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站队 顾家百年,可切莫毁在她这儿了。……(1 / 1)

清欢百味 棠岁 254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38章 站队 顾家百年,可切莫毁在她这儿了。……

  裕州距离京城不算远, 在马车上摇摇晃晃了几日,姜沅一行人就快到了。

  临近裕州的时候已是接近黄昏时分,顾三夫人在是加快速度赶在关城门进城还是正常行进, 到时候在附近的客栈住一晚之间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快些赶路吧。”

  坐在后一辆马车里的姜沅忽然感觉车速加快了不少, 连原本平稳的车身都颠簸了起来。侍画不禁皱了皱眉头,刚要撩帘子去问车夫, 姜沅止住她:“这会儿快到晚上了,想来是要加快速度赶着进城。”

  马车便一路疾驰,总算是赶在傍晚的时候到了城门前。姜沅撩起帘子去看, 高大巍峨的城墙在暖黄色的光线里显得格外温暖, 门上的“裕州”二字古朴厚重, 没入城墙的阴影之中。

  车速渐渐放缓。门口的侍卫见到车马上前来, 再仔细一瞧, 原来是顾家的马车,顿时就笑了起来,和车夫热络地寒暄了两句, 随意查看了一下便挥挥手放行了。

  车子又行驶了一段路, 穿过几条街巷,总算在顾家门前停了下来。车里坐着的侍书侍画先跳下马车,随后伸手来扶姜沅:“少夫人当心些。”

  姜沅下了马车, 正好见前头的顾三夫人也刚刚搭着卢妈妈的手下来。她走上前去,顾三夫人对她一笑, 颇有几分感慨:“大半年没回来了。”

  姜沅笑着附和:“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她上一回来,还是和顾辞舟成亲那会儿呢。

  转眼就六七个月了。

  进了府又换了轿子,一路摇摇晃晃地到了垂花门, 方才下轿穿廊入屋,去拜见顾老夫人。而后男女各自分开,顾辞殊顾辞雍两个去见那些叔伯兄弟,姜沅和顾三夫人就留在老夫人这儿和诸位姑嫂妯娌相见。

  人一多,不管是不是有那么几个木讷不善言辞的,气氛也总归是热热闹闹的。姜沅被七婶三姑几个素来活泼喜闹的年轻姑娘媳妇围着说笑,手边的茶盏换了一盏又一盏,时不时便笑得个前俯后仰,真真是热闹到了极点。上首的顾老夫人笑眯眯地看着她们,转头和坐在左手边的顾三夫人说:“这些年轻孩子就是精力旺盛。”

  顾三夫人道:“可不是?个个儿都这般活泼,真是叫人看着就心情好。”

  她们这一圈坐的媳妇儿都是年纪大些的,最年轻的孩子也有十三四岁了,看着那边热热闹闹的年轻大姑娘小媳妇,心里不免就有些一代人看一代人的感觉,又是羡慕又是欢喜。

  顾老夫人笑一笑:“老三媳妇儿,我有些晕,进去歇一歇,你扶着我吧。”

  一听顾老夫人有些晕,顿时这边的媳妇婆子全都一脸紧张地向前倾了倾身子;那边姜沅那一圈也不闹了,个个都挂上了一脸恰到好处的担忧看向顾老夫人,纷纷开口问询:

  “娘,要不我也跟着进去照顾照顾?”“祖母您还好吧?”“是不是屋里太闷了不透气?”“要不要请祝大夫来看看?”

  顾老夫人摆了摆手:“没事,没事,就是可能这屋子里火盆点多了,人有些发晕犯困而已,你们不用大惊小怪的。老三媳妇儿陪着我进去就行。”说着,她扫一眼顾三夫人。

  顾三夫人在方才老夫人第一遍开口吩咐她的时候就已经起身站到了顾老夫人身边,这会儿便直接搀上了顾老夫人,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进了内室,坐到炕上去。

  她还没开口表示关心,就听见顾老夫人已经慢慢悠悠地开口了:

  “我听说,老三在京城里似乎是站了队……”

  顾三夫人脑中一凛,登时就明白了顾老夫人方才说的“晕”只怕是装的,为的就是单独和她谈上一谈,也清楚了顾老夫人的意思——累宦之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顾三老爷在京中的站队自然也会影响到其他顾家子弟的选择,进而影响到顾家日后的兴衰荣辱。

