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便是小老百姓的态度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练军也好,广武军也罢,保境安民的光环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成了地方督抚与朝廷抗衡的砝码。任谁都能感受到军阀割据的势头,是以不论是士大夫还是军官们,都心存反感,竭力避免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且……广武军扩军之后,鱼龙混杂。其组成早非良民,土匪、贼寇充斥其间。贼便是贼,便是招了安也是贼xing难改。”朱成功冰冷地说出这番话。这会儿,国姓爷似乎又想到了百乐门里让他难堪的那个贼寇。
“正是如此。”端坐的何腾蛟拍案大赞。何腾蛟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帅,临场指挥能力低下。相反,这家伙颇具战术创造xing,更有着极高的政治敏感xing。当然,文官出身而后从军,大明朝这样的军官往往政治敏感xing都不低。何腾蛟尤为赞同朱成功后面的那句话,贼就是贼,贼xing难改。这家伙之前就跟农民军打得你死我活,原本的那个时空里,四年前满清南下,李自成死了,李过带着残兵来投靠。
这家伙不分青红皂白的直接开战,要命的是被李过的残兵打得抱头鼠窜,不得不被动招安。之后多次出卖李过所部,各种下三滥的招数用绝了,结果每一次都是自己吃了大亏。所以何腾蛟对李定国等人反感是理所当然的。
何腾蛟很欣慰地站起来,迈步走到朱成功面前,拍了拍其肩头:“所以大木闲置广武军可不行。”
“不行?”
“你不但要用,还要重用。要把广武军用在刀刃上,放在最前面!”!。
------------
566 斩
566斩
重用广武军?对于骄傲的朱成功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接受的!这等于是抡起巴掌狠狠地扇了自己一巴掌,还要舔着肿胀的半边脸卖笑。&*..com最快更新**开什么玩笑!
“请恕卑职不敢苟同!若重用广武军,则我武毅军兵佐作何想法?只怕必然气馁。未开战而怯三分,古今可曾有这样的道理?”朱成功板着脸,嘴巴如同澳洲新式的加特林机枪一般,一字一顿地连珠发炮,黑着一张脸数落着何腾蛟的馊主意。
下属顶撞上司,放在大明朝这绝对是不可饶恕的。哪怕是在明末乱世,也讲究个尊卑有别。若是通常情况下,顶撞的人不是朱成功,只怕何腾蛟早就变了脸色,叱责一声,呼左右叉出去军棍伺候。可偏偏朱成功不是旁人!
他是大明的国姓爷,被视为大明军中年轻一代的希望。运气也好,实力也罢,从大胜关下到淮河北岸,年轻的国姓爷杀了个七进七出,偏偏就每战必胜。如此骄人的战绩,朝廷侧目,百姓青睐。今日若是仗责了朱成功,只怕明日对何腾蛟的弹劾便如同雪片一般飞入内阁。便是民间,只怕他何腾蛟的名声也会变成嫉贤妒能,臭大街。
说起来朱成功这家伙以下克上似乎上了瘾,自打在大胜关下吃了甜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何腾蛟甚至想着,哪一天这家伙的狗屎运用光了,全军覆没了才好。没人喜欢自己手下有个不听话的家伙存在。
可惜的是,暂时来看国姓爷的运气还没用用光。所以还健在,所以何腾蛟对此根本就无可奈何。换了其他时候,也许何腾蛟会被迫放弃这一计划,或者充分征求对方意见之后再和稀泥。但现在不行,因为这是朝廷的计划,虽然没有公文,但这是首辅大人耳提面命反复强调的策略。所以何腾蛟不能放弃。
他甚至为了说服朱成功,准备了一套备用方案。很快,就在朱成功愤怒地打算拂袖而去的时候,何腾蛟祭出了法宝——备用方案。
他叫住了朱成功,不紧不慢地呷了一口茶,留下了一句‘年轻人太冲动’之类的评语,一闪身出了房间。没等朱成功转身呢,屏风后面便转出来一个人,叫住了朱成功。
“三叔?”
来人是朱成功的三叔,更是从小玩儿到大的朋友,郑鸿逵。\\\\ 。com 首发\\\\
惊喜,寒暄,不解。把着郑鸿逵肩膀的朱成功错愕了一阵,疑惑地问道:“三叔怎么来了?莫非……是为何腾蛟那老匹夫做说客?”
郑鸿逵笑着点头,应承下来。
朱成功勃然色变:“三叔,除了此事,旁的都好说。”
郑鸿逵哈哈大笑:“我也是……除了此事,别的都好说。”
“为什么?”
“事关江山社稷,所以你这次必须得听我的。”
朱成功思索了一下,随即沉默。很明显,这又是马士英玩儿的借刀杀人。借满清的刀,充分消耗掉非马士英派系的军队。各地练军,广武军……这其中广武军是首当其冲的目标。消耗掉竞争对手的军事力量,保存自己的实力,然后不管此番北伐打成什么样,马士英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很老道的谋略,但放在朱成功心里是那么的不舒服。
这可是北伐啊,北伐!万千大明好男儿挥戈北上,恢复故土。当是万众一心,怎么能相互提防,彼此算计?
“三叔……”好半晌,朱成功艰难开口:“我是一名军人,只想保家卫国。”
“说得好啊,保家卫国。”郑鸿逵嘿然笑着:“可大明的事儿,从来就不是一个外敌满清那么简单。昔日陈胜吴广开了个坏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后每逢天灾**,必有重复此例者。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乏野心家。你想恢复故土,我问你,即便此刻诸军齐心协力灭了满清又如何?只怕攻下北京之日,便是各军叛乱之时!到那时候,局面只会比现在更糟。就算武毅军最强,平掉各地叛乱只怕也劳顿不堪。若此时鞑虏南下怎么办?”
长长地停顿了一下,郑鸿逵说:“攘外必先安内……即便不为你自己考虑,也要为你儿子考虑考虑吧。”
郑鸿逵一下子拿住了朱成功的死穴——那个至今未曾见面的儿子,皇子。要保住儿子,必须保住马士英,要保住马士英就要剪除督抚手中的军事力量……就要听从马士英的计划,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
朱成功前所未有的纠结,这一刻他想起了两句话。‘大明朝做事儿比做人难’‘一名出色的将军首先就是一个出色的政客’。前者是对大明朝糟糕的政治体系的讽刺挖苦,后者是对纯军事将领论的驳斥。两句话系出同一人的嘴里,邵北。
尽管有些让人不舒服,但毫无疑问的是,两句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朱成功现在所面临的难题。他想当一名卫青、霍去病式,建立不世功勋的将军,只算计对手的将军。可现实摆在这里,纯粹的将军,根本就不存在。
良久,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