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1 章(1 / 1)

迷航一六四二 土土的包子 2000 汉字|23 英文 字 2个月前

马士英的走狗,这叫东林党情何以堪?恐怕拼着白忙活一场,甚至付出一定的损失,也得把他钱谦益拉下马。

哎…,这年头,走狗也不好当啊。苦叹一声,钱谦益小意地道:“首辅,莫不如下官登梯一观。若形势不妙,则立即派人出北安门调集金吾卫、武毅军弹压……”话没说完便被马士英摆手打断。调金吾卫也就罢了,调武毅军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添乱么?外头就是一帮士子,有句话说的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对付一帮士子,何至于动用武毅军?恐怕那些死对头就擎等着看他马士英的笑话呢。

深吸一口气,马士英面沉似水,中气十足地喝道:“开门!”“啊?首辅大人,万万不可以身犯险啊……”

“休要再言!”马士英一瞪眼:“不过是士子不满朝政,当安抚之,岂可肆意弹压?开门!”校尉万般无奈一挥手,军中力士搬开门闩,吱呀呀缓缓推开大门。

洪武门外,一条长街一直延伸出去东面是六部所在,西面则是教坊司、通政司、锦衣卫等衙门。刻下洪武门前的这条大街上,拥堵千多号的士子。一个个儒冠、儒巾,正群情ji昂地高喊着口号。

洪武门打开,马士英迈着方步走将出来,前面的士子们顿时更加聒噪。

“门开了,门开了!”

“马士英出来了!”

“废除捐纳,径除jiān贼!”马士英远远的甩开身后的羽林卫与诸位阁老,站定在这帮士子二十步前,负手而立。不怒自威。好半晌,老马猛地张口,厉声道!’,呔!’皇城脚下,吵吵嚷嚷,成何体统?惊了圣驾,尔等可担当得起?”这一嗓子喊出去,士子们的呼喊声为之一滞,继而在某些个头领挥舞的手臂下,渐渐停歇下来。

一头戴方巾的青衫士子越众而出,冲着马士英长揖到地,起身后朗声道:“首辅大人,非是我等蓄意惊扰圣驾。实乃捐纳之策,午损国本。我等士子深虑之,生怕阁老与陛下为jiān佞小人méng蔽,只图近利,这才……………”马士英笑了:“荒谬。若依你之言,朝堂衮衮诸公岂非尽皆尸位素餐,昏聩之辈?”顿了顿:“生员姓甚名谁?何人门下?”

那士子深吸口气:“学生……宜兴陈贞慧。”

“复社?”马士英拧眉深思。垮了东林党,没成想此前不成气候的复社又冒头了。这清流一脉,还真是赶也赶不绝啊。

接下来,就如同历次叩阙一样,马士英与几位阁老挨着个的出马进行劝说。引经据典的,从圣人之意,说到孔孟之道,再说道家国天下,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你们这些士子可都是读书种子,当务之急乃是修身养xing,增益自身。国家大事,还轮不到你们置喙。

不想那陈贞慧一句话就把所有人噎了回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然,说这话的人不是陈贞慧,而是同为复社党人的顾绛,顾炎武。昨日王锋府上密议,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还是依着陈贞慧的主意,干脆发动读书人叩阙进谏。席间那顾绛连名头都想好了,便是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说得好,匹夫有责,更何况是读书种子?

左劝,士子们不为所动:右劝,士子们嗤之以鼻。这光景金吾卫总算赶来,几百号大兵穿着明亮的铠甲,将千多好士子围拢了起来。

所幸老马神智很清醒,断然拒绝了金吾卫指挥使动用暴力解决的打算。只是吩咐了金吾卫严加看管。

事情到了现在,僵持在那里,两方面谁也不肯退让。士子们年轻,好冲动。正是一腔热血,苦于无处报国的时候。逮着这机会,怎么可能轻易退却?

而马士英不管是为了自己的脸面,还是朝廷的脸面,都绝不会退缩。开玩笑,军国大事,一帮子士子一进谏就收回成命,那之后朝廷法度岂不成了摆设?

双方僵持到最后,话也说死了。那陈贞慧在士子中的威望当真不是盖的,振臂一呼,一千多士子纷纷跪倒在洪武门前,再三差五地便喊一喊口号。

发生了叩阙这种事儿,身为当朝首辅,马士英今儿也甭想回家了。

就站在洪武门前,跟士子们耗上了。你们不是说“朝廷不收回成命便不散去,么?好,老夫陪着。搬把椅子坐在那儿,看谁能耗得过谁!

马士英不走,其余的阁老也没法走。大家伙就跟洪武门前耗着,这一场景落在有心人眼里,倒吸一口冷气,感情大明朝也闹学潮啊!

方才说了,洪武门外的一条长街两侧,东面便是六部所在。而大明发改委,为了工作方便,其办公地点便设在太医院。没办法,这地方寸土寸金的,实在没别的地方了。最后马士英一琢磨,左右太医院空占着那么大的地方也没什么用,干脆腾出几间屋子,做发改委的办公场所了。

洪武门外闹腾的这么厉害,发改委众人早就闻听了。此刻,军事顾问章维与经济顾问史文博并肩而立,后头还有几个顾问跳着脚观望。

俩人彼此对视一眼,脸上全是苦笑。

马士英的大麻烦来了。这年头天下的舆论,不是掌握在老百姓手里,而是掌握在这帮读书人手里。马士英一个处置不好,甭说闹出人命了,就算用廷杖驱逐了,那他老马苦心积累起来的那么点好声望也得败得一干二净。名声放在现代各国都尤为重要,你看哪个流氓国家做什么坏事之前不得先往自己脸上贴一堆的金子?更何况这是在十七世纪。

“这事儿谁搞出来的?”章维第一反应就是yin谋论。

旁边的史文博笑笑,继而摇头:“纯yin谋论也不对捐纳制度一推出,就等于断了读书人一半的前程。所以这些读书人反应才会这么大。不为别的,唯有利益二字。”顿了顿,史文博呢喃了一嘴:“不过话说回来,这是个好机会啊!”!。

------------

501 大才子的主意

危机危机,危险里头伴随着机遇。眼前的上千士子皇城外叩阙,是自打满清南下以来马士英所遇到的最大危机。当然,对于经济顾问史文博来说,这危机仅仅是马士英的,与他无关。非但如此,这家伙幸灾乐祸之余还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

天下间的事儿,无非利益平衡罢了。

国子监并京城士子为何闹得这么凶?又是抠阙又是长跪示威,据说还有组织者现在满大街的拉人头签血书,打算要玩儿si谏,这背后一切的缘由不过是利益二字罢了。

大明朝绵延二百多年,到了现在人口早就跟洪武初年有了天壤之别,连带着文风更盛,天下间读书人也多了起来。但朝廷开科,每科选士都有定数,二百多年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