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从H省出发到首都需要两天两夜左右的时间, 这对于已经经历过同样时间行程的四个人而言,不能说是习以为常,但也都能在除了解决生理问题, 和去餐车吃饭以外都不太方便四处行走,也没有啥娱乐活动的枯燥旅程中, 相对适应地寻找到了一个非常解闷的活动。
那就是, 聊天!
当然, 在苏有粮和田凤娟想起这项活动的时候,已经是他们出发的第三天上午。
也就是说, 这个时候距离火车抵达首都站这个目的地, 也就只剩下了几个小时。
而在这个时候,作为家里头的“睡神”也向来都爱睡懒觉的苏秋月哪怕是在昨天晚上吃完晚饭以后就开始休息,至今已经睡了有12个小时, 也还是没能醒过来,仍在继续睡着。
因此, 这项才被响起来的,简单又不费钱,具有一定趣味性, 且还能增加对话彼此感情, 最多就是需要多喝点水的活动, 就只能由苏有粮、田凤娟和林七先开始了。
作为四个人中默认的“一家之主”,田凤娟率先开口,对苏有粮说道:“还有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到首都了, 等回头到了首都, 她爸你得提醒我,跟我去一趟百货商场里头逛逛,买点特产啥的, 好寄给省城给政府还有妇联的同事。之前咱闺女升学宴的时候,他们可都给了红包和礼品的,这等咱到了首都以后,估计是一年也回去不了两趟,但这礼必须得还回去,所以我想了想,就想说不如咱买点特产,让人给包装漂亮点,到时候走邮局给他们寄回去,也算是一份心意了。”
对于这个提议,苏有粮表示认可:“是该给人家买点特产邮寄回去,不过等到了地方以后,咱们还是得先给自己安顿好了,也得紧着你先忙活把调职和入职手续办好了,这事儿不能耽误了。”
“到了首都是得先好好安顿下来才行,那就先把买特产寄回去的事情列在计划表上面吧。”田凤娟说着,从放在床上的包里头掏出了一个本子,一笔一划地将到了首都以后要做的事情一一列了出来。
田凤娟将自己入职的事情写在了目前的最后面,说道:“我工作的事情倒是不用着急,因为之前薛主任说了,上头领导已经跟跟首都妇联这边确定好了,给我放一个月的假做准备,时间差不多得等咱闺女去学校报道以后才结束,等那时候再去报道就行。”
苏有粮惊喜道:“那感情好啊,我还以为等咱到了就得先忙活你上班的事儿呢。”
说着,他凑近田凤娟,指着她写出来的计划说道:“那这样的话,咱们倒是真不着急了,可以把买房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先踏踏实实把房子的事儿弄利索了再说别的。对了,来之前我给蔡校长发过电报,跟他说了咱们要来首都的事情,到时候咱们可以先去蔡校长家借住几天,等看好了四合院,买下来再拾掇好了以后,咱们就算是正式定居在首都了!”
