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分身为帝王的勇气和魄力了。
这也令那些惊慌失措的臣子们,惭愧不已。
我闻言不禁身子一震,鼻子一酸,两眼微微发起热来,这孩子把我的教诲都一一记在了心里,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我感到欣慰的了。
我连忙跪在了殿中,向小皇帝行了叩拜大礼,无比欣慰的言道:
“是的,陛下,陛下乃是天子,天子者,德侔天地者,皇天佑而子之,君天下!”
听到了我的鼓励,小皇帝顿时破涕为笑,自己擦干了眼泪,声音还有些哽咽,言道:
“嗯,朕是天子,朕没有害怕,朕,不害怕!”
我深知这孩子心性单纯,只要稍微转移他的注意力,他便不会再纠结于恐惧之事上了,忙微笑言道:
“陛下,若是微臣没有记错的话,陛下曾对微臣言及,对《诗经载驰》篇中的许穆夫人,十分推崇……”
许穆夫人,乃是春秋时期卫国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后嫁于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可后来,狄人伐卫,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国破君亡。许穆夫人闻之后,痛彻心扉,恨不得归,只愿驰骋疆场,抗敌复国,报仇雪恨。
许穆夫人请求许穆公派兵前往救援卫国,奈何许穆公胆小如鼠,怕引火烧身,不肯发兵。许穆夫人便自行带着几位随嫁姐妹,亲自赶赴漕邑于逃之此处的卫国宫室以及新拥立的戴公(许穆夫人的哥哥)相见,共商复国大计!
就在此时,许国派来的使者接踵而来,纷纷劝诫许穆夫人,以父母终,不得归宁父母为由,对她的行为横加指责,让许穆夫人立刻回到许国。
可许穆夫人心念卫国,对于许国臣子的无礼指责,怒不可遏,义正言辞的加以还击,她坚持自己复国主张,不改初衷,绝不轻易妥协。
而这首《载驰》,便是许穆夫人心念坚定之作。它让后世之人看到了,一位女子尚能爱国如斯,为救故国,勇往直前,不能旋反,矢志不移。而作为士大夫,又如何能鼠目寸光,自私怯懦,毫无作为呢?
当我将这则典故说与小皇帝听时,他当时就表示非常推崇这位许穆夫人,因着这位许穆夫人的性子,着实像极了他的皇长姐。
我闻言不觉莞尔一笑,却也突然觉得,公主的性子却与这许穆夫人也有那么几分相似。
因为这为许穆夫人不仅心**国,就连目光和谋略都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许穆夫人深知,想要复国,便得求助于当时国立最强的齐国支持,便多方奔走,四处游说。
不久后,戴公殁,卫国人便从齐国迎回了公子毁,即为卫文公。
卫国得到了齐桓公的支持,齐桓公派兵戍漕邑,又派出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三千、战车三百辆前往卫国。同时,宋、许等国也派人参战,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
而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
这般结局,也成就了许穆夫人这般奇特的女子,她也成为了那春秋战国之时,男子舞台上的一抹靓丽之色,为后世之人所推崇和赞扬。而她做的那首《载驰》,让今人读来,都震撼心扉,赞扬不已!
小皇帝听我提到了《载驰》和许穆夫人,忙点了点头称是,随即像往常背诗那般,缓缓将那诗句吟咏出口,道:
“嗯,是的。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读到我心则忧时,小皇帝因哽咽,气息有些不顺,背起来也没有往日那般顺溜,可一字一句,却像个学生一般,十分的用心。
为了缓和小皇帝紧张和慌乱的心绪,我也缓缓地附和着小皇帝的语速,与他在这文武百官林立两旁的勤政殿上,咏诵起了这首《载驰》,也是许穆夫人严词拒绝许国使者回国之请的,最为精彩重要的一段。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而这句大抵的意思是:即使你们如何置喙我渡济水返卫,也难以使我改变初衷;即便你们再不赞同我,也难以阻止我渡河归故,我无比坚信着自己远大的目光,只因我思国为国之心,是禁锢不住的!
读到此处,不禁触及满朝文武之心弦,他们多数为贵族子弟,从小都在国子监受过启蒙,自然也知道这则典故。
闻得小皇帝稚子般朗朗读书之声,联想起许穆夫人之事迹,心中不禁肃然起敬,自古以来,世人对这般爱国心性坚定之人,都是无比赞赏和推崇的,许穆夫人身为女子都可如此,难道我北魏儿郎会自甘落后么?
一股重整旗鼓,发人向上之气在原本死气沉沉,惶恐失措的朝堂之上弥漫开来,只因着小皇帝都能在此危急时刻吟咏这鼓舞人心之作,已为百官做出表率,身为臣子就更应该为国为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可只知顾惜一家性命,而忘记了身为臣子的本分呢?
才不过片刻,便有朝臣也随着跪了下来,向小皇帝行叩拜大礼,也断断续续地加入到了吟咏《载驰》的行列之中来。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读着读着,满朝文武便已经跪倒了一大片,而起初稀稀落落的朗读之声,也因人数不断增加,而逐渐变得底气十足,声如雷鼓了。
读到最后,那些察言观色之徒,也被周围之人所带动,纷纷匍匐在地,也加入了吟咏的阵营,仿佛原本低落不见的士气,又这样,奇迹般的重燃起来,还现越烧越旺之势……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再多的思虑考量,也比不过亲自去实践这件事来得重要啊!
读到这最后一句,满朝心中耿直忠心之文武都逐渐从恐惧之心中抽离出来,士大夫忠君为国,何惧一死?
即便殿外那群逆贼当真越过了御林军的防护,闯入了这勤政殿,他们也绝不会就此甘愿引颈就戮,就算是拼死,也要护住陛下安全,百死不悔,这才是一个臣子在此危急时刻,应该做的事情!
诗词吟诵完毕,满朝文武除了左右丞相和端坐在一旁的独孤輳以外,黑压压地跪倒了一大片,多数臣子的脸上,都纷纷露出了视死如归的神情,而一些怯懦的官员,则低头垂首,跪在一旁不敢再出令军心涣散之语了。
这才是真正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吧!
左右丞相和独孤輳,都被眼前的景况给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