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送吃的来了。”
孙氏双手叉腰,气愤地道:“我告诉你钱大壮,你要是再护着这野种,你就跟着他一起滚出我们孙家。”
“滚就滚,这样的日子我也受够了!”
大壮听着怒红了眼,“我这么多年为你们家做牛做马,除了混一口饭吃,还能有什么好处?你爹娘看不上我,你看不上我,连我亲生的孩子都瞧不起我,很好,那就和离吧。”
当年要不是孙氏救了饿晕在路边的他,他能愿意当上门女婿吗?
这些年,他自认做的已经很好了,恩也报的差不多了。
反正在这个家,连儿子女儿都不愿拿他当爹,那他带着侄子离开就是了。
孙氏本以为大壮会向往常一样任由她作威作福,谁知,他却开口就是和离。
她怔愣过后,怒道:“好啊!你为了这个野种竟然要跟我和离?
行,和离就和离,就你这窝囊废,一辈子都没什么出息,我们孙家,有你没你都一样。”
大壮对阿太道:“阿太,你去收拾东西,叔这就带你回花香村。”
说完,他看向孙氏道:“咱们现在就去里正家,让他们帮忙写和离书。”
“去就去,谁怕谁?”
孙氏冷哼,率先往外走。
两人做了十几年的夫妻,感情也早就淡了。
这几年,二人都是同床异梦,一起生活,跟和离也没什么区别,不过就是还在同一个屋檐下呼吸而已。
陆笙在一旁看着觉得有趣,她摸了摸荷包里,准备给阿太的三百两,会心一笑。
三百两,应该够叔侄俩生活了吧?
若是伶俐些,再做点小生意,应该是不愁生活难过的。
孙氏一进来就和大壮闹,所以,并没有注意到她,再加上急着要去找里正,所以,就算看到了,也顾不上问她是谁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爹姓陆,常住京城
阿太让陆笙先坐,他则收拾被孙氏打翻在地上的饭菜。
大壮和孙氏离开了约摸一柱香的时间才回来。
一回来,大壮就进屋收拾东西去了。
“你是谁啊?”
孙氏蹙眉看着陆笙问,余光却不时瞥向院子里的马车。
“她是我姐姐。”
一直沉默不语的阿太,突然站到陆笙面前,淡声开口。
陆笙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
“姐姐?”
孙氏不信,“你娘就生你一个野种,哪儿来的姐姐?”
阿太的母亲郭氏又没有娘家,钱家也就死去的大牛和大壮兄弟俩,阿太哪儿来什么姐姐?
阿太解释道:“她爹是我爹的好朋友。”
陆笙是这么说的,至于真假,这跟他没有太大关系。
“阿太,姑娘,我们走吧。”
大壮背着包袱走了出来,对着二人道。
阿太赶忙跑回去拿自己的东西,然后又跑了回来。
孙氏看着大壮不屑冷笑,这些年,大壮挣来的钱都放在她这儿,如今的他,可以说身无分文。
如今,又带着一个阿太,她相信,没过多久,他就会自己回来的。
陆笙站起身,没有理会孙氏,而是对着阿太道:“我爹让我给你带点钱。”
她说着,将荷包解下,笑着塞进阿太的手中。
“这……无缘无故的,怎么还给钱呢?”大壮蹙眉。
孙氏伸长脖子看了那荷包一眼,发现瘪的,估计没有多少钱。
陆笙面色坦然地解释道:“我爹说,他以前生意亏损,后来,大牛叔给他借了点钱,他如今生意不错,想要回报,只可惜大牛叔不在了,便让我把这钱交给阿太。”
她也不知道师父为何突然要给阿太三百两,也没说个缘由。
害得她只能胡编乱造,她容易吗?
阿太是个孩子,拿着轻飘飘的荷包,心里有些好奇。
于是,他趁着两人说话期间,把荷包解开了。
在看到里面的银票时,嘴巴张了张。
“三……三百两?”
“什么?”大壮一惊,“三百两?”
一旁的孙氏闻言,也蓦然看了过来。
大壮看过银票之后,震惊地看向陆笙。
“这……会不会太多了?”
陆笙笑着摇头,“不多的,我爹他钱多。”
反正她师父如今不缺钱,不,前世也不缺钱。
不过,今世比前世大方了些。
“三百两?!”
孙氏才反应过来,错愕地看着陆笙。
“我们走吧,回花香村。”
大壮脸色一沉,让阿太把银票装好,准备离开。
“这……孩子他爹,我今天是猪油蒙了心,一时冲动,阿太这孩子还没吃饭,我们快带他去吃吧。”
三百两啊!
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孙氏这变脸的速度堪比翻书,陆笙对她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虚伪的表情看得大壮冷笑一声,拉着阿太,对陆笙道:“姑娘,我们路上说。”
陆笙颔首,看了孙氏一眼,嗤笑一声,忙去驾车去了。
孙氏还想说什么,大壮和阿太已经上了马车,只听马蹄声响,只剩一个在逐渐移动的车厢面对着她。
“不知,姑娘的爹姓什么,家住何处?”
路上,大壮问陆笙。
陆笙避重就轻地回答道:“我爹姓陆,他要做生意,常年住在京城,很少回来。”
把叔侄俩送回花香村后,她就借口离开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陶嘉
寒风仿佛带着刺,一阵吹来,皮肤就跟被什么东西刺到一般,有些许的痒疼。
陆笙是个糙人,胭脂水粉都不爱抹,一到冬天,两颊就通红通红的。
前世在山上的时候,师父还会给她制一些什么养肤的凝露膏。
单调些的东西,她为了不让自己受罪,还是会抹一些的。
可惜师父已经回京城,没人给她制凝露膏了。
她是辰时送梁平从村里出来的,出了花香村的时候,却已经是午时。
看样子,梁平应该已经回去了。
果然,她到家的时候,已经没有陆然的身影,只有两个小娃在家。
“二姐,方婶刚送了苹果过来,说是陶大哥和陶大嫂回来了,带了不少苹果。”
看到她回来,正坐在灶前取暖的陆桨忙起身报告。
“哦?陶大哥回来了?”陆笙惊讶。
从原主的记忆中得知,陶嘉和邱氏是五月份前刚离开的,若是按照往常,怎么着也得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
这次怎么回来的这么快?
难道是挂念里正和方婶了?
这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印象中,邱氏还不错,热情大方,对方氏和里正都很好。
陶嘉也是个很孝顺的人,碰到什么好吃的,或者对人身体好的,不时就会让旁人给二老捎回来。
陆桨点头,“嗯,方婶还说,今晚不用做饭了,直接上她家去吃。”
“方婶跟你说的?”
陆桨摇头,“是跟大哥说的,大哥已经答应了。”
陆笙挑眉,陶嘉和陆然二人年龄虽相差五岁,但小时候玩儿的还挺好,平时陶嘉去哪儿都会带上陆然。
而且,平时,陶嘉回来,碰到陆然在家,都会过来喊他过去喝两杯。
这也是为何里正一家对他们家如此照顾的原因。
“行吧,二姐知道了。”
陆笙点头,把马车放好后,才回厨房准备午饭。
午饭刚做好,陆然就回来了。
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