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来自武国的主考官见状,心中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随即还是劝道:“若此时交卷,形同弃考,文试成绩作废,你真的要交卷吗?”
田宇没有回答,只是沉默着,落寞着,就像他怀中的那把剑,未曾出鞘,却锋芒尽现。
对于这么一幕,十位主考大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最终,那来自武国的主考官也不再多劝,而是点了点头,立刻便有一位督审司的执事收走了田宇身前那张空白的考卷。
试卷上,连一个名字也没有写。
下一刻,田宇躬身朝诸位主考官大人微微颔首,然后走出了自己的位置,径直朝着一旁的武试殿走去。
苏文远远地看着这一幕,虽然听不到场外的声音,也已经猜测到发生了什么,心下暗沉。
虽然在这之前,他已经听沐夕说过,田宇此人的文试成绩并不佳,却没想到,对方在过往的联考当中,不是成绩不佳,而是根本就没考!
这说明,在接下来的武试当中,这个少年剑客,将会倾尽全力!
对于立志拿到联考榜首的苏文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摇摇头,苏文按下了对此人的警惕,此时不是分心的时候,先争取考好文试,再做他想!
念及此处,苏文不慌不忙地将墨石放到了一旁,执笔添饱了墨,这才深吸了一口气,翻开了考卷的第一页。
下一刻,映入苏文眼帘的,便是本届十国联考文试的第一道考题。
果然是一道综合题。
甚至于苏文已经能够预想到,场中的不少考生都将为这第一道试题而哀嚎,因为这道题所考校的,并不是文圣大陆上最普遍的诗道、词道,也不是书画之道,甚至不是稍偏一些的棋道和茶道,而是……
“那年夏花时节,魔人余孽仓颉七犯死罪,遭讯拷,肺皆损伤,至于呕血,甚危,自辽医传于一方:用白芨为末,辅山根、淡蓓草米饮日服,其效如神。然,仓颉服后其效甚微,日痛难忍,若尔以金针刺穴,应施针于何处?”
此题若是粗略看起来,所考校的应该是医道。
而且整道题简直废话连篇,最关键的只有一头一尾两处信息,前面说明了那魔族余孽仓颉身上的症状,后面则是题目的要求,需得以金针刺穴来治疗。
但苏文却只看了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陷阱之所在。
如果寻常考生仓促落笔,一定会答错!
因为这道题的关键,恰恰是在中间那段看似没用的信息当中,而且其所考察的重点,也不仅仅是医道,还有,药道!
第三百九十二章 越来越奇怪的考试
考场内数千考生被阵法所隔,听不到来自外界的任何声音,也看不清他人考卷上的答案,但他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彼此内心的错愕和沮丧。
文试的第一题,考的是医道和药道。
能够明确看出这一点的人很少,但至少大部分考生都知道,自己在第一题就栽了。
这就像是你明明做足了准备,复习了大量与自身文位相关的知识,偏偏最后要考的,就是你没有复习到的那部分。
这的确让人很沮丧。
也正如之前沐夕和唐吉所认为的那样,联考的文试,更多的,还是要靠运气。
能够在前三道文位选择医药之道的文人学子很少,这也意味着,今日场中的大部分人运气都很糟糕。
相比起来,苏文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第八道文位,正是药位。
但如果只有药位也是不够的,毕竟试题在最后已经明确规定,答案需得写出在金针刺穴的治疗方法下,施针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如果是一位单纯有着医位在身的学生,很容易答出如“中府”、“云门”、“天府”等与肺部密切相关的穴位。
哪怕是不懂医道之人,但凡在考前背过类似于人体穴位图之类的东西,也可能会根据题干部分给出的提示来作此解答。
但如果他们真的以此为答案,书写在考卷之上,便恰恰中了出题人所设的圈套!
不错,题目中的确明白无误地写了,魔人仓颉所患的乃是肺病,而且以辽医所开出的药方来看,那三味药材也均是针对肺病的良药。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那仓颉服用了此良方后。理应痊愈才是,但他的病情却加重了,为何?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在题目开头的那四个字:夏花时节!
三味药材中,最后那一味药。淡蓓草,是要看时节的。
如果是在夏日服用,那么淡蓓草非但不是良药,反而是毒草!其时就相当于流巴根一样,会引起胃痛、腹泻等不良症状,让人防不慎防!
如此说起来,其实这道题的题干部分也玩儿了一些文字游戏,因为在最后。题目所给出的结果,是说的“日痛难忍”,却并没有明确说明,仓颉的症状还是与之前一样,是出于肺病咳血。
事实上,在服用过白芨和山根之后,仓颉的肺病应该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可是不符时节的淡蓓草,却让其产生了新的病患。
所以苏文才会说,这道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医道,而在于药道!
最后仓颉的真正症状已经不再是肺病,而是胃部的绞痛!
而针对这一病患。如果以金针刺穴,真正应该施针的部位,其实是“中脘穴”!
是的,这才是这第一题的正确答案。
苏文淡淡一笑,提笔在考卷上落下了这三个字,然后轻轻翻开了下一页。
第二题在类型上与第一题相仿,同样是一道简答题,而且是一道综合题,只是这一次所考校的内容。显得更加冷僻了很多。
因为这道题在众人看来,是一道数科题。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数科并不属于文道的一部分,或许其与棋道一样都在于计算。而且也在各书院的授课范围当中,但真正会把数科当做重点去复习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
这么一道题,就算是有着过目不忘之称的安七夜也只能干瞪眼。
因为此题与记忆无关,而在于计算。
但在苏文看完题目之后,却陷入了思考,因为这道题如果说能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的话,那显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或许能够换一个角度来看,运用逻辑和巧思作答。
为了应证自己的猜测,苏文仔细在脑中整理着这道题的要点:
“唔,一百个来自圣裁院黑狱的死囚,因圣天垂怜而获得了一次求生的机会,所有人按照身高排成一列,头上被戴上一顶颜色或金或银的头冠,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头冠的颜色,但是排在后面的人却能看到前面所有人的头冠。
戴好头冠之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