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4 章(1 / 1)

重生年代养大佬 肚肚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去见见你父亲……”

  雅丽心潮彭拜,大声叫了出来:“我可以吗?”

  谢琳琅疑问的看了她一眼。

  雅丽不好意思的放低了音量;“我的意思是,我知道怎么种植杨梅,我自己在上学期间,就已经在山上试着去介入了几颗杨梅树的成长,口感和产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我就是本地人,我,我还年轻,没什么要求,只要有个机会,我会好好干的。”

  谢琳琅感动于她的那股子拼劲,以及她眼中坚定的神采。

  但还是拉着雅丽,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细细的说了不少话。

  确定雅丽还真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谢琳琅决定留下来几天,先陪她一起把地方和基地弄出个雏形,就算是设计雏形也还好,再离开也不迟。

  跟谢琳琅沟通完之后,雅丽回去就直接跟家里说,不想继续在农林上班了,想回来跟着谢琳琅的主意,种杨梅。

  这个举动直接把她爹妈兄嫂弟弟全部都惊呆了。

  不敢置信的看着她。

  种杨梅能有什么出息?大学生种杨梅,书不是都白读了?

  农村人,都想着走出去。

  她倒好,直接上去了出去了,还要往回跑。

  在父亲这样老一辈的果农眼中,杨梅就是等着收购商上门,价格多少,收购商说了算,说是果农商户,其实跟种地的也没什么差别,都是要看天吃饭的,还劝说雅丽。“你也别太激动,万一人家就是说说而已呢,还有啊,要是这边的人都种杨梅,我们吃什么?上哪儿去卖高价啊。”

  “这些都是有办法能解决的。”雅丽重复了今天会议上谢琳琅说的话,还有那股子姿态。“为什么不自己卖,或者提供上山采摘体验?”

  绝对的自信出现在她的脸上:“你们别担心我,我自己知道我在做什么,而且在农林干活,做些接待,写文件整理文档的事情,不是我想做的,我想去耕耘去创造,你们同不同意,我都会去做的,因为我已经辞职了。”

  雅丽爸爸有点生气:“你说辞职就辞职,那么有本事,过几天后悔了别找我们。”

  “我不找家里要钱,也不会赖回来的。”雅丽吃了秤砣一般,回答道。

  说完就跑远了。

第五百七十三章 巡回,苏省

  其实呢,她也不是因为跟爸爸争吵了就跑出去散心,而是因为她的身上,有谢琳琅给的一万多块钱。

  身上揣着那么多钱,她想快点变成土地,变城杨梅林农家乐基地的一砖一瓦。

  就没在家里继续待了。

  雅丽去了朋友家凑合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的时候,就带着谢琳琅开始在这一片跑动。

  谢琳琅之前在四亚跟王四化一起学了不少土地地质等相关的知识,有雅丽这个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带路,她很快就选中了自己想要的地段,雅丽看上的则是相邻的地段。

  要是都承包下来,那钱就不一定够了。

  谢琳琅见雅丽面色稍微为难后,选定了她要的那块地,就询问缘由。

  雅丽大胆说了自己的想法,谢琳琅去看了看,其实两块地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她看中的这一块,地势相对平坦一些,能适合她后期建立农家乐采摘园之类的。

  但是雅丽选择的那块也不错,她想了想,就连那块地也要一起盘下来。

  后来的事,就是谢琳琅又多出了一分钱,并且陪着雅丽找本地的施工队,招募工人,并且雅丽还找了两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共同来建设这两块地方。

  谢琳琅见土地局的人已经过来测量,她也签了名字,还跟雅丽几人签了三年的合约,也就要前往下一个地方了。

  几乎是谢琳琅前脚刚走,雅丽的爹妈就找上门来了。

  见闺女死了心的就要建设这个杨梅园,一家人是气得够呛,说要是她非要养杨梅,不如在自家养或者自家的杨梅园拿出来合作啊。

  雅丽摇摇头,表示这个杨梅园,三年之内,不管损失还是收益,都是谢琳琅的。

  就算有所发展,她也要三年之后再考虑单干的可能。

  雅丽还是比较有长远目标的,谢琳琅又是一个思想极为自由并且没有那种资本主义思想的,对于合约上一些员工的制约之类的,就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不限制雅丽在合约到期后必须续约或者说不许她在周边一起做同样的事业,反而说要是三年之后雅丽的想法成熟自己有能力单干,让她优先考虑自己,自己会给她投资。

  这是雅丽死心塌地决定三年拼一把耗在杨梅园的原因之一。

  妻儿呢,因为给了一年三千的工资,着实是整个片区的头一份了,雅丽一家养杨梅齐上阵,一年都卖不出去那么多,这是谢琳琅的绝对信任,也是雅丽给自己这么高的工资定下来的决心。

  不管收益好上天还是出了名,她都不会碰一下属于谢琳琅的蛋糕的。

  当然,要是杨梅园没起色,她也不好意思一直收人家钱收得那么心安理得,她在心里说道,三年之后要是杨梅园没起色,那她就把这三年的工资全部还回去。

  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干劲,有了赶紧就会尽早行动起来,当雅丽开始斗志昂扬全身心投入的时候,谢琳琅已经上了苏省的火车。

  与此同时,四亚。

  巧娟接到了老家来的电话。

  说是她亲妈的身体有点问题。

  其实严格来说,也不是身体有点问题,而是不怎么认人了。

  但是隔三差五的吧,会喊自己几个孩子的名声,因为每次喊名字,家里两儿子都在,偏巧娟这个名字没人答应,于是就执念上了,半夜都在喊啊。

  两舅妈轮流应答过几次,但是周外婆也聪明啊,发现自己喊儿媳妇这两人也应,喊巧娟这两人也轮流应,就冒出一句你们是不是把我巧娟给卖咯。

  老太太可不愿意啊,就成天的叫唤,这不,本来不想打扰在外地打拼的周家人只能给巧娟打了电话。

  巧娟在电话里都着急死了,她妈倒是高兴,诶诶的应了好几声。

  尽管接下来好几天都是电话沟通,可巧娟这心里总不是滋味的。

  每天那叫一个辗转反侧的,还是谢国居看不下去,说这边的事儿交给儿子顶两天,他跟着巧娟一起回去把妈接过来。

  “啊?”巧娟没想到这回事呢,她就是想想最近抽空回去看看得了。

  毕竟这边酱料厂越做越好,美食街那边的铺子经常货都不够卖的,知道周姨酱菜的人也越来越多,还下意识的在商城找周姨酱菜,甚至有人用这家店有没有周姨酱菜,去判断人家是不是本土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