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变故在朝堂上并未掀起太大波澜,犹如石子投入海面,波纹荡过就散了。众臣的视线,都在官位和西南疫情上。
林如海早得到皇上暗示私下探查,几天功夫便列出相应名单提交,经过各处核查,已经有四五个人正式任职督察院,成为皇上紧盯百官的眼睛。
西南沿途官员被陈大人核查,还没走出京城外百里,就已经揪出来一个,皇上大发雷霆直接下狱,令严惩。
巧的是,这个官员乃是忠顺亲王亲信。
“陈大人好手段,几天功夫就查出贪赃枉法之人,再查下去,岂非要将朝中蛀虫尽数揪出,果然是功在社稷。”
嘴上说着恭维的话,眼中却透着冷意。忠顺亲王站在宫门口,没有丝毫收敛。
陈大人不卑不亢,拱手回话。
“多谢王爷赞赏,此乃下官职责所在,定然不会允许此等人占据高位祸害百姓。柳大人已经带人往西南区,若再有消息传回,下官自会禀告圣上。”
“好,那陈大人可要小心些,水至清则无鱼,凡是莫要做的太过绝对。”
忠顺亲王眼露威胁,留下这话转身上轿离去。
陈大人拱手。
“恭送王爷,下官定会恪尽职守。”
沿途往西南探查的人,正是柳湘莲。
这些流民人数并不算多,路途遥远更分散,想要找到他们的聚集地着实不意。已经揪出几个粉饰太平的庸官也没找到流民更多相关,柳湘莲有些烦躁。
“咱们出来几日了?”
“回大人,已经出来七日,今天是第八日。再往前走几日就到南部。”
“南部?”
没想到走这么远,柳湘莲愣了一下,命人就地休息,他则乔装打扮去镇上探听消息。
从前便是游侠,他装扮起来毫无违和,甚至身上更多几分威严豪气,让人们更愿意与他交谈。
“小哥儿这是要往西南?快打道回府去吧,听闻那边乱着,我家有个亲戚送信,说要来我这里避难呢。”
城门口卖茶水的老爷子仿佛说书一样,与过往行人搭话。人们都当听故事,柳湘莲却在意。
“老人家,你亲戚是哪里人?我也是要往西南去找亲人呢,只是送信过去没有回应,放心不下要去看看。”
“原来是要去找亲戚,快别去,你那亲人在不在还不知道呢。”
老爷子叼着旱烟,咂咂嘴煞有介事。
“我那个亲戚说,他们在家原本是好好过日子,西边突然涌过去很多逃难的,说很快就要打到他们那里,他才要来投奔我。嗐,说不得要打仗咯。”
“什么?”
柳湘莲大惊,忙控制情绪,尽可能温和问道。
“我是从京城方向过来,若要打仗,不是先从京城派兵派粮吗?定是你误会了。”
“这可不是误会,他说是南边那些蛮子打过来,又杀人又抢东西,死了好多人,信还在家里,不信你跟我去看!”
深怕别人不肯相信自己,老爷子拉着柳湘莲就要去看信。
此举正合心意,柳湘莲半推半就去到老爷子住处,待找出信来细看,脸色苍白。
“这些该死的蛮人,竟然趁着边境疫病烧杀抢掠,怪不得都要逃难。老爷子,这封信可否送给我?我有大用处。”
“这有什么用处?小哥儿,你还是快快回去吧,若真的打起来要死人的。”
老爷子还惦记着他要去找亲人,催他回去。
柳湘莲抱拳。
“抱歉老人家,我骗了你,我并未去找亲人,而是奉皇上圣旨来调查西南之事。多亏老人家,待我回去禀报圣上平定战乱,你的亲戚定会平安无事的。”
“你,你说什么?”
老爷子旱烟都惊掉,讷讷说不出话。
柳湘莲再次抱拳道谢,留下丰厚茶钱离去。回到驻扎营地,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回京城报信,一面带人往信上提到的地方赶去。
作者有话说:
特别说明:
本文虚构,请勿过分考据,如有专业人士,是我胡说八道!!?
第152章
西南边境历来不算安稳,数个弹丸小国,总有流寇行凶。不过因为国力差距,他们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抢掠一番不敢久留,更不敢撕破脸。
但是这回赶上瘟疫,西南不稳民心混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柳湘莲并无资格直接上奏,消息传一路传回,又经过两天才到皇上面前。
“西南战事为何无人回报,驻守藩王呢?”
早朝上皇帝大发雷霆,无人敢说话。
半晌才有人站出来。
“皇上息怒,但凭一封奏报并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发生战事,或许仍旧是骚扰也为可知,不如派人前去查看。”
柳湘莲的信是从半路传回来,并非从西南战地传回,实情不详在所难免。皇帝脸色略微缓和,怒气不减。
“无论战事如何,驻守藩王未能及时上报,这是实情。瘟疫事情为解决,又有战事,我朝颜面何存?谁愿去探查?”
朝上安静下来,人们互相看看,无人出列。
远去西南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危险暂且不论,便是战胜立功保不准会被派去驻守,就如同冯紫英,远离京城权力中心。能站在朝堂上的人,谁不是苦心经营才有今日,谁愿意出去?
皇上扫过众人,神情愈发冷漠。
“无人愿去吗?退朝,明日召开大朝会!”
寻常朝会,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有资格参加,唯有大朝会时在京官员都可参加,无论几品。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只能说明如今四品以上,连个可用的武将都没有。
林如海回家后一直站在窗前,眉头紧锁。
林黛玉倒茶过来。
“爹爹已经在这里思索许久,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还不是为了边境,从柳湘莲送回的奏报来看,情况有些严峻。只是朝中无人可用,当年的老将死的死退的退,着实堪忧。”
遥想当年,宁荣国公、神威将军、卫老将军等威风赫赫,虽常住京城,可边境谁敢侵扰?短短几十年过去,朝中武将竟是后继无人。
林黛玉不懂这些,只能劝慰。
“柳大人不是已经去了?况且明日大朝会,总有办法。”
“西南小国不足为虑,瘟疫却是难题。若不能解决,任凭派过去多少将领,也难敌。”
父女二人正在说话,突然下人来报,卫若兰求见。
“他怎的来了?”
林黛玉嘀咕一声,躲回后院找林蕴。
“三妹妹成亲之后不大与我们来往,这卫若兰来做什么?莫不是三妹妹出事了?”
“不会,三妹妹是个拎得清的,她不与我们来往大约是怕我们为难,卫家在朝上不比当年,怕是听闻大朝会,来打听消息的。”
林蕴手上拿着匕首,用竹子削出另一把玩具匕首,又用纸细细打磨上面小刺。
“巧姐儿过来。”
问过奶嬷嬷,才知道原来刘姥姥早两年就给起了巧姐儿的名字,林蕴便顺着改口。
林黛玉看两人这般自然地舞刀弄剑,悄悄后退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