田凤娟想了想,有些迟疑:“借助在蔡校长家的话,会不会不太方便?虽然咱家跟蔡校长家关系不错,但毕竟非亲非故的,住进人家家里头去容易给人添麻烦。”
苏有粮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这倒也是,人家那也是好几口子人一块儿住,咱们这住进去是有些欠妥当……那回头,咱们就拜托蔡校长给开个证明,在招待所里头住些日子也一样。”
说着,他又看向林七,故作不满地说道:“就是咱们真要是得住进招待所一段时间的话,那我可就必须得跟这个臭小子一个房间了,总不能让他一个人落单啊。”
听到这话,林七笑而不语,知道苏有粮这样的表达不光没有对自己的不满,反而是透露着对自己的亲近与接纳。
只是在继续听着苏有粮和田凤娟的对话的时候,林七心里头也不免琢磨起了在首都买个房的事情。
其实林七不缺钱。
他有很多很多的钱。
这不光是因为他这几年投机倒把,全国各地跑来跑去搞“贸易”所赚到了不少钱,还有的就是当年抄家时,他家里头藏起来的那些,小黄鱼儿。
当年,在资本家和地主阶级都要接受□□,甚至被抄家的消息传来以后,林爷爷和林爸爸原本都已经打定主意要带着全家先去港岛,再借此转去国外避难,却万万没想到被当年曾经受过他家恩惠,如今在革委会工作的人给揭发举报,并在他们即将出发去港岛的当天给他们拦住,直接抓了个现行不说,还被当场审判,导致了最后他家家破人亡的局面。
那时候,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家是要逃离大陆去港岛,便以为他们家的全部财产就是离开当天手里拿着的那些,也因为后面在几次抄家以后,他们也都是一无所获,这群人便全都忙着去分当时“收获”的那一批钱财去了,让林七也能因此大难不死,被放了回去不说,也没再叫革委会那群人想起过还有他这号人物。
但实际上,那只是林七家里所拥有财富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是早在很多年前就被藏在林家老宅子里的几十根小黄鱼。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不管是啥时候,这黄金也都是不掺假的,能在关键时候换饽饽吃的。
至于为啥没把东西都藏在一个地方……那当然就是狡兔三窟的道理了。
——这都是老一辈人的思想,也是属于他们的智慧。
而所谓林家的老宅,就是林七如今住的那间破宅子。
这是老林家发家以前的旧院,也因为它的破旧与不起眼,才叫林七能够有个容身之地。
只是这些年,对于那些被藏在老宅子里各处的小黄鱼儿,哪怕是再穷再苦再受罪的时候,林七不敢也不想动那些钱。
因为,那是家里头的人留给他最后的东西了。
但实际上,不管有没有这笔钱,林七这些年赚来的钱也有好几万了,根本不需要那些小黄鱼儿,就能直接在首都买下房子。
而在他想起了买房这个计划以后,林七唯一需要认真思考,好好合计的事情,应该就是,他不知道苏秋月除了四合院以外,还喜欢啥样的房子。
是西式的小洋楼?还是像省城和县里头那样的平房?
或者是买个楼层低点的楼房,到时候把一梯两户都买下来,给中间打通了那种?
这让林七有些苦恼。
他想,要不就等到了首都以后,算算手里的钱,要是够的话,就都买来?
而就在林七正琢磨着等到了首都以后要尽快建立人脉关系网,多挣钱,也能快点寻摸到房源的事情,想着要是有合适的就多买两套房的时候,他就听见自己所的床铺上方传来了不小的动静。
他下意识地抬头一看。
就看见了正睡眼惺忪从床上坐起来,抬手伸着懒腰的苏秋月。
看她在伸完懒腰以后就格外精神的样子,林七就知道,她这一觉睡得,一定很不错。
说着,便起身准备去扶苏秋月下床了。
……
两天两夜的行程,苏秋月基本上是靠睡过去的。
而现在,距离车到站也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了,苏秋月自觉不能自己再继续这样睡下去了,不然等下车的时候很容易会因为睡过头,以及睡觉的时间太久而造成水土不服,甚至是生病。
“可实际上,宿主你不愿意再继续睡下去的理由明明是因为你遇到了瓶颈。”听到苏秋月的解释,系统空间里的9527忍不住揭露了真相。
对于9552一针见血的话,苏秋月否认道:“我没有陷入瓶颈!我只是、只是需要接触一下系统空间以外的新鲜空气来锻炼一下我的肺活量,顺便再整理一下思路,而已!”
