金矿。

很快,黄金源源不断地被开采了出来。

小鬼子为了切断黄金的走私渠道,还成立了一支黄金稽查队,对私卖黄金者一律没收,判刑。

一开始,应该说,形势很紧急,延安抢夺黄金的战略未能及时奏效。

也不能怪当地的党组织。

八路军山东纵队,原先在胶东设有一个第五支队,经过发展后,也有五千多人,应该说业绩不错。

但是,胶东地理面积较大,由于资源丰富,华北方面军对胶东八路军的围剿十分频繁,对胶东地区的大扫荡隔三隔五进行着,这对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十分不利。

为了黄金,小鬼子也不惜投入了。

就在苦战日伪的同时,当地的党组织还是通过秘密工作,在金矿的矿工中发展了一批可靠力量。

这些可爱又可敬的矿工们,从此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和小鬼子,和汉奸们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斗争,有的是用破石头换下高品位金矿石,有的将金矿石砸碎偷带出来,有的几个人合作,晃过岗哨,携带金子出来。

即便这样,积少成多,一年算下来,上交给延安的黄金达到四五千两。

延安和八路军总部,用这宝贵的金子,换到了继续的各种物资。

但是,光这样小打小闹的,不行。

延安很快对山东八路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金输送量不但要大,而且质地要好。

对于这个要求,山东分局和八路军部队没有丝毫怨言,他们深深地理解延安的迫切需要。

怎么办呢?

经过反复考虑,分局下了大决心,将敢于碰硬、能打硬仗的纵队参谋长许世友,调到胶东军区,当司令员。

把胶东所有的八路军、游击队、民兵组织,全部归他指挥。

要求就一个,扭转胶东的抗日面貌,打出八路军的威风。

还有一个任务,罗书记是秘密跟他交代的,每年上交一万两黄金,否则就地免职。

许世友这人,任务观念很重,他带着警卫员,一路打马飞奔,一路不停地动着脑筋。

踏入胶东半岛时,点子也出来了。

在当地军民欢迎这位著名的红军战将的大会上,当几位头面人物和军民代表说了一通欢迎词以后,按道理,轮到他这个新到任的司令员发言。

他一句话,一个动作,把在场的几百个人给吓了一跳。

他就说了一句话:

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

武将就是武将,一句话,杀气腾腾,但是直截了当。

下面有的人听了,开始似乎不太相信,这句话出自八路军的一个二级军区司令员之口,但是,当大家互相交流眼神,细细琢磨之后,猛然,会场里爆发出了如雷的掌声。

是啊,初听上去不大好听,口味太重,但是,人家这话,说地实在啊。

胶东形势相比其他地方不太乐观,这是事实,怎么扭转呢,只有打,打出一片新天地,杀出八路军的威风来。

上级为啥派许大将军来呢,不就是让他来带着大家,与小日本,与伪军来个大战三百回合的吗?

看看许世友的简历,谁不知道他这司令员就是打出来的,杀出来的。

掌声那个震天啊,还没停下,许世友一拍桌子,大吼一声:

给我抬上来!

抬上来的到底是啥,许世友究竟能不能完成上级的任务,他在胶东苦战几年,把胶东军区建成了一个抗日样板区,最终带出了一直敢打敢拼的华野九纵,自己也当上了山东军区司令员,除了功勋卓著的战斗业绩,他还收获了一个终生的宝物,你知道是啥,明天来看。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东更是多加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m)無彈窗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