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唉,世上富人这般多,多我……
朱大人那完全没必要的岁末考核被路谦以及其他同僚腹诽了个遍, 不过到最后,大家还是十分得爱戴朱大人。
因为翰林院提前放假啦!
主要是路谦写的诗词赋文实在是太深入人心,朱大人又是个感情分外充沛的文人, 还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就直接导致了,看完路谦写的那些感概冬日寒冷的文章后, 他整只朱都不好了, 晚上做梦都是在冰天雪地里。
瞅着年末也没啥事儿了, 除了几个还需要在宫里值班的老翰林官外, 翰林院连着明史馆一起放假了。
当然,其实也不过才早了三日,朱大人还打着今年连续举办了会试、殿试, 以及博学宏词科等等科举考试,翰林院上下累得精疲力尽……
反正,康熙帝点头应允了。
提前放假自是天大的好事, 别说早了足足三日, 就算早放个半日,那也是白赚的。朝廷还发了岁末奖励, 自是按照各人的品阶和官职来发的。
轮到路谦时,是八两的白银、两斗上等的精细米、两匹手感十分不错的缎子。另外, 朱大人还特地奖赏了岁考优秀者,一人一块上等的好墨条。
路谦没份儿的,他写的诗词赋文,就算撇开意境不提, 单纯的从文笔上来说, 都可以说是同龄人之中的佼佼者了。但跟翰林院、明史馆的这些大儒放在一起,完全是垫底的存在。
不过,路谦并不在乎这个, 直到如今,他都没法区分所谓的上等好墨条和普通墨条有啥差别。
就是墨条嘛,咋滴,用了最上等的墨条,回头写的诗词赋文就更好了?
不稀罕!
“铁蛋,把东西搬回家,今晚加菜!”
路谦唤了小厮铁蛋搬东西,自个儿则带头走在前面,那神情那模样,他觉得像极了程大少爷。
祖宗就特烦他这副乡下地主家的傻儿子模样,叨逼着说你学谁不好,干嘛非要想不开学那程大傻子?哪怕学程二愣子也勉强凑合嘛。
“回头喊上你爹娘,咱们一起去坊市那头买些东西。这过年嘛,年货肯定是要置办的。朝廷待我们不薄啊,光是刚发的这八两银子,就够咱们过个肥年了。”路谦不搭理祖宗,只继续跟铁蛋叨叨着。
“八两银子就把你给收买了?气节,你读书人的气节呢?”就如同路谦不在乎祖宗说什么,祖宗也不管他听没听,照说不误。
铁蛋笑呵呵的答应着,反正他娘教过他了,主子说啥都是对的,只管点头应下便是了。
“正好,回头也扯一些棉布来,让你娘给你也做一身新衣裳。过年嘛,新年新气象,肯定要从头到脚一身新的。”
“好!!”
路谦差点儿没叫这孩子冷不丁的一嗓子给吓死,完全忘了他接下来要说啥。懵了半晌,正好自家到了,他索性保持着一脸无事发生的表情,进院子去了。
年货肯定是要置办的,不过像吃的喝的这些个东西,尤婶就能全部搞定。
对了,尤婶便是路谦从他借住的书院挖来的厨娘,门房则是她男人尤叔,一直跟在路谦身边的小厮则是他们的儿子尤铁蛋。
说真的,路谦不是没想过给铁蛋换个名字,毕竟他堂堂一个翰林官……对吧?面子还是要的吧?
但祖宗泼了他一头冷水,说程大傻子的名字不好吗?程定桂!不管是定能折桂,还是注定成为贵人,怎么想都是好的。但事实上呢?
“名字里有富贵福禄的,一定是个穷鬼。名字带长寿的,必然身子骨不好。旁的不说,你看看你!”
路谦当时寻思了很久,他没觉得自己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呢。路谦路谦,叫起来多响亮,写起来好看,寓意也不错。
“你名字里头带了个‘谦’,但你的为人跟谦虚、谦逊有关系吗?”
