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宴席,庆祝一场战事消弭于无形。
大功臣孟繁和楚辞,被邀为了座上宾,享受大家的彩虹屁。 祝元帅陈诉战情的奏折已经在路上了,这次不费一兵一卒,俘获了倭国一千多的战俘,抓住了一位近卫中将和左右近卫少将,功勋卓著,朝廷自然会大加赏赐。
对有突出贡献的二人,祝元帅也是耗费了很多笔墨去描述的,想来升官发财应是不在话下的。 楚辞喝得醉醺醺的回去,躺了一天才算缓过劲来。
待第三天好一些后,他立刻前往提学司拜访杜玉。 虽说他不太待见那齐鲁直,但毕竟这也是直属领导,所以楚辞还是递了话想要拜见。
可谁知门房竟说齐大人称病已有七八天的时间了,不在提学司。 楚辞心中一动,待见到杜玉后,他立刻问了出来:“杜大人,听说齐大人称病在家,不知大人可否到探望?” 杜玉笑了笑,意味深长地道:“他这病不用人探望,心病还须心药医。” 楚辞问:“敢问大人,齐大人的病,是否和近日南闽动荡……有些关系?” 杜玉又笑了笑:“他的事暂且不提了,就说你拿过来给我看的那几本样书吧,老夫已经全部看完了。” 楚辞胃口被吊,原本挺好奇的,但杜玉一提他的本职工作,他便把那些八卦的心思抛掉了。 他有些紧张地问:“依您老之见,这几本书编得怎么样?” 杜玉道:“这几本书,可以说是涵盖了大部分童生试的内容,对于孩童启蒙来说,较之前的众多书目确实更好一些。” “不愧是您,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楚辞小小拍了下马屁,“这几本书就是启蒙用的,分为上中下三册,初学者先学上册,待基础稳固之后再习中下册。
每一册都是三本书,也分上下册,到时候将学生按照学习进度分配班级,快者一路高歌前行,慢者则厚积薄发,待基础扎实后,再往上升。” 杜玉听后,沉吟片刻:“其他的倒也罢了,只是这算学……加起来也有六册了。
老夫看了一下,根据上面的内容来看,学完中册后,就足以应付秀才试了。
我朝乡试时不考算学,这下册的算学是否可以免了,增加一点四书中的内容?” 楚辞一愣,拿起书翻看了一下,然后他发现,这算学于他而言,自然是小学生水平的,但对于大部分的大魏读书人来说,下册的难度系数确实比较大。
如果想要学好,自然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会挤占他们背书做题的时间。 可是,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想要点亮科技树,不重视数学是万万不行的。
可是在现在,甚至未来几百年来看,算学都是一门十分弱势的学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文章能让人当官,学算学却不能。
想要改变大众的思想,看来还是得先改变当权者的看法…… 楚辞想到了很多东西,一时竟忘记答复杜玉了。 幸得杜玉宽宏大量,他看出楚辞似乎有难言之隐,便静立一旁,耐心等着他回神。 “杜老莫要见怪,晚辈一时迷了心窍,怠慢了。”楚辞回过神后,立刻请罪。 “无碍的,只是老夫似乎从未见过楚提学你走神,怎么,是老夫刚才说的话有什么不妥之处吗?”杜玉问道,他印象中的楚辞聪慧果敢,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有一说一,这次竟因一句话怔愣了这么久,真是奇也怪也。 楚辞苦笑了一声,要他怎么说。
谁能想到他一个语文老师,在古代竟准备向人安利数学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感谢在2020-12-03 20:25:51~2020-12-04 22:26: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友人帐、心晴、47419558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言……姑凉 10瓶;红枣雪梨+菠萝 5瓶;暗夜之子 4瓶;ikki、抽魔幻域 2瓶;木风萧萧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步子迈大了
“这算学……不能删。”楚辞沉思了一会, 坚定地说道。 杜玉皱了皱眉头:“愿闻其详。” “听闻在我大魏建朝之前,算学还未被取进科举之中,后来为何又会设立这一科呢?”楚辞没有直接回答, 反而向他提问。 杜玉道:“这个原因, 是因为大魏建国初期, 百废待兴,高祖命令官员们要开源节流,可偏偏在这种时候,某县出了一位糊涂官, 看不懂账本, 也不精于计算, 被师爷哄骗着以高价购进了几个奸商贩卖的木材, 导致那一年的税收都打了水漂, 就连屯粮都卖了还债。
第二年又恰逢大涝, 百姓颗粒无收,官府又放不出粮, 最终此地饿殍遍地, 百姓流离失所。” “高祖震怒, 直接处死了这些人,而后又道父母官若不精通庶物,又怎能治理一方,使民富国强?所以他下了一道圣旨, 言日后科举考试必要将算学并入其中, 只有这样, 才不会让悲剧重演。” “但算学一道……太过晦涩。”杜玉有些不好意思,看来在数学方面,应该是个学渣了, “精于此道者作文不精,精通文章诗词者,不擅长此道。
两者皆长者却不精通。
是以,后面三年之间,朝廷选拔出的人才,远远不够填补朝廷空缺。
高祖无奈之下,只好降低了难度,科举考试中,除童生试以及县府院三场外,再不涉及算学。
如此,选□□的人才填补上空当。” 楚辞听得津津有味的,他原本只知道算学是本朝才取入的,却不知这中间还有这么一个缘由。 “所以,算学之所以到院试这一场止,其实并不是算学不重要,而是因为太难了?” 楚辞一语中的,杜玉一愣,竟然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他刚刚讲得那件事,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只不过……“可是,这么多年来,也不见算学起到什么作用,学到第四册,就足以让大家读懂账本,再不会受奸商蒙蔽了。” 楚辞摇摇头,喃喃自语:“算学的作用很大,只是人们尚未发掘出它深层次的作用,一旦发掘出了,整个世界都会因此改变。” 杜玉在一旁听着,虽某些地方听不太懂,但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楚辞有些夸大了,算学的作用不就是让他们不上那些奸商的当吗?行商贾之事的人算学一般不错,可士农工商,他们却是处于末流的。 楚辞观察到他的神情,知道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改变他的观念,正想改日想个法子证明一下时,却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于是他问杜玉说:“杜老,若今日有一健仆投于您的田庄之中,您一日需给他多少文钱?一个月呢?” 杜玉以为楚辞想考考他,便笑道:“老夫查看账本时,上面写着一个健仆一日所得大约在三十文左右,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