  而且,顾三老爷还是他这一辈里爬得比较快的那个,他的儿子顾辞舟也是个看着极有前途的青年才俊。

  因此,顾三老爷的站队就愈发重要了。

  可偏偏顾三老爷胆大包天,竟然站了立储之争的队;又脾气古怪,甚至都不曾和家里多通通气,只简单说了说就自己做了决定。上一回回顾家的时候顾老夫人不说,可能是因为还没接到其他几个顾家子弟传回来的消息,也可能是因为正逢舟哥儿娶亲,不好扫了众人的兴致,不过这个原因这会儿顾三夫人已经没空深究了,她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忐忑地等着顾老夫人的宣判。

  ——其实说实话,站队这事儿顾三老爷也就是当时和她随口一提,还提得不清不楚的,她还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他做了多么大胆的事情。刚知道的那会儿她当即就是两眼一黑,几乎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一家被贬到岭南或是流放千里的结局了。

  但是她也不能说什么,不能做什么。顾三老爷做都做了,事情已经再无转圜的余地。夫妻一体,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和他一起走下去了。

  顾老夫人沉吟片刻。

  顾家诸多子弟中,在京城的、升得最高的便是顾三老爷一个,但是在外,还有比他官更高的,便是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顾三老爷站队前,自然也向他们各修书一封,表明了意向。

  虽说顾三老爷站队的确是以顾念师恩为主要原因,但顾三老爷也不是那等蠢笨无知之辈,不至于拿自己乃至全族的荣华富贵甚至身家性命去赌博。他倒也仔细分析过大皇子二皇子的优劣之处,除了满朝皆知的大皇子有嫡出身份、有文昌侯在身后支撑,二皇子有受宠的生母、有定国公在身后支撑之外,顾三老爷倒是还分析出了一点东西。

  毕竟当初的“天纵奇才”不是白叫的。

  顾三老爷与如今专门教授二皇子四书五经的老师傅大人很有些交情,因而它也就从这位傅大人口中打听出来,二皇子性格类当今圣上。

  当然,这话一出,不免让人想到当初刘盈和刘如意的争斗。可当今皇后并没有汉朝吕后那般的才智与权势,反而是定国公的势力比文昌侯要大些,现下满朝文武多支持大皇子,也不是因为文昌侯的施压,更多的是看重了一个“嫡”字而已。更何况,如今大皇子二皇子的性格恰恰是和那刘盈刘如意反过来的——大皇子骄傲刚烈些,二皇子沉稳儒雅些。

  如此一看,其实二皇子手里握的筹码更多一点。只是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等他们二人长成,再看这些筹码加在一起究竟压不压得过一个“嫡”了。

  顾三老爷信中言辞恳切,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一面担忧一面又渐渐被他说动了心思。兄弟几人信件来来往往,最终在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半忧心半期冀的默认之下,顾三老爷站了队。

  而这些,顾大老爷和顾四老爷在后来自然都一一告诉了顾老夫人。

  顾老夫人如今忧心,不过是为着这立储之争实在太过凶险,赢者鸡犬升天,败者尸骨无存。纵然有富贵险中求一说,可他们顾家如今也是一方大族,就这般培养子弟入朝为官,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也没什么不好的。

  并不用追求什么锦上添花。

  但是顾三老爷卷进了立储之争里站了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顾老夫人再无奈,还是只能应下。

  她接着说:“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唯有让他万分小心了。千万让他记着,顾家今后的荣辱,全系在他和舟哥儿身上了,一定要谨慎。”等大皇子二皇子长成,顾三老爷年纪也大了,顾辞舟也应该已经起来了,成为最能接近皇子们的那一批年轻些的官员。

  顾三夫人也是面色凝重,连连点头:“媳妇记住了,定会好好转告夫君和舟哥儿。”

  顾老夫人轻叹一声,偏过头,又想了想,似乎找不出什么再能叮嘱的了,只能挥挥手让她退下:“好了,你出去吧,我歪一歪。”

  顾三夫人轻声应了,行过礼退出去。屋里顾老夫人闭上眼,又一次长长地叹了一声。

  只希望老三这次的站队不要出错吧……顾家百年,可切莫毁在她这儿了。

  “明日开始,我每天多念一卷经。”

  顾老夫人淡淡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