就很有道理。
于是,尤铁蛋失去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改名机会。
等路谦放假的第二日,他就带着仆从,去坊市里买了一堆东西回来。光红纸就买了好几卷,还有其他像红灯笼、红结等东西,看着尤婶直呼心疼,连道明年她提前做,要多少有多少。
当然,吃的喝的也买了不少,还有答应过铁蛋的棉布棉花等物。
总之是满载而归。
别看他买了不少东西,但实则都是不怎么值钱的。像专门用来写福字和对联的红纸,一卷也才几十文,他买的多,却拿了个比任何人都便宜的成本价。
甚至说是亏本价都不为过了。
因为在店家像他推销老秀才写的对联时,他假装很谦虚的表示不必了,他也是读书人。
“小兄弟在哪儿进学呢?”店家好奇的问道。
路谦轻咳一声:“原先在九江书院,今年侥幸入了仕,如今在翰林院做事。”
这个逼就装得很好。
假如没有祖宗在一旁跳着脚骂他凑不要脸,那就更完美了。
其实路谦挺后悔的,想着都放假了,这才没穿官服出门。这要是穿着官服出门了,是不是就能更便宜了呢?
“你可以了啊!翰林院不要面子的?那玩意儿一共也就几十文钱,他就是白送你你又能省下几个钱?”祖宗气得暴跳如雷,觉得毕生的脸面都被这个倒霉孩子丢尽了。
路谦才不搭理他,不赚钱的人当然想不到赚钱有多辛苦。几十文钱怎么了?能省钱为啥不省呢?咱是做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吗?
卖笔墨纸砚的店家也是个人才,转身就递了笔墨给路谦,请他写了个福字,随后连卖带送的给了他好几卷红纸,估摸着别说路谦住的那个三进院子了,怕是五进六进的超大豪宅,都足够用了。
自然,路谦是不会浪费的。
回头他就铺纸挥墨,各种对联福字写了一箩筐,让铁蛋去邻居家大派送。
邻里关系还是很重要的,但他既舍不得花钱,也没那个时间浪费,更不愿意白搭上人情替毫无交情的邻居办事儿。所以,趁着过年送祝福就是最划算的事情了。
这会儿他还后悔呢,早知道就应该提前写一堆福字对联,给老家送过去,多好的祝福呢!
祖宗:……无话可说。
在路谦的记忆里,过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的。
年幼时候,当他的家人都还在身边时,年关虽是贫穷,却胜在温馨幸福。谁家过年还能不吃顿饺子?就算路家再穷,过年还是会割一刀肉,也会给他做新衣,再不济一双新袜子那肯定是有的。
再穷再苦,他都是家人的掌中宝、心头肉。
后来,家人相继离去,过年也就变了滋味。
他其实是不怪他亲娘的,起码在长大后懂了道理就怪不起来了。在那种情况下,他娘若是不改嫁,守着他过日子,那么最终的结局只可能是母子俩一起驾鹤西去。
也因此,在程府的年关就是另外一种滋味了。
程府那边讲究比较多,如果是平常过节还是会喊上他的,但过年真的不行。程氏一族人口众多,好几房人都是凑在一起过年的,压根就没他这个外人立足的地儿。
但他姑母对他是真的好,以前在路家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每逢年节是变着法子的往他那头送。从里到外的新衣裳能给他做好几身,就算只他一个人吃饭,那也必是一桌好菜,鸡鸭鱼肉俱全的。
你看,人生就是这样,总会有些欠缺。
想要尽善尽美,咋可能呢?
路谦让尤婶做了两桌好吃的,自个儿独占一桌,另一桌让他们一家三口到前院吃去。
再说了,就算他没人陪,这不还有个暴躁老鬼吗?
“来!干了这杯酒……哎哟,我忘了,你只能看不能吃。”
“我打死你个小兔崽子!!”
祖宗先前还在心疼这倒霉孩子呢,毕竟每到年关时,人就特别容易多愁善感,想那些有的没的。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尚且如此,更别提路谦这个情况还跟其他人不一样。别人是离家太远挂念亲人,他则是自打五岁起就没了家。
结果……
全白瞎了!
这倒霉孩子,谁要谁拿去,谁都不要冲茅坑里顺水流到大海里去!!
