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0 章(1 / 1)

迷航一六四二 土土的包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林木匠一家两顿菜粥呢。”

然后让他们诧异的事情发生了,远处那个穿着黑色的裘皮,戴着黑色皮帽的胖子眼神不经意地瞧过来,猛地愣住,继而对身边的伙计吩咐了几声,自己快步走了过来。

“真是林木匠!”有人大叫。

在所有人站起身的光景,那林木匠已经到了近前,冲着所有人拱手:“各位乡亲,不想在这里碰到了。我还想着在外滩休息一晚,明日再回村子……当初落难的时候各位没少接济,林一彪没法报答,只能请全村老少吃上一顿猪肉。”回头指了指跟着的板车,上头放着两口绑好的大肥猪:“你们看,连肥猪都挑好了。膘肥体壮,最少能吃两顿。”

所有人都惊愕着,嚅嚅地说不出话来。良久,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打量着林一彪的穿戴,惊异道:“林木匠,你发达哩?”

林一彪自得地笑着。

又有人说:“你不是签了卖身契,坐船去了澳洲么?怎么不到一年就回来了?”这人问完就醒悟过来:“哦,你在澳洲发达哩!难道澳洲人说的是真的,真真遍地都是黄金?”

林一彪大笑:“谣传,谣传。俺就是有点手艺,会打家什,问银行借贷了款子,试着开了个店子,定做家什。祖传的手艺,那些澳洲人倒是很认。”

这光景,伙计颠颠地跑过来:“老板,木材都卸完了,总计作价十四万澳洲人民币,人家让老板去刘出纳那里结账。”

林一彪连声道好,紧跟着歉意地冲着一圈儿穷汉子拱拱手:“还有账目要处理,先走一步,先走一步。隔日必定回村。”

林一彪走了,留下一帮惊愕的穷汉子。十四万是多少,他们这些不认识几个大字,不会算账的穷汉子没个概念,只觉着那是一个天文数字。有天赋好的算了算,一百块是一个银元,十四万,那岂不是一千四百个银元!

我的老天,那个落魄到差点饿死的林木匠,才去了澳洲一年,就这般发达了?这么看来,澳洲人宣传的一个月赚十两银子,要不然就每人分上三十亩水田,的的确确是真的?

长久的沉默过后,嗡嗡声响起。却再也没了质疑声,有的琢磨着打听一下在哪里申请移民,有的犹豫着究竟是留下来还是随大流干脆移民澳洲算了,还有的豁然开朗,大声咒骂着地主老财,再也不打算租对方的田了。

男人家长出口气,转头对着女人家说:“牛卖了,那几亩地也卖了,留一些盘缠防身,其余的花掉,过个好年。”

女人家没了哀愁,脸上反倒浮现出希翼,蚊子般地“嗯”了一声。

男人家再也没了阴霾,豪气冲天地说:“等转过了年,祭了祖,咱们就去澳洲。这逼死人的大明……不留也罢!”

*

------------

521 天使来了(上)

521 天使来了(上)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啊。就在百姓们哀叹着谷贱伤农,正在计划着或者已经踏上前往澳洲的大帆船,憧憬着遍地是黄金的生活的时候,大明朝的父母官们也在哀叹着。

远的不说,就说这上海县的罗县令。大冷的天,天空中飘着细碎的雪花,罗县令背着手,仰头四十五度望着天,满脸的凄苦与无奈,时不时的还叹息上一声。感叹着这大明朝的官儿是越来越难当了。

中枢的博弈与变动,罗县令这种七品芝麻官,是既没有表态的权力,更没有参与的可能。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邸报,细细研读,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或者不利的新政策。

别的不说,身为七品知县,罗县令最为关心的就是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好不容易才尘埃落定的官员薪水。涨薪水是好事儿,问题是涨了薪水他罗县令反倒不如以前赚的多了!

按照正理来讲,罗知县每月俸禄是七点五石禄米。这是当初洪武皇帝定下的规矩,到了后来,因地而异,有的发一部分银子,发一部分粮食。粮食里有米也有面。这上海县地处江南,除了少量的银两,领到的自然都是白米。

但这朝廷是出了名的算计。不但算计老百姓,还算计他们这些官员。米价高的时候,朝廷下发的俸禄绝对是银子多粮食少,反过来米价低的时候,领到手的全是不值钱的糙米,半点银子也没有。

罗县令曾经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领到手的俸禄,折算下来总计是一百一十两出头。而罗县令养了四个师爷,两个长随,这加在一起的支出就是小五百两。再加上一个老婆两个小妾,仨丫鬟俩婆子,以及一个闺女一个儿子,这么%%也得五百两。这还不算完,上官节寿的贺礼,路过官员的程仪……恩,总得来说,罗县令每年的缺口在上千两。

若是换了世家大户出身也就罢了,出了一个官儿,为了仕途着想,为了家族着想,一应花销都是家里给出。可偏偏罗县令寒窗苦读二十年,家里不过二十亩的薄田,家底实在瞧着可怜。后来科举中第,鲤鱼跃龙门,成了一县父母。

家中那点薄田,几经投献之后陡然变成了几百亩。可没过多久,河南老家闹了闯贼,老婆一看不好,赶忙卷了细软,地也不要了,径直投奔了罗县令。地产的收入没了,于是乎全家的开销都压在了罗县令身上。

田产没了,每年的资金缺口都那么大,怎么办?唯有将主意打在这火耗上。

凭良心讲,罗县令这人多少还有点良知。每一次收赋税,罗县令都嘱咐师爷精打细算,算好了要收多少的火耗才能收支平衡。老百姓也不容易,自个只要饿不死就行,也不求发财。便是如此,每年收取的火耗,也达到了正税的两成。

可打今年开始,这种好事儿是再也没有了!

朝廷一道政令下来,火耗归公,这等于径直砍了罗县令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其余各地还好,火耗一项,朝廷与地方五五分成。而马士英能控制的江南四省,这一比例就变成了三七开。地方截留三成,朝廷收取四成。

那三成的火耗,虽说没了熔铸银子的损耗吧,可算起来能有多少?州府要孝敬,留在他个小小知县手里的顶多就是个苍蝇腿罢了。至于朝廷定下的俸禄新标准,罗县令根本就不相信!

也许出发点是好的,可一个县令一年光俸禄就一千二百两,可能么?北地沦陷,就算仅存的南方,各种官吏加起来,按照新的俸禄标准,一年最少得四百万两的开销!四百万两,这等于崇祯时期朝廷税赋收入的总和。

又叹息了一声,罗县令打定了主意,实在不行就先辞退两名事业。然后打发来福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