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继而进行一场清算,所以他们巴不得多尔衮以及多尔衮的两白旗去死。死的越多越好,死绝了那是最好不过了。可他们同样也期盼着多尔衮能赢,打赢了才能拿下巴蜀。
这种矛盾心理之下,一方面满清运送过去的补给越来越少,以至于多尔衮为了发起战争,不得不纵兵劫掠一个月;另一方面,满清把几乎所有的不安定因素,比如三顺王剩下的两个,再比如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股脑地送到了汉中。
霎时间,多尔衮手中控制的兵力已近十万。
北京城风波平息,满清朝廷迅速下了一道旨意。宽慰了一番睿亲王多尔衮,声明谣言止于智者,与睿亲王无关。而后用无数或者华丽或者严厉的词语,敦促着多尔衮即刻发起进攻。
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满清,的确是人才济济。多尔衮打仗的本事倒不见得有多厉害,可统御大军的能力却极强。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之后,多尔衮迅速开拔,朝着张献忠的大西军就扑将过去。
历史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巧合。这一年,面对着满清与南明的夹击,八大王张献忠也不知道哪根神经又抽了。居然在关键的关隘撤下了自己的义子李定国,换上了首鼠两端的刘进忠。于是乎悲剧发生了,如同历史上一般,刘进忠屁颠屁颠地投靠了多尔衮。而后引着满清的兵锋,一路冲关破隘,轻装突袭。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张献忠仓促应战,而后被优势的清军围困,身中三矢猝死。主帅既亡,大西军再无抵抗勇气,潮水一般地溃败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大西王朝覆灭,残部在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冯双礼、刘文秀的带领下,一路南逃。一直逃到了贵州境内。现在对于大西军残部来说,面临着的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四川回不去了,身在贵州又被明军四处围堵。一场激烈的军事会议之后,残部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投靠南明。
请降的正式文书,一路舟车辗转,至今才到南京。而邵北显然要比南明政fu更早知道这一消息。虽然陈御的海外情报中心并没有将触手伸向贵州境内,但只要消息进了湖广,在巨额粮票的诱惑下,南明的小吏总愿意将消息向上传递的时候,略微迟钝那么片刻,让某个路过的家伙偷偷看上几眼。然后这一消息会在一个时辰后化作电波,迅速传递到南京澳洲大使馆。
邵北两天前就知道了,但这一结果让他感觉很荒谬。孙可望他们怎么就投降了呢?澳洲历史的轨迹,这帮人既跟南明战斗,又跟满清战斗,足足硬挺到了一六五二年。而后觉着南明势微,没有被吞并的危险,或者是真的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于是乎才选择了归附。可现在才一六四六年的一月份而已,孙可望与李定国就决定投降了……或许是因为那一场扬州战役,不但震慑了满清,更是震慑了以造反为事业的大西军?个中详情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好消息——利大于弊,所以是好消息。
“本官于晨间收到的这封信。”马士英迟疑着将请降的书信递了过来。
邵北接将过来,接着随身小巧的手电筒不动声色地观看着。不到半分钟,草草地看了一遍,而后抬起头看向马士英。
“归附之事,朝野争议颇多。”马士英小心地措辞说:“反对者无非担心二者……其一,贼子反复无常。今日归附,焉知来日不再叛:其二,归附之条款框框太多,若尽数依了,只怕我大明又多一听调不听宣之藩镇。以油灭火,以粮资贼,实为不智。”
叹息一声:“分歧过大,就连老夫一时间也难以抉择。所以此番,老夫倒是想听听邵部长,听听澳洲盟友的建议。”马士英语气中略微有些苦涩。身为大明王朝的实际决策人,碰到这样的事儿却不能一言而决,只怕换了脾气再好的人也难以接受。可他必须得接受,接受自己这个大明首辅脑袋顶上多了个有能力瞬间让自己以及大明王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太上皇——澳洲。
大明需要澳洲的资金支援,否则就会破产;大明需要澳洲的武器支援,否则就会王国;一直到大明彻底强大之前,都脱离不了澳洲人的影响……甚至是控制。
大明与澳洲之间的关系最终到底会走向何方,大明朝又何时摆脱这种掣肘,马士英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作为现今的大明首辅,他只有一个责任——用尽千方百计将大明延续下去,乃至复兴。至于将来的事儿,自然有将来的人去考虑。
“利大于弊。”邵北将考虑了两天的结果说了出来。
“然……所虑者,也不得不防。老夫只怕贼性难改……”马士英皱着眉头说。
邵北轻弹着手指,看着马士英说:“黄埔军校成立了。”
黄埔军校早就成立了,分作若干学院。澳洲陆战队与陆军抽调了精干的军官组成教官团,整日介在松江府操练入学的明朝同胞。但这显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明显,澳洲的军官大部分只会简体字,所以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明朝学员学会简体字。之后还有阿拉伯数字,数学,几何……一年的预科时间除了每日的操练,学员们其余的时间都会学着作为基础的,看似与军事毫不相干的各种学科。
黄埔军校又是刚刚成立,因为直到上个月,校址才在黄浦江畔落成。近两千学员与教官冒着风雪搬迁到了新校址,而后举行了一场很隆重却并不浩大的开学典礼。或许是出于恶搞心理,或许是出于对先辈的尊重,便如同那所后世在广州的军校大门一样,门口挂着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但凡是读书认字的,看着那铁钩笔画,鲜红的大字,每每都是震慑心悸,热血上涌。忙碌的马士英甚至都出席了典礼,并且挂了一个副校长的职务。
眼下邵北提起毫不相干的黄埔军校,这又是何意?
看着马士英的疑惑,邵北组织着语言说道:“黄埔军校未来必定是大明军官的摇篮,他们会依靠自身的素质成为明军的中坚力量。相信首辅大人也看到了,明军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火器化。所以黄埔军校很重要。而随着明军火器化进程,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员入学,会有更多的原明军将领入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