**
年后,已入仕的路谦自不能像以前那般,什么交际往来都没有。事实上,早在明史馆放假之前,他和一些同僚就已经约定好了,正月里一起去给上峰拜年。
这里的上峰,特指邵侍读,并不是指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朱大人。说白了,以路谦如今的身份,倘若朱大人主动寻他自是没问题,他还没资格一言不发就登门拜访。
再说了,祖宗那么讨厌朱大人,这大过年的,特地携一只鬼上门骂人家……
多大仇??
于是,路谦先歇了几日,之后到了约定的日子,便跟同僚们一起往邵侍读府上去了。
邵侍读并非京城人士,但他出仕已有十来年,很早以前就在京城置办房舍安家落户了。邵府是个四进宅院,地段极好,一看就很值钱。
唉,世上富人这般多,多我一人又如何?
不过仔细想想,他如今也算不错了,在京城有了个三进的院舍,连带岁俸赏赐并程家送的盘缠、礼金等等,积蓄已经超过五百两了。
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成为有钱人中的一员。
得亏这个想法只是在他脑海里转了一圈,这要是让祖宗知道的话,这个年只怕就不好过了。
——你就这点出息!
——我路家没你这般丢人现眼的儿孙!
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祖宗会这么说。
邵府拜年还是挺顺当的,毕竟这正月拜年嘛,谁也不会上赶着说不合时宜的话。左不过是说些客套话,甭管是否走心,听在耳中总归是很舒畅的。
又在邵府用了一顿,席间各人都喝起了酒,路谦也略品尝一二。他自是会喝酒的,可惜酒量不佳,也不敢喝醉了,生怕祖宗又搞他。万一在他耳边叨逼着“反清复明”,他再给一不小心复述出来……
那乐子可就大了。
吃着肉喝着酒,话题难免就跑偏了。
先是从酒肉开始说起,再谈这九州大地的各色过年吃食,又说南北过年的差距,得知路谦以前过年也吃饺子时,还有人深表诧异,说原先并不知道南方人也吃饺子。
那不然呢?南方人就不配吃饺子吗?
幸好,席间可不止路谦一个南方人,很快就有人杠上了,关于饺子馅儿的讨论再度上台。
接下来的话题就跟那脱缰的野狗似的,一往直前拽都拽不回来,还莫名其妙的拐了十七八个弯儿,愣是跑偏到了路谦身上。
有人问路谦定亲否。
饶是路谦有着十分曲折的人生经历,对于这个话题还是目瞪口呆。
先前还闹着说猪肉玉米馅儿的饺子最好吃,还非得是甜u玉米,结果一个急转弯儿就直奔他的终身大事而来。
路谦果断摇头:“我决意先立业后成家,不急不急。”
询问的人还想再度开口,路谦冷不丁的话锋一转:“你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汤圆?我最爱的,便是那芝麻馅儿的汤圆。”
不就是当场劈叉转移话题吗?谁还不会呢!
于是,大家终于放过了饺子馅儿,开始折腾起了汤圆。
其实人家也明白路谦这是故意想要岔开话题,但所谓的结亲,本身就是讲究一个你情我愿的。榜下捉婿倒是一直都有,可那是商户人家的做派,像他们这样的翰林官,最是注重颜面了,断然做不出这等上赶着贴脸子的事情。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回去的路上,祖宗哼哼了一路,路谦总结了一下,中心思想大概就是算他识相,没趁机跟这帮子叛徒结亲。
“你要是想夸我,大可以直接夸赞,犯不着拐弯抹角的哼哼唧唧。”
没等祖宗炸毛,路谦又补充道:“我不答应跟叛徒什么的没关系,明史馆内都是小官,邵侍读都才是从五品,更别提其他人了。懂不?”
不懂也不想懂,只想打死你!
“细想来,我如今也算是样样都有了,的确就还缺一个娇妻了。”
祖宗不打算局限于想想了,他这就撸起袖子打算动手了。
“要温柔要贤惠要以夫为天的……”路谦瞥了一眼已经开始冲着他的脸挥老拳的祖宗,“还不是被你逼的!这要是再来个河东狮,我就没活路了!”
不就是要温柔贤惠以夫为天的小娇妻吗?
多大点儿事情呢!
