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1 / 1)

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卌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事来,必定不是善类,总有别的错处等着,届时拿了一并处置,总归逃不掉。哪里就用你去找,这满天下的男儿都是摆设不成?”

  别人是不是摆设不知道,贾家那几个还真是摆设。

  林蕴撇嘴,没说话。

  林如海知道她听进去,继续道。

  “为父只有你们两个女儿,必不会强求你委屈,此事定会给你个交代。你聪慧自强,万事都亲力亲为,还要我做什么?”

  平心而论,林如海确实有些空虚。

  两个女儿都不算是在他膝下长大,小女儿好歹养了几年,大女儿只相处几个月。好容易在京城重聚,女儿却都已经长大,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亲近,就连遇见事端也能自行处理,让他这个父亲毫无用武之地。

  最可恨的是,大女儿的女婿都提前找好,还是程家认可过的。若非他来得快,小女儿也被人定下,还是那等顽劣不堪的浊物,更更可恶!

  如今除了办好差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到父亲责任,看着两个孩子平安顺遂。

  林黛玉心思细腻,察觉他心态变化,红着眼眶上前。

  “父亲这是说的哪里话,若没有父亲,我和姐姐如何能这般闲逸?”

  经历过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无助,林黛玉最能明白其中差距,久违落下眼泪。

  林蕴看不得煽情,忙道。

  “罢了罢了,正愁事情没有进展,父亲插手再好不过。只是一样,若查出来定要告诉我。”

  “这个自然。”

  林如海含笑答应,心中增添几分老父亲的满足。

  程潜一个人终究还是慢些,随着林如海插手,京城众人突然发现,最近被抓住的纨绔公子多起来。

  今儿这家公子聚众演乐,明儿那个少爷强娶婢女,后日又不知道从哪揪出来个逼良为娼。

  原本只是林蕴不甘心放弃,想要将贼人捉拿,却意外捉了更多贼人。她听说后当即去找林如海,表示她的事情不着急可以放在最后,尽管放手去捉别的恶霸。

  满朝却都以为林如海从江南回来闲的发疯,将视线盯在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事上。

  “林大人,今日下朝早,又要去哪捉奸啊?”

  自家派系的人不明白他想干什么,敌对的派系更是以为他失了圣宠,刚下早朝就拦着人嘲讽。

  偏林如海一本正经,丝毫不觉被蔑视。

  “民风不正,自然要以上位为表率。如今朝中多尸位素餐、仗势行凶之徒,将他们揪出来,才好给那些真正的饱学之士机会。”

  如此咬文嚼字,听的对面诸人哈哈大笑。

  “好好好,果然是探花出身,文雅正直。那你就接着去忙吧,看看今天被抓住的人是谁。不过是谁也不重要,都是些小事,三五日就放出来,辛苦你白忙一场哈哈哈哈。”

  一行人笑着走远,没看见林如海眼中讽刺。

  民风败坏至此,他们还当做是小事,难怪朝□□烂不堪。

  哼一声,自去探查。

  诸如公子强娶婢女,众人都不当大事,可林如海突然盯上,官位又足够高,几天内往天牢里投了不少人。

  虽只关押几天,却耐不住丢人,更有家中长辈舍不得儿孙吃苦几番求情保释。谁料皇帝也向着林如海,竟在朝堂上将那些儿孙被关押之人点名斥责,并发下圣旨视情节轻重关押责罚,少则十天,多则数月,亦需出钱赎回。

  那些公子哥嚣张的被关进去,哭喊着被放出来,交了钱还要挨家中训斥,事了还有狐朋狗友嘲笑。竟果真令京城大除污秽之风。

  至此,林如海成了糜烂之家的公敌,亦成为那些正直家族的恩人。直到九月中旬他奉旨再下江南,才稍有缓和。

  城郊某处亭子,四五个男人揽着歌姬舞姬,伴着靡靡之音醉生梦死。

  “姓林的老东西可算是走了,被抓两次都把我吓出病来,我爹刚放我出门,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说完连饮三大杯,舒服长叹。

  在他边上的男子也笑。

  “可不是,我虽没被禁足家中,也是听见他的名字就赶紧跑,可谓是闻风丧胆啊!”

  怀中陪酒女笑得花枝乱颤。

  “月余不见,赵公子也会说成语,难道是去读书了不成?”

  那男子一把捏在她腰上,满意听着娇吟。

  “被关在书房半个月,猪都会念几句,竟敢嘲笑本公子,看我怎么罚你。”

  说完丝毫不顾大庭广众,直接压下去。

  正到兴起,突然听人喊道。

  “林如海来了!”

  一众纨绔猝然惊醒,来不及细看,丢盔弃甲仓皇乱逃。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1-29 20:00:41~2022-01-29 23:30: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虫虫与萌萌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1章

  江南路远,数日来回全无可能,林如海并未回京,却命人传来消息。

  甄家罪犯欺君、收受贿赂、仗势欺民等多种罪责,人证物证俱在,一应呈交到皇帝御前。

  其他罪责或有商讨余地,却有欺君僭越之事无可辩驳。圣上大怒,当即下判甄氏抄家流放,林如海全权监管。

  消息迅速在京城扩散,林府第一时间禁闭府门,任凭谁来上门拒不接待。程潜寻个借口告病,直接连人都找不到。

  督察院剩下右佥都御史陈大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一问摇头三不知。

  “江南?没去过。”

  “甄家?不知道,不认识,皇上没叫我去办。”

  “卷宗?我是督察院又不是户部吏部,拿人问责该去找刑部,跟我有什么关系?”

  “等下。昨天你儿子是不是喝花酒了?正愁找不着,你来了正好,把你儿子送过来,不然我就亲自去抓人!”

  三五个人结伴去督察院询问,被陈大人追出来。

  “别以为林大人不在京城,就没人负责,我还叫人盯着呢。凡有民风败坏之事,谁都别跑!”

  闹上三五七日,他们知道陈大人也不是好惹的,再没人去督察院,满腹牢骚求情写成奏折送到御前。

  经过南安郡王之事,皇上已有经验。打开奏折首页,瞧着情况不对直接放到旁边,攒上一箩筐就命人抬到太上皇床前,念给他听。

  可怜太上皇略有恢复,刚能饮水吃饭,被奏折上阴阳怪气与痛哭流涕气地砸碗。

  “混账,混账,查,查!”

  他们自认属于太上皇一脉,写给皇帝的奏折自然别有用心。谁料被转送到太上皇面前,别有用心错了人。等他们知道为时已晚。

  太上皇年事已高,又几番惊吓恼怒,大病过后想要干预政事也精力不足。再看这些奏折更觉满朝文武都在与他作对,气恼之下索性将所有的权力放给皇帝,闭门养病。

  甄家之事遂成定局。

  抄家圣旨下来,程潜突然病愈,与陈大人商量着举荐数位朝中子弟,皆能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