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唐吉抬起手,擦了擦眼角,随即有些不死心地看向毕庆文,张口艰难地说了三个字:“我爹他……”
毕庆文目露不忍,握着长刀的手悄悄松了几分,摇头道:“我来之前,唐大人没有任何交代。”
于是唐吉忽的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概是笑得太过用力,导致唐吉的眼角再度反射出了一些晶莹的光芒,他捂着肚子,浑身的肌肉都在剧烈颤抖,就像是听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
而场中的所有人都没有动手,就这么看着唐吉放声大笑,有人怜悯之,有人鄙夷之,有人惋惜之,有人怨恨之,不一而足。
良久之后,唐吉伸手抹了一把脸,然后重新挺直了腰背,嘴唇微启,似乎在低声念诵着什么。
但由于他的身上并没有激发出丝毫的才气光芒,所以众人都只以为他在做死前最后的祷告,于是不论是那两位红衣掌院,还是毕庆文、白齐、徐轲,甚至于游髯,都没有出手,就这么静静地看着。
他们不动手,其他人,自然就更不敢动手。
所以他们并没有听到,此时的唐吉在生死一刻所念诵的到底是什么。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
但如果苏文在这里的话,一定会听出来,此时唐吉所默诵的,赫然便是《鬼谷子》第七篇。
《揣篇》!
第五百零九章 鬼谷遗道!
在人类登上历史舞台的这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面,关于鬼谷子的传说,一直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因为没有人知道,这所谓的鬼谷先生,到底是真有其人,还是被虚构出来的。
据传,鬼谷子原名王诩,乃是兵圣孙武、上一代人族军师旬尘的老师,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百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
于人族某些野史记载,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
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他通天彻地,精演数家学问,人不能及。
一曰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准;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曰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如此说法,倒是与苏文前世的鬼谷子比较贴切。
除此之外,更有人说鬼谷先生门下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
是以,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由此也衍生了一种更夸张的说法,说是当今人族百圣当中,起码有一半都出自鬼谷门下,就连谋圣张良、乐圣李龟年、书圣王羲之、剑圣断岳,都是其记名弟子!
这般说辞可就是真的太惊世骇俗了。
而且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任何证据,就连诸位圣者也从未在世人面前承认过,而且如果世间真有如此生而知之之人,又怎能隐匿百年光阴,无人能窥其真容?
所以现如今人们更倾向于认为鬼谷子这个人物其实是被虚构出来的。
他们认为。之所以在历史上会诞生鬼谷子这个人名,很可能是在百年前圣战之时,诸圣为了抗衡魔族魔君之威压。这才故意杜撰出了这么一个人物,用以振奋人、妖联军的士气。鼓舞战心。
因此,而今就连《鬼谷子》一书的真实性也饱受质疑,有的人认为这本书是存在的,不过著书之人并不是那所谓的鬼谷先生,而是由兵圣孙武、谋圣张良、人族军师旬尘等人共同编纂的。
也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本书根本就不存在,乃是世人谬传。
直到某一日,《文以载道》提前发榜,苏文三登其位。以一首《草》位列第四,由圣域特此奖励了一本帝阶书籍。
那便是《鬼谷子》!
而且,即便当时苏文所获得的《鬼谷子》只是残本,仍旧在品级上达到了帝阶书籍的层次,当日苏文就曾经揣测过,如果有朝一日将《鬼谷子》修缮完整,恐怕便会出现那传说中的圣阶之书!
可惜的是,即便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苏文也没能实现这一愿望,到今天为止。唐吉手中的《鬼谷子》仍旧只有五篇半。
其中前四篇是圣域赐书之时本来就有的,而那半篇,则是苏文在州考外文试中所淘来的两张残页拼凑而成。可惜最终也未能将《谋篇》补充完整,所以只能算作半篇。
至于那最后的一篇,却正是当时苏文在旷外野林时所拓取的完美碑文!
便是,《揣篇》!
虽然如今唐吉已经将《鬼谷子》托付给了小幻鼠吱吱,让其带给苏文,但在这之前,《鬼谷子》一直都是由唐吉贴身收藏的,故此,他熟读此书的次数。甚至比苏文还要多!
读书百遍,则其义自现。
这句话并不是空话。而是文道至理,便如此时的唐吉。在生死一线之间,竟能根据自己从《鬼谷子》一书中所悟到的真意,来做最后一搏!
其时唐吉所默诵的《揣篇》,本意是游说之道,所谓揣情,就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他们既然有*,就无法按捺住实情;又必须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隐瞒住实情。
所有的谋划、想法、情绪及*都必须以避其所短,从其所长为出发点,只有你揣度出了对方的真正目的,才能加以利用,通过游说和言辞转危为安!
今日在葬花岭中,总共出现了两个阵营的文道强者,其一以圣裁院和大学士游髯为代表,为的是生擒唐吉,而另外一边为白齐和毕庆文所率领,为的是将唐吉当初格杀。
双方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对于最后的结果,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
有分歧,便有机会。
唐吉在轻诵完《揣篇》之后,身上虽无半缕才光浮现,但他的头脑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明,他的双眼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然后他转过身,看向圣裁院的一众掌院、监院,轻轻一笑。
“你们想要抓我回去?”
一名红衣掌院迈步而出,沉声道:“如果唐公子愿意自缚己身的话,我等愿以圣律起誓,绝不会害了唐公子的性命!”
唐吉点点头,却伸手指向了白齐和毕庆文,笑道:“我倒是想答应,可是,他们不答应,他们要杀我,书院要杀我,卫帝也要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