面对苏秋月向来死鸭子嘴硬的态度,9527摊了摊手,耸了耸肩,不光是脸上写满了不相信,连它整个机械身体的行为都表明了“它不信”三个字。
9527道:“宿主也不用太气馁,毕竟你的化学成绩一向不好,尽管每次考试都能考出满分成绩,但本系统知道,你只是通过死记硬背那些化学公式完成的考试,实际操作简直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苏秋月:“……死记硬背也是我能力的体现,别人想背下来还背不下来呢。再说了,我图纸已经画出来并修改完成,原理也已经验证过没有问题,化学反应方程式也都没错,只不过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实际操作的能力,但这个都是可以通过练习锻炼出来的。”
“但是很明显,宿主你现在连完成它都没办法,又何谈练习呢?”
“……我可以一点点给它攒出来,总有一天能完成它!”
很明显,9527的话引起了苏秋月的斗志,尽管她现在已经离开了系统空间,和苏有粮、田凤娟还有林七三个人聊起了天,没办法再进去里面那个机械零件堆满地的空间实验室里,继续和那些零件儿斗智斗勇。
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于系统话里自己一定不能完成这项工业设备制作的愤怒,与随之涌现出来的的坚定信念。
苏秋月郑重其事地说道:“一个月,在一个月以后我去庆大报道以前,我一定会完成它的!”
所以,一人一统说了半天的这个“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想知道答案,还得先从苏秋月解决蝗虫时发生的事情说起。
在解决了那一批即将抵达H省的蝗虫以后,苏秋月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以潇潇洒洒地回家,只等着上面领导给出来奖励奖金和夸奖就行了。
但是就在她想要这样做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除了她和实验室那几个小老头专家,以及捆绑的9527以外,谁都不知道的事情。
那就是当时,在苏秋月完成了“76杀虫剂”的高浓度制作以后,那群老专家们笑着笑着,就都哭了。
当时,戴眼镜的专家看着被苏秋月放在实验室桌子上的那一小桶杀虫剂,怔怔地看了许久许久以后,才通红着双眼,和其他有着同样反应的专家们,给苏秋月深深地鞠了一躬。
戴眼镜的专家说:“苏秋月同志,我们代表人民百姓,代表所有曾经受到过蝗虫威胁,失去的粮食的农民同志,感谢你!是你帮助H省保住了那么多倾的粮田,也是你让我们的国家没有因为蝗灾而再次陷入到饥荒,让老百姓们可以欢欢喜喜庆秋收,平平稳稳过新年。”
说着,其他几个老专家就像是看宝贝一样看着苏秋月,眼里满是惊喜激动,与遗憾惭愧。
曾质疑过苏秋月的那位花白了头发的老专家老泪纵横地一直喃喃自语着:“要是能早点知道你这位同志就好了……要是我们能集思广益,早一点寻求人民群众的帮助,就好了……那样的话,Z省也不会……是我们的错,是我们能力不够又不愿意承认才造成的……”
而站在他旁边的,则是那位佝偻着腰的老专家在颤抖着双腿,踮着脚尖儿安慰着这位老同事:“不要太过自责,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国家有了新的人才出现,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人们也终有一天会实现、完成人人衣食无忧,家家户户都奔小康的未来。”
那些话他们都不是故意说给苏秋月听的,甚至还一直都背对着她,像是不愿意让她背负太多泪水一样。
但苏秋月却都听见了,也都看见了。
七十年代的华国,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仍奔波在最底层的,为吃喝发愁的层次苦苦挣扎着。整个社会也都很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
不管是医疗设备、教育资源、科技发展、还是武器装备,全都很落后,全都远远落后那些西方国家,也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换取那些实际上已经是被外国人淘汰的技术,以试图从中获取到一些新的经验,好强壮华国。
但在杂交水稻还没有被研发出来的这个时候,人多粮少是现状,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怎么有力气扛木仓保卫祖国,开拓未来呢?
