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1)

181个定格 3岁就很尜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鼓声和唢呐声。

敲锣打鼓送亲人,这是乡亲们深厚的情义。

虽然我在郊区农机站遭到了“另类”待遇,但抚养了我的乡村,却没有忘记我,没有欺负我,他们把我当成大家亲爱的儿子,热情的欢送我参军。

村里的老支书,亲自给我们家贴上了大红对联,上面写着十八个朴素的文字。

上联是:吴村小伙有志气

下联是:保家卫国好儿郎

横批是:参军光荣

他老人家还亲手给我带上了一朵大红花,并带着村里二百多人,把我送到了村口的马路边上。

临别时,他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们村子虽然很大,一共有两千多口人,可是,已经有三年没有人参军了!今年,你入伍了,真的很光荣,也为我们村子争得了荣誉,我们都为你骄傲。到部队后,一定要好好干,尽快的成长进步,争取当个大官回来。”

过了十几年,在他去世之前,知道我已经提升为团职干部,而且调到了军区机关,负责重要的岗位,就专门交待村里的新任村长,一定要把我写进村谱,把我的名字刻在学校门口的“本村名人录”上,传给后人!

他还反复交待说:“小天是我们村里出来的最大的官,比县长还大呢,这是全村的光荣,也是祖辈的光荣,他为我们吴家村争了光,我们不能忘了他!”

爸爸、妈妈来部队,对我说起这件事时,我和妻子都禁不住留下了眼泪。

养育了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是朴质的,可亲可敬的,值得我一辈子尊敬,我永远记着您们,也常常教育自己的儿子,一样记着您们!

我是您们的好儿子,我儿子是您们的好孙子,我们永远都是吴家村的好儿郎,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吴家村的父老乡亲!

------------

第42章 挥泪跪拜别乡亲

第42章挥泪跪拜别乡亲

在村子门口,欢送我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五百多人,除了老支书动员出来的二百人之外,还有三百多人是自发出来欢送我的。

放鞭炮的,也有好几份,都是自发的,没有人要求,也没有人组织!

还有四十多人,排着队来给我送礼物,有送水果的,有送熏鱼干的,有送花生米的,光是煮熟的鸡蛋,就收了二十一份。

多么贵重的礼物,多么深厚的情义!

我再次被感动了,深深的感动了!

我一次又一次的给大家鞠躬,感谢父老乡亲的深情厚爱!

终于,我跪下了!

我父亲也跪下了!

我们父子俩,一次又一次的给乡亲们叩首拜谢,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最后,还是在老支书的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村口,离开了我敬爱的父老乡亲,在我的十几位亲人的陪同下,踏上了去往大仓库的公路!

这一天,真是让我终身难忘的一天,激动人心的事情接踵而来!

我们大约走出二里多地远,前面再次想起了清脆的锣鼓声和唢呐声。(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这是一个交叉道口,十几个年龄不一的新老乐手,正在那里使劲的吹打着,吹的都是欢天喜地的曲子,非常好听。

小鼓清脆的声音,不断在山下回荡!

开始我还以为,这可能是别的村子里的人办喜事,专门找了乐队在这里吹吹打打,用以增加喜庆气氛!

可是,当我走近一看,顿时就傻眼了!

原来,他们正是解放前我父亲呆过的那个戏班子里的几位老伯伯,带着自己的儿女和乐器,从城里赶到郊区,专程欢送我来了。

我父亲在当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时,对这几位老哥们很关照,特意把他们安排到了地区文化馆工作,使他们从此有了稳定的职业和安身之地,不再流落江湖,去过风雨飘摇的日子。

现在,他们年龄大了,干不动了,都退休了,就在家闲着。

听说被我批准参军了,今天就要走了,几位老人一起合计,就准备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欢送我参军。

他们原本是准备赶到村子里来,和村民们一起欢送我的。

可是,刚刚走到这里,就看到我们远远的走了过来,他们只得随机应变,就地铺开,高兴地吹打起来。

老走江湖的人,生活所迫,随机应变是常事,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

眼前这种场面,我事先根本就没有想到,我父亲也没有想到!所以,感到很突然。

这些老伯伯,以前和我父亲相处得非常好。在城里时,互相走动很频繁,过年过节常常在一起聚会。

可是,自从我父亲被划为右派、我们家被发配到农村之后,相互之间的来往就比较少了。

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在那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根本不允许他们跟一个右派家庭有情有意,互相走动,那是很犯忌讳的,也很容易给他们带了麻烦和灾难。

可是,这些善良的老人,心里没有忘却以往的情分,没有忘记以往的恩情,他们时时刻刻把我父亲曾经对他们的那一点点好处,铭记在了心中,并把真挚的感情转移到了我身上。

领头的祖伯伯,已经七十二岁,原来是地区文化馆的副馆长,属于十六代江湖卖艺家族出来的民间老艺人,解放前在广州受尽了屈辱,曾经得到过我父亲和我叔叔的解救。

一次,由于戏班子得罪了国民党在广州的某大员,遭来横祸。

晚上演出结束,戏班子回到他们临时居住的一个破乱库房时,库房突然起火。实际上是那位国民党大员收买当地的地皮流氓,恶意纵火,准备烧死整个戏班子的人。

当时,祖伯伯是戏班子的领班,我父亲和叔叔兄弟二人在戏班子当保镖兼打杂的。

面对大火,三个人不顾一切,奋勇冲力进去,把困在里面的二十九位老少艺人,全部抢救了出来。

这时,突然一根房梁被烧段,一头砸了下来,正好砸在刚刚救完人、最后往外跑的祖伯伯身上,把他压倒了,根本动荡不得。

已经在外面等候的我父亲,看到这种情况,二话没说,放下刚刚救出来的一个小演员,就和我叔叔一起,再次返回库房,冲进大伙之中,兄弟二人合力搬开冒着火苗的断梁,把祖伯伯救了出来。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祖伯伯仍然记在心中,常常挂在嘴边,说给周围的人听。

等我走到他们跟前时,祖伯伯把唢呐交给自己的女儿,马上走了上来,一手拉着我父亲,一手拉着我。

他左右看看我们父子俩,然后笑着对我父亲说:“老弟,你真有福气,养了这么个好儿子,参军入伍,很光荣啊!”

我父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