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1 / 1)

181个定格 3岁就很尜 2000 汉字|29 英文 字 2个月前

能让儿子开车送你过去了。正好,儿子昨天已经放假了,没什么事了。再说,他开车的技术也不错。”

“那就下周二走吧,也不差这一两天!正好还有一周时间,我也好把办公室的工作处理一下,不能留下个尾巴,让人说闲话……另外,以前基本都是我们一家三口去看望王大哥,给他扫墓,这次也应该这样……”我和老婆子简单商量之后,出发的时间就这么定了下来。

老婆子拿刀子切开西瓜,递给我一块:“那好!这两天,我就让儿子把车子收拾一下,下周二一大早就出发。高速公路已经通到了老团附近的县城,四个小时就能开到那里,然后进山沟。前几天我还听说,往山沟里的路也修了,比以前方便多了……还和上次一样,路上你坐后排休息,我和儿子换班开车,战友们都很热情,到那里,你可能还得应付喝酒,野战部队的干部喝酒野蛮得很,你又躲不了,不能驳人家面子……”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原来所在的那个集团军后勤部的一个战友,到我办公室来看我时,特意告诉我,还有几个老首长在老营房住,没去干休所。

这些老首长都是河北、山东、山西人,他们都是我们团的创始人,一个个都是酒篓子,以前我每次回去,都要给他们带去几瓶酒,这次也不能例外:“准备点好酒带过去,那些老首长都还在老团营房里,没有搬走……”

老婆子笑了笑:“这你不用操心,每次都这样,已经习惯了,这次也不会拉下。我们学校对面就是糖酒批发公司,明天下班时,我就去拉五箱‘老白酚’回来,应该够用了。一会儿我再让儿子开车到郊区小酒厂,弄两桶老烧酒回来,塞在车子的后备箱里带过去。我记得,周副参谋长和田副政委这一对河北老头,就喜欢那玩意儿,连五粮液都不感兴趣……”

周二凌晨,我们一家三口还没等天亮就起床,一切准备就绪,就开车出发了。

可能是一直紧张工作,没有得到休息,身体似乎很疲劳,车子刚上高度公路,我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睡梦中,我似乎已经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回到了最初的军旅之路……

------------

第82章 踏进军营第一步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咚咚呛!

我们刚刚翻过一个山坡,就听到前面不远处响起了欢乐的锣鼓声。(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放眼望去,锣鼓声传来的地方,灯光一片。

在灯光的照耀下,一排排低矮的房子,依次矗立在几个山沟边的山坡上,看上去至少有十几排、三十多栋房子。

班长一指前面的房子,大声招呼:“新兵同志们,你们大家都看到了吗?那就是我们部队的营房,右边山沟里最上边那几排房子,就是我们新兵连的营房,也就是他们以后进行新兵训练的地方。”

我急忙问道:“班长,房子怎么那么低矮?是用砖头砌的吗?我在郊区农机站时,听我们站长说过,东北好多地方盖房子,都是‘干打垒’,用泥土和着稻草,一层一层的堆砌成墙,盖成一间间土房子,又低又矮。不知道我们部队的营房,是不是也是那样的‘干打垒’房子?”

班长笑着回答:“你说得不错,东北有些地方盖房子,确实都是‘干打垒’。不过,辽东半岛很少有那样的房子,这里一般都是盖砖瓦房。‘干打垒’房子在黑龙江寒冷地区比较多,因为那里冬天比较冷,‘干打垒’冻得住,以后慢慢干了就成型了。我们部队的房子,都不是‘干打垒’,全部都是砖瓦、石头房,墙特别厚,冬天住在里面都很暖和。”

我们离营房越来越近了,营区宽广的道路,以及道路两旁那一排排粗壮的白杨树,清晰可见。

我看到,在交叉道口的几个拐角的大白杨树上,都挂着大灯泡,每个灯泡至少在200w以上,通亮通亮的,照在大道上,也是很亮很亮,就象白昼一样。

借着灯光,抬头望去,营房的墙面、屋顶,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

墙面有红砖,也有一块块大片石,而且大片石占绝大多数。房顶上都盖着红色的长瓦片。

各排房子的外部形状,基本都是拱形的,明显的区别,就是有的排很长,有的排却很短。长的看上去一大溜,有六、七栋之多,短的也就两、三栋连在一起。(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门洞也不一样,有多有少,少的两、三个洞门,多的十来个洞门。

我好奇地问班长:“房子怎么都是大石头砌的?我们老家的房子都是砖瓦房,这种大石头砌的带拱形的低矮房子,怪新鲜的,我是第一次看到,就是不知道里面冷不冷?”

班长介绍说:“这些营房,都是五十年代初期,另外一个部队抗美援朝回国之后,自己动手,在这里盖起来的。后来,这个部队换防到别的地方去了,我们部队才搬了进来。那个时候,他们盖房子时,讲究自力更生,节约办事。他们就在右边的小石头山上,自己打眼放炮,开山凿石,自己烧石灰、烧砖,自己动手盖起了这几十个山沟里的一排排营房,这种拱型房子,上面没有房梁,都是用钢筋水泥和石头砌成的拱形房顶,非常结实,非常坚固。房子的墙面,主要是用大块片石砌成的,只有门洞和房檐等处,使用红砖拉直的。这种房子墙很厚,窗户是双层的,里面特别暖和,住起来很舒适。”

“暖和就好!我们这些南方兵,在温暖的地方过惯了,很怕冷的,可别把我们冻着了!”我小声对班长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实,我说的这些,也是大多数南方新兵的想法,只不过是从我的嘴里说出来而已。

前面就是一座小桥――一座也就十几米长、用钢筋水泥浇铸成的小桥,桥下是干枯了的小河,没有河水,只有一道道白色的冰层。

这座小桥,就是部队营区和驻地老百姓村庄之间的分界线。桥的东头是部队营区,桥的西头就是老百姓的地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归他们所管。

这里也是进入军营的迎门。

老兵们就在桥的东头宽宽的营区大道两旁,站成两排,敲着锣打着鼓,鼓起响亮的掌声,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欢迎我们的锣鼓乐队,就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排成一行,十几个老兵正在使劲的吹吹打打,一派欢天喜地的样子。

看到我们走了过来,就要和老兵队伍会合了,有两个老兵马上领着大家,大声喊着口号:

“热烈欢迎新兵的到来!”

“欢迎新战友,迎接新战友!”

“向新战友致敬!”

作为回应,我们新兵队伍中,在带兵干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