哦不,才刚出了正月,路谦就又收到了来自于老家的信。
自然是程府寄的,只是这一回却不是程表哥代笔了,而是程大老爷亲自提笔挥毫,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真诚的卖闺女画风。
程大老爷自是有闺女的,嫡女庶女都有,只是嫡女早在六七年前就嫁出去了,偏庶女到如今还没十岁,再说他是想结亲又不是结仇,庶女肯定是不合适的。因此,所谓的联姻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延后。
而在程大老爷的不懈努力之下,又在程大太太的完美配合之下,二人喜结连理……咳咳,重来。
就是他二人从族中过继了一个闺女,比路谦小了三岁,据说模样身段都是极好的,性子也格外得温柔,还擅长琴棋书画,端的是路夫人的最佳人选。
不二选择哟!
祖宗满脸扭曲,他努力了,但这种事情真的憋不住。
“这就是报应啊哈哈哈哈哈!”
路谦面无表情的将信放下,开始认真思考要怎样才能委婉的拒绝这门婚事。
看出了他的想法,祖宗故意搞事道:“别呀!这不就是你要的温柔贤惠以夫为天吗?挺好的呀,算下来还是你表妹呢,表哥表妹天生一对呢!”
路谦不稀罕搭理他。
铺纸研墨,提笔就开始回信。拒绝是必须要拒绝的,但理由还真就不好想。主要吧,对方的目的是促成此事,除非你一口答应并完成他的梦想,不然甭管理由有多么的正当,对方依旧会不高兴的。
因此,这封信是写给程表哥和程姑父的。
联姻是不可能联姻的,但他也不想自己才刚发达就跟程家撕破脸。甭管怎么说,人家养了他十年呢!
好处肯定是要给的,承诺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好程大老爷做梦都希望独子能够通过科举出仕,自此平步青云,因此只能在这方面做文章了。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程姑父的配合。
“对了,我记得大少爷也没定亲吧?”路谦写到一半,忽的停了手,扭头问祖宗。
祖宗心说我知道个屁!
但抬眼看到路谦一副“你要是不知道你就是个屁”的表情,祖宗生生的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认真的回忆了一番后,祖宗很肯定的道:“没定亲。”
又解释道:“原先程大傻子刚考上秀才时,倒是有当地乡绅富户探过口风,但都被他爹拒绝了。估摸着,应该是打算等程大傻子考上举人或者干脆入仕以后,再谈亲事吧?程家只是商户,独一个秀才功名,并不足以让他们攀上官宦人家。”
路谦点点头,提笔继续写信。
祖宗就很烦他这一点,有用的时候上赶着问问题,没利用价值了立马将他丢在一旁,弃之不顾。
这算啥?当他是啥?尊重长辈懂不懂啊!
当下祖宗便冲过去,一屁股坐在了路谦正在写的信上:“你说,你拒绝程家联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路谦:……
请问,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谅他吧,听到祖宗的问话,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词科时,康熙帝坐在高座之上,问出的这个问题。
“你打算攀附权贵?还是另有心上人?”祖宗用审视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路谦,“我可警告你,你要是敢娶满洲姑奶奶,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哪个满洲姑奶奶这么想不开嫁给我?”路谦简直要给祖宗跪了,“你真以为现实生活是话本子呢?考上状元就能尚公主?那三年出一个状元,皇帝什么事儿都不用干,就忙着生公主好了!”
“那为啥你一直很抗拒程家的联姻?”
祖宗认为自己的感觉没错,路谦就是单纯的不想跟程家扯上关系,甚至有意无意的在疏远他们。
但没道理啊,程家大房暂且不提,但路谦跟二房的感情一直很不错。
路谦看向祖宗的眼神,活脱脱的就像是祖宗看程大少爷一般无二。只听他震声道:“咱们老路家的宗旨是什么?”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清复明!还我河山!!”
路谦:……
倒也不必如此激动。
“咳咳,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只道联姻是世上最牢靠的羁绊,却没意识到,一旦出事也会被牵连的。”
祖宗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半晌之后,祖宗忽的开口:“我觉得范家就不错,可以考虑一下。”
“哪个范家?”话一出口,路谦就想起来了。
不就是范文程范老大人那个范家吗?据说,范家祖上还跟祖宗是莫逆之交,两家联姻了不说,这不清军入关后,人家还帮他们路家把祖宅照管着妥妥当当的。
再一联系上下文,路谦沉默了。
姜还是老的辣。
鬼也是老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