这些问题,苏秋月从前从未想过。
或者说,她的那些都还是太过浅显。
明明她经历过饥荒,甚至还差点就被李秀芹为了二斤小米卖给别人当童养媳,可这样深刻痛苦的经历,保留在苏秋月脑海中的思想,却还是继续靠天吃饭,靠汗水增产,而不是通过其他更科学更能有效果的方式去改变现状。
就像是苏秋月明明守着9527这个大宝藏,能看到的却还是眼巴前能见到的那些。哪怕是她研究出来了杀虫剂,还将高产化肥搞出来了,她也还是鼠目寸光极了。
她没想过报效国家。
没想过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也没想过去改变什么她能改变的事情。
那天,那些年过半百,知道国家因为种种原因而一直落后挨打的老专家们的泪水分明是落在了实验室的地板上,却又真真切切地烫在了苏秋月的心上。
烫得她疼极了,烫得她眼眶子也红了。
也是那一天,苏秋月决定重新开始自己,不再是流于表面的那些只是自我感动的,真正的学习。
还是那一天,苏秋月开始研究起了新东西。
……
离开了系统空间以后,苏秋月在结束了对于一年多以前自己所经历事情的回忆以后,便借着苏有粮几个人聊天声音作为背景乐,动笔写起了高考复习指南2.0。
见此,9527问:“宿主你这是,又缺钱了?”
苏秋月没有抬头,用极快的速度继续整理着资料,回答道:“不是为了钱,而是第二次高考马上就要到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考上大学,成为以后能够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的人才。”
“可是宿主你要怎么就保证每个人都想要为国家效力呢?万一有的人在考上大学以后,反而做出不好的事情,甚至变成了好像乔福、李耀祖那样的叛国之人呢?”
“我相信,那样人只是少数,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努力让自己成为富强祖国的一砖一瓦。”
“……宿主,你真的成长了。”
在听到苏秋月铿锵有力的回答后,9527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了一个小手绢,抹了抹自己眼角并不存在的眼泪,说道:“为了帮助你成为这样的人,本系统决定,要从今天开始加大力度培养你,让宿主你实现梦想,报效祖国!”
苏秋月:“……”
你个来自银河的系统倒也不必如此。
但不管怎么样,一人一统也算是终于达成了对于学习的看法,难得没有了像以往一样,不斗嘴几句,不互殴两下就难受的相处模式。
“不过宿主,你为什么一定要将高温反应炉作为你第一个研究方向呢?”9527才刚消停了一会,就忍不住又问道,“这个高温反应炉的制造总得来说难度还是很高的,而且系统空间里面也有这个设备,根本没必要花费时间去研究。虽然宿主现在这个进度虽然算快了,但也不如最开始就选个简单入门级的,会更容易一些。”
系统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苏秋月已经将复习资料2.0的大致方向确定好了。
对此,她答非所问道:“9527你知道吗?在系统空间里面真的是不管做什么研究都方便,因为它能够提供所有我需要的设备和材料,也有太多太多可以供我学习研究的书籍和资料。这一点,应该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
这话说得系统有些摸不清头脑:“对于研究人员而言,系统空间里面的那些设备的确是很珍贵的。但这些东西,和宿主你研究高温反应炉有什么关系吗?”
苏秋月微微一笑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想说,这些东西再好,但我知道,这些都不是我的。”
9527更不能理解了:“这些东西怎么会不是宿主你的,这都是和本系统捆绑以后就能够拥有的,是属于你的啊。”
“不,这些东西是我们捆绑以后才有的,不是我原本就拥有的。”苏秋月难得耐心地解释道,“而且,这些东西就算是我拥有了,可以无限制的使用它们,可这一切也都只能在系统空间里面完成,而不能存在于现实中。”
9527:“宿主你的意思是……”
苏秋月:“我的意思是,东西不是我的,但如果我能学会这些知识,摸清楚它的原理,懂得如何制造、操作它们……只有这样,这些东西才能真正成我所拥有的。”
说着,苏秋月随手在纸的背面写下了属于她之前在系统空间里研究出来的高效化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就像是之前我在现实中制作76杀虫剂,也就是‘蝗虫二号’时一样,原理、操作我都知道,但提纯设备却达不到系统空间里的设备水平,造成了我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去提纯才行。而关于高效化肥的化学反应也一样。”
苏秋月用笔点了点自己刚写出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说道:“如果我想要在系统空间里以外的地方把它制作出来,就必须需要高温高压的设备进行并完成它,可就像是那个提纯设备一样,以华国现在的工业水平来看,除非我能制造出高温反应炉……不然的话,高效化肥就很难打到我想要的效果。”
9527分析了片刻后,略显差异道:“宿主你的意思是,你想要对外推广高效化肥?
