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天天写报告接电话,要做的事情就是跟农民一起干活,还要跟着养殖户清理秽物,甚至于有些人还亲自体验了一把挑粪、给牲畜接生等活计。
这在他们以前可是从来没体验过的苦啊。
他们就是冲着当干部的清闲去的,来之前上面的人也说了就是来体验感受一下,以后也好说,那个四亚三年破养殖记录的女干部,带过他们一段时间。
嘿,谁曾想来学习是真来学习了,也没有走过场,第一天就给他们带去乡下观摩了。
这还真是没把他们当外人啊。
在这样的氛围下,当初送来的人基本都找到借口离开了。
三月月底的时候,剩下来的就五个人。
谢琳琅这才开始关注这些人的一些动向,得知他们都很认真学习,就算一开始不适应这种环境,也在慢慢克服和改变。
谢琳琅这才跟他们见了一次,聊了不少养殖和她的工作方面的事情。
最后还是没亲自带这些人,但说以后可以跟着带他们的“前辈”一起过来坐坐。
把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高兴得不行,回去之后更卖力了。
这几个年轻人,夏莹莹带了两个,谢琳琅打算栽培她,让她带带人,感受一下做领导的感觉也不错,就当是积累经验了。
多和不同的人相处,才能切实全面的去了解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需求,学习如何应付这些人。
官场职场商场,其实都一个理的,脱离不了人际交往,要不然你的实力再超群,也未必能过得顺风顺水。
好比沈固,谢琳琅就觉得他实力超群,人际交往也厉害。
怎么说呢,他的那种厉害不是酒桌上见人就倒酒发烟的低姿态,而是能用他的技术,以及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去拿捏他接触到的人。
这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只不过占据主导地位罢了。
有时候谢琳琅都想问问,他这绝对的自信是哪里来的,怎么去分辨哪些人能承受得了他的为人处世态度。
“看眼神吧。”沈固说:“这是天赋,你还是算了。”
一句话把谢琳琅挑拨得直掐他。
四月一号,谢国居一家连带谢森一家,亲自来了市里面,找谢琳琅。
“你奶奶她,快不行了,那边问我们回不回去。”巧娟叹气;“肯定得回去啊,老人的生老病死,可不好推脱。”
谢琳琅点点头:“我知道了,这就请假买车票去。”
巧娟他们就在大院子里等着,谢琳琅去请了丧假,顺便给沈固打电话,沈固也说马上回来。
两人在家门口碰上了,又一起去给孩子请假,接了孩子回来,正好是中午,秀兰姨煮了点饺子,一家人囫囵吃了,就轻装简行上车了。
到红旗村的时候,这边天气还有点微微的凉,还下着雨。
一家人都知道气候有差别,所以带了外套的,在车上的时候就换好了。
到的时候,谢老奶已经不行了,看上去出气比进气还要多,看着谢国居一家都到齐,一大家子齐活的站在床边,她倒是流了两滴眼泪。
人之将死,她也没办法折腾了,也没有折腾的力气和心思了。
只看着谢国居,断断续续说她想要个好棺材,要个好寿衣,每年要来给自己烧纸钱。
又指着谢怀宇说;“他,他不一样,他是个好的,你们多帮帮。”
生命的最后几年,只有谢怀宇是真的在实打实的照顾着。
再是凶恶的人,也被这么个孩子照顾没了脾气。
到底是生了自己一场,她送自己来,自己送她走,这就是谢国居的心思了,按照她的想法,临时加钱,从那些备有棺材的老人家手里弄来了最豪华的一个。
寿衣也是丝的。
谢老奶是在傍晚的时候没的,临死前,又哭又笑。
“老头子啊,你看到没有啊,看我穿的用的,都比你好,你算计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我这被你当枪使的用上了这些好东西——”
“苦啊,悔啊,都是猪油蒙了心。”
“人都要死了,有句话想跟你说,老二啊,你才是我们谢家最有出息的,带出了这样的娃,一家子和睦,以后要懂得珍惜,不要学你爹,不要学你娘,偏心眼一个最后下场是什么样子……”
说着说着,就不知道她后面说的是什么了,因为已经分辨不出是说的话还是盲目的呓语。
不到一小时,人彻底断气了。
“娘——”
“娘啊——”
谢国居一下就跪下去了。
人生前总总,死后便再也不知道后事了。
葬礼按照村里的惯例办的,除了棺材和寿衣,就没有过度的操办了。
哪怕是这样,谢家那么多人呢,孝子贤孙送她上山,还摆了正儿八经的豆腐宴,谢老奶的一生算是圆满划上了句号。
就是那么巧合,清明就下葬了,以后甚至用不着记忌日,直接清明节回来一起办了就是。
这一趟回去,家里就谢国居受影响比较大。
回到四亚的时候,还有点闷闷不乐的,不过工作和赚钱很快就占据了他那多余的愁思,慢慢恢复了过来。
五月的时候,谢琳琅又被评选为劳模,拍照领奖一套流程走下来,也是感慨今年的奖项还真多。
回到家奖状锦旗一挂一摆,把沈念琳看得一愣一愣的,她都还没拿第一张奖状呢,妈妈就又得了一次。
也许因为这个的刺激,小家伙之后上学都很努力,做作业也格外的自觉主动。
谢琳琅还跟沈固说呢,这也算是得奖的一个附加好处了。
因为前面一届的展销会办得还算成功,所以省里面就让四亚今年继续搞这个活动。
不过和上次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展销会的规模会更大,因为京城那边也知道这边展销会的事儿了了,就打算召集其他省份的人和农产品出来推广。
还有种要建立扶贫项目的趋势。
谢琳琅接了这个任务,之后的工作,基本就是围着这一块转悠了。
其他的工作都有人接手,夏莹莹也被谢琳琅趁机推举做这一次展销会的二把手。
最多过两年,谢琳琅就能把她推上农林三把手的位置,夏莹莹也很刻苦,而且并没有因为谢琳琅的优待就傲气起来,她跟过谢琳琅,知道就连她那样优秀的人,私底下为了成功也是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努力,所以她的心态很稳,对工作任务当仁不让待人接物却依旧谦和。
谢琳琅看在眼里也是满意,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
这个时候那些新鲜血液也一起发动了,工作更忙了起来,谢琳琅出了两百元给他们弄了个消暑期活动经费,给他们提供一些喝的去火去燥的饮料和凉茶。
想到这次展销会要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