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1 / 1)

舌尖上的江湖 废狗君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啼啼的小女生。

现在正低着头,委屈的小声“呜呜”抽泣着。

这可让柳随风一时间骂不下去了,“呃,这个…这个…你别哭了,不就几十万修个墓碑嘛,没多少,没多少,反正唐婉儿那个人傻钱多的主在,不坑白不坑,别哭了,别哭了,我求求你还不行嘛……”

一顿安慰过后,红衣女鬼这才停止可哭泣,不过看着柳随风,眼神之中还是带着几分害怕,只怕自己又做错什么事,又要被柳随风一顿臭骂。

柳随风看着红衣女鬼还是这么怕,也收起了刀,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之前是我不对,不该骂人骂得这么凶的,好了好了,说说那行军大总管陈自强的事吧,有什么仇什么怨啦,都说出来,反正我这把辟血刃也已经好久没砍人了,就当磨磨刀吧。”

“嗯嗯。”红衣女鬼这才擦了擦泪,慢慢说了起来。

“这乱坟岗,原本是并不是这样的,原本这里是当年埋葬岳家军的烈士陵园。”

“岳家军?烈士陵园?”柳随风仔细想了想,的确记得,刚刚那个气得做起来抗议的骷髅头,的确穿着一身铠甲。

“是的,当年金人南下如今我朝大宋,岳家军护送泰州数十万百姓撤退南方,二十万的金国大军穷追而来,岳飞率领岳家军当先苦战,为百姓断后。

这一个陵园,原本是本地的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与感谢而修建的。

我们家族,也世世代代打理着这个陵园。”

“哗啦”

听到红衣女鬼的话,之前那个被掀飞棺材盖的骷髅头,也一推棺材盖,站了起来,走向了红衣女鬼。

“呃嗷,你家祖先,是叫小六子吗?”

“啊?你怎么知道,我家祖先叫小六子。”红衣女鬼听到盔甲骷髅头的话,也意外不已。

“呃嗷…你家祖先小六子,当时使我们部队的,在班里排行第六,所以就叫小六子。

当年在掩护百姓撤退的作战时,中箭落了马,一个落地十八滚,就不知道滚哪里去了,也不知道被没被乱马给踩死,反正后来金兵来了,我就被一刀砍了,原本只想随意问一问,没想到还真是。

原来当年每次都跑的最快的小六子,落马以后没死啊,还替我们兄弟几个弄了一个陵园,是长出息咯,呃嗷…呃嗷…”

又“呃嗷呃嗷”了两声,骷髅头也点起了一支烟,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起了当年金兵南下,岳家军掩护作战的往事。

“呃嗷…当年啊,我们为几十万泰州百姓断后,与金人苦战,军中粮草早已经吃尽。

可岳飞将军,还是亲自带领我们这群饥兵弱卒继续与金兵作战。

当时也有一个某事冒死参见岳飞将军,说是可以从这些百姓的身上搜刮一点,结果只听将军说了一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然后这兄弟就被拖出大帐去,嗷嗷直叫的吃了一百军棍,屁股都直接被打烂了。”

骷髅头说到这,也都自己摸了摸只剩骨盆的屁股,只觉得一想想都是觉得痛。

可这一顿,可把柳随风和红衣女鬼弄急了,异口同声的着急追问道:“那后来呢?”

毕竟行军打仗,粮草可是重中之重,两人还真没听说过一群饥兵弱卒能够打胜仗的,只想知道,后来这前要护送百姓,后要阻截金兵,肚子里还没有东西吃的岳家军,后来究竟怎么样了。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柳随风的秘密

“那个时候,那个所谓的友军友军刘光世部,却在金国大军穷追而来的时候不动山,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陷入苦战,不给任何支援,导致我们粮道彻底断绝…”

说到这,骷髅头也咬了咬牙。

“当然,将军最后还是把几十万百姓护送到了南方,只不过…呃嗷…”

“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如何撑过这段山穷水尽的困难时期的,要说出来,我也觉得心里很复杂……”

……

接下来,骷髅头也和柳随风和红衣女鬼说了很多很多。

大致也许就像那一首流传下来的《满江红》里说的一样。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说道岳飞下令“刲尸继廪”,渡过难关,成功将几十万百姓护送到南下,骷髅头老兵的心情也很复杂。

说道当年他们的军队,在那个军队所过之处杀人放火抢劫,甚至是屠城都是常事的年代,“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军令严明到擅取民众一缕麻,一件芦伐便是要遭到问斩的程度。

甚至连面对那些叛军的部属与金军的战俘,都是只杀其犯恶的首脑,其他皆释放,从来不乱杀一人。

就连许许多多被金军强拉壮丁的汉人战俘,也都自愿投奔他们的挥下。

说到这些,骷髅老兵,也都自豪不已,总说他们的岳家军,也许就是这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操蛋战争中,唯一还能干出一点人事的军队了。

说道当年在他们岳家军的反击下,南下入侵的金人胆气已尽,河北的四十万义军也纷纷揭竿而去,皆自发以“岳”字为旗帜,书信岳峰“愿公早日渡河!”,大有收服北宋四大都城,和大片失地的大好局面,骷髅老兵意志风发。

只不过,当再说道最后昏庸无能的统治阶层胆小如鼠,面对如此大好局面,反而不敢用岳将军这种天降神兵,反而杀害忠臣良将岳飞,而向金人割地称臣,卖国求荣,怂如狗一般,骷髅老兵又咬牙切齿,恨得不行。

至于之后金国被灭,继续抵抗元蒙大军的惨烈斗争,就连听着的柳随风与红衣女子两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就在这炎黄子孙最后的危难光头,南宋政权与人民,也撤退辗转多地四处抵抗。

就算是城池被攻下,将领自杀殉国,城中的南宋军民也都坚贞不屈,誓死不做元军俘虏,自发在城内与进城的元军拼杀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书院的书生,在城破之前的最后一刻,也依然在心无杂念的朗诵着几千年来,记载了整个华夏民族气节与精神的诗书礼仪。

甚至到元军进城时,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也都拿起武器,义无反顾的冲向敌人,带着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承诺,用一具具阵亡的尸体,兑现了他们平日里口口声声念道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而不是像一个平时只会瞎BB,一到关键时刻就卷铺盖逃命的“嘴强王者”一样,苟且偷生,逃到安全的后方,继续瞎BB。

最后崖山战败,南宋灭亡,年仅八岁的小皇帝,也与大臣一起投海殉国,随行的十多万军民,也都相继跳海殉国,用自己最后铮铮铁骨,埋葬了这一个叫人惋惜而又壮烈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