“没错,我想要在完成高温反应炉以后,就联系那几位老专家,把化肥推广出去。”苏秋月无比郑重地说道,“想要粮食增产,除了在植物本身做文章以外,就只有通过外界力量来达成目的,但农业学我没有系统的学过,生物植物研究我也只是略知一二,更没有可以供我研究的试验田。所以,对我而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助外力,也就是化肥!”
而提高粮食产量,只是苏秋月计划中的第一步。
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要在进入到大学校园,在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了解、见识自己所处时代的真实技术水平以后,多方位,全方面地发展,以真正做到将学习与知识化为力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做贡献!
当然了,这个计划暂时还只是苏秋月的一个势必会实现的梦想。
除了9527以外,哪怕是对苏有粮田凤娟和林七,苏秋月也没有将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告知他们。
因为,在将梦想实现以后,用实际行动和最终结果来告诉他们所能带来的惊喜与骄傲也一定会是成倍的效果。
苏秋月想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而就在这个时候,站在走廊起来活动的苏有粮突然开口,对路过他们四个人所在包厢的乘务员,喊了一声,问道:“那个乘务员同志,请问您这里有卖地图,有首都的地图吗?”
乘务员摇头:“地图的话,您可以等车到站以后去找车站的工作人员买,不过虽然我们火车上没有卖地图的,可是首都的报纸我们这里有卖的,您要吗?”
苏有粮原本是想要买份地图提前了解一下首都城区布局,省得在看房子的时候让人给糊弄,买到不好的位置。但乘务员既然说没有,得等下车才能有地方卖,他倒也不急这一时半会的,至于报纸,买一份看看倒是也能解解腻。
于是,没等乘务员继续说,苏有粮就回答道:“报纸是这几天的吗?如果是的话,就给我来一份。”
“是新的,昨天和前天的都有。”乘务员说着,就从推着的小车架子上面拿出了两份报纸,“同志你是要昨天的还是前天的?”
“两份都给我吧。”
接过报纸,苏有粮把两份报纸的钱给了乘务员以后,又买了份车上特供的点心,这才回了包厢。
回到包厢里,苏有粮看着刚自己出去时还没醒过来的闺女已经坐在下铺床上,拿着笔不知道写什么东西的样子,便将手里的点心递了过去。
苏有粮道:“这点心说是刚出炉的,只有火车上有的。正好闺女你这也是刚起来,还没吃东西呢,赶紧就热尝尝,要是喜欢的话,等会儿爸就赶在车到站之前给你多买几份来。”
接过点心,苏秋月打开装点心的纸袋,先拿出了两块分别递给了苏有粮和田凤娟以后,这才自己拿出了一块,将袋子放到了林七的手上,准备尝一尝这个火车特供的点心是啥味道的。
“味道挺不错的,就是有点太甜了,吃多了就腻了。”苏秋月连着吃了两三块点心以后,就着林七拿杯子递过来的手抿了两口水后,又将关注点放在了苏有粮刚买的报纸上面。
“这是,首都日报?这火车上面东西还真全,连报纸都有。”
见苏秋月好奇,这几年也没少读书看报的苏有粮便拿起了这两张报纸,用刚好能够让苏秋月和田凤娟、林七三个人能听到的声音,念起了报纸上面的内容。
“第一届高考顺利完成,百万考生仅有27万人被录取,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在这近六百万参加高考的考生,和真正考上大学的27万人中,一个平凡却不普通的17岁小姑娘却成了这次高考中的最大赢家……”
念到这里,苏有粮的声音顿了顿。
因为不止是他,包括田凤娟、林七以及苏秋月本人都意识到了,这张来自首都日报上的专题内容,就是自己。
对此,苏秋月半是不好意思,半是费解地说道:“这个开场白险些让我以为咱们还在省城。因为我以为只有省城的报纸才会刊登这么……夸张的内容。”
苏有粮对这个内容倒是喜欢得很,在打算继续念下去的时候,还不忘说道:“但是他们的确没说谎,因为闺女你就是这次高考中最大的赢家。”
说完,苏有粮就又顶着苏秋月复杂的神情,继续念了下去。
尽管这些内容和省城报纸一样,都是换汤不换药,通篇都是对苏秋月的吹捧,但不可否认,首都报纸的用词要更丰富,也更诚恳。
只是……
苏有粮在念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不念了。
只见他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眼神快速地对着报纸往下面的内容看了看,又看着苏秋月,略显气短地说道:“闺女,这上面,这上面说你为了解决蝗虫,不眠不休了好几个夜晚,在走出研究室大门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肉眼可见的苍白与瘦弱,眼神却明亮得像是天上的星星……还说你在走出实验室不到两步的时候,就因为日夜不眠的做研究,而虚弱地晕倒在了实验室的门口,晕倒前还死死拽着领导同志的手不放,说、说……”
苏秋月:“说什么?”
苏有粮:“说你在累得晕倒前,还不忘说‘把杀虫剂交给农民同志’的话。”
苏秋月:“……还说什么了?”
苏有粮:“……还说领导被你感动的当场潸然落泪。”
“……”
山上的笋都让这群首都日报的记者给夺光了吧?
还死死拽住领导同志的手?还把杀虫剂交给农民同志?还潸然落泪?
苏秋月万万没想到,首都日报的记者竟然无视了自己在研发、制作“76杀虫剂”的时候,全程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完成,结束以后还顺便跟着这几位专家和领导去国营饭店蹭了一顿“满汉全席”吃了富强粉饺子的真相,杜撰出了这么一个让她看了都险些落泪,以为这是真事儿的虚构“真相”出来!
这真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听苏有粮说了半天以后,苏秋月实在忍不住地将他手里的报纸拿了过来,一目十行地将全部内容看完以后,只觉得整个人都恨不得当场挖个地洞钻进去,或者是立刻拿着户口本去户籍登记处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
苏秋月心想,怪不得省城报纸的销量比不过首都日报呢,这差的不光是地域问题,还有这瞎编乱造故事的能力啊。可问题是,这内容被发出去,我还咋在首都这片地界混啊!
要知道,以首都日报的销售量来看,这一篇从开头到结尾都不知道将自己名字提及了多少次,还使用了夸张、煽情手段写出来的经历与成就的内容不说整个首都人民都看过,也至少得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人知道。
只见苏秋月拿报纸的手微微颤抖,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等会儿下车,咱们先去一趟首都日报所在的报社吧。”
苏有粮:“闺女你去那儿干啥啊?”
苏秋月:“要钱!”
……
所以,为什么首都日报要这样写呢?
当然是因为,这样的宣传是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与共鸣。
因为他们这样的激动与各级领导示意的宣传都不是真的毫无意义地,而是有着其道理的存在。
要知道,一个在终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中脱颖而出,以全科满分成绩横空出世的天才的出现,对于才经历了那宣传“学习无用论”让人“谈学色变”的十年浩劫,却又在结束以后,意识到他们已经落后太多太多,急于想要大跨步前进,来证明这十年并非没有意义,也总归是有收获,而不愿意甘落他人之后的华国人民而言,无疑是最令人激动,也最能够振奋人心的。
尤其是,这个天才还是农民子弟的身份,拥有数年不断求学的经历,以及一颗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热忱内心,还是为了解决蝗灾问题,而日夜不眠地研究出了“76杀虫剂”这个造福千万农民,解救土地的人!
当然了,那些在报道内容中所出现的夸张、煽情以及虚构的描写,虽然有些不符合现实情况,但这也是为了宣传,为了塑造出一个更符合人们内心对于天才的完美印象。
而事实上,在苏秋月尚未抵达的首都城里,随着报纸的发行,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苏秋月”这个名字,知道了她的身份、年纪,知道了她所取得的成就与为国家做出来的贡献,更是通过报纸,感受到了她那颗“爱国也爱学习”,热忱又赤城的心!
人们在看完报纸,了解苏秋月以后,都自发地掀起了一股“向苏秋月同志学习”的风潮。
这也是组织上如此宣传的目的。是非常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能够激励更多人内心热血,是有着让华国人民摒弃旧思想,明白学习重要性重要意义的宣传!
苏秋月:……你们,把手搁胸口上摸摸,我就问你们亏不亏心?!
撰稿人:……摸了,但是并没有。
但不管咋样,这报纸是发出去了,苏秋月也看到了,再怎么愤怒是也无济于事了,还不如想想措辞,怎么去跟报社要稿费和精神损失费呢。
不过在下车以后,苏秋月就知道,自己这一鼓作气去到报社的愿望是要破灭了。
因为,她看到熟人了。
还是不止一个的熟人。
……
对于他们一家打算搬来首都定居的想法,以及他们一行四个人从H省出发到抵达首都的时间,苏有粮是真的只在临出发前去了一趟邮局,给在首都的蔡校长发了一份电报说了这件事情,并且也真的真的……只告诉了他一个人。
毕竟在首都这边,苏有粮他们也只认识蔡校长一家,除了他们,也没有可联系的对象。
也因为这个原因,清楚苏有粮只通知了蔡校长一个人他们一家要来首都这件事情的苏秋月以为,在车站月台那边站着的一群过来接人的人里面,有蔡校长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问题是,为什么那群人里面会有不止蔡校长一个人举着写有“苏秋月”名字纸夹纸的人站在人群里的不同位置啊?!
小苏家的人向来视力都很好,才刚下了火车,跟着走出去几步,苏有粮和田凤娟就也看到了那几张写有“苏秋月”名字的纸板,并在看清楚来人以后,同苏秋月一起费解。
苏有粮指着左边人群里的那几个小老头,问苏秋月:“闺女,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边举着你名牌的人是去年来咱们省城治理蝗灾的首都专家组……就那几个在临走的时候,还舍不得走,非要你以后来首都跟他们学农学的老专家们?”
早就已经看见那几位老同志的苏秋月严肃地点了点头。
田凤娟也指着右边人群里的那两个戴小毡帽的人,问道:“闺女,那几个人我看着也很眼熟,长得跟咱刚在火车上看完的那两份报纸上面,在最后刊登的图片上面的,报社主编和首席记者长得,一模一样呢?”
早就已经确认这两个人身份的苏秋月神情凝重。
同一时间,很早之前就跟苏秋月一起认识了蔡校长的林七也抬起手,指向站在人群中间最熟悉的蔡校长,问道:“月儿,那位是蔡校长我知道,可跟他一起举着牌子的那几位老先生是谁,月儿,还有叔和婶儿你们都认识吗?”
是真不认识这几个人的苏秋月严谨地摇了摇头。
所以,跟在蔡校长一起过来的这位老先生他们是谁?
农学院的几位老专家和来自首都日报的主编和记者又都是怎么知道自己会在今天抵达首都的呢?
这不知道从哪里知道自己要来首都消息的三拨人,选择在同一时间过来火车站,举着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子的目的,又会是什么?
一个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像是这三拨人一样,同时出现在苏秋月的脑海中,让她不由得感到头大。
但想要知道其实很简单。
——只要她走出月台,同时出现在这三拨人的面前,只看他们的反应,就能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