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以前不都是高尚书高坚骂他吗?(1 / 1)

帝月谋 浣水月 125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一回 ,以前不都是高尚书高坚骂他吗?

  京城百姓早就议论汪翰与冯昭成亲不足半月和离的事,有人说冯昭善妒,因容不得汪翰纳妾和离而去,然后京城亦有另一派人说冯昭之所以和离,是无法在汪家立足。

  但被人一件又一件借着大朝会说出来,让汪德兴怒火燃烧,他虽猜到许会被人弹劾,没想人家会知晓得如此清楚。

  “汪大人,你女儿、妻侄女、儿子或加害、或逼迫新妇,此事件件属实。大理寺少卿冯崇文与冯大娘子之母余氏,担心自家姑娘被人害了性命,不得不提出和离。冯家从未讲过你汪家的一句半句不是,反倒是你们,在满京城地放出流言,诋毁一介弱女子,说人家犯妒。换成各家为人父、为人兄的文武百官,自家的女儿、妹妹嫁到这样的人家,小姑子、表姑娘甚至是丈夫都连番加害,谁还敢在这样的人家待下去?”

  高固带头一弹劾,御史们抓住汪德兴的错处,又弹劾他的女儿用巫蛊之术诅咒新妇。

  在百姓谈论汪冯成亲不足半月和离的奇事,几乎一边倒,俱挖安乐伯府的阴私、丑闻。

  陶如兰从汪德兴手里接过了伯府打理权,更是于前一日领了晋封安乐伯诰命宜人的圣旨,五品宜人、右夫人,与胡氏一样的嫡妻身份——并妻。

  她打理伯府后,率先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将各处管事都换了人,该发卖的发卖,该处置的处置,便是胡氏几家陪嫁铺子上的管事都换上了新人。

  汪词以往奉承着汪诗,立马转身奉承起汪琴来。

  汪诗知道自己会被退婚,想阻止来不及。

  现下,胡氏、汪翰、胡秀秀三人都被禁足在朱榴堂,这原是三进的庭院,如今便有两重看守的仆妇,这都是陶如兰拿了自己的积蓄从牙行新买来的,她手里握着她们的身契,又因新来,更是想讨好陶如兰,尽职尽责,连一只猫都进不了朱榴堂的寝院。

  三月二十六一大早,汤夫人与媒婆上门了。

  陶如兰听汪德兴提过汪诗的婚事,令仆妇将汪诗唤了过来。

  汪诗看到汤夫人,想到胡氏的处境,再看到府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她身边的丫头都被陶如兰给换了,为了对付他们,陶如兰也是下了狠手,把胡氏母子亲近的人全给换了。

  汪诗唤了声“汤伯母”,双膝一跪,“求你了,别解除婚约,诗儿哪里不好,往后我改,我改好不好,汤伯母……”

  她怕,她依稀听府里的仆妇们议论,说汪德兴还有意与彭善联姻,她不要嫁给彭善。胡秀秀是逃脱了,可她却被推到了风尖浪口。

  陶如兰故作大方地道:“汤夫人、张媒婆,请喝茶。”

  汤夫人并不看好陶氏,以前还以为是好的,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陶如兰是个庶女,就长陶公有美名,到底比不过嫡女。

  汤夫人道:“今儿我们来,是来退亲的。汪家四姑娘盗用新妇嫁妆,这等品性,我们汤家实在不敢娶回去……”

  汤家以这道理退亲?

  汪诗道:“汤伯母,盗用冯氏嫁妆的不是我,是……是我大哥,为什么要算到我身上?”

  “他拿出那么好的字画,你没问过来路?”

  汤夫人问出口,汪诗沉默。

  “你明知来路不正,还要收下,这是无知。若知来路而收下,则是无品。无论是不知轻重,后者是品行不佳,对你这样的姑娘,我们汤家委实不敢要。想来,还有旁人的人家是喜欢你这样的罢,但我汤家正正经经的书香门第,不敢自误名声。”

  汤夫人这话说得很重。

  安康长公主都出面庇护冯家了,而汪家名声一落千丈,满朝文武一边倒,她可不趟这浊水。

  她还听说,高老夫人使了媒人求娶冯家大房的二姑娘冯晚,两家现下已换了庚帖正在议亲,只等合了八字就要文定。

  她家老爷说了,冯家大房绝非寻常人家,和离的姑娘都有人争着求娶。

  汤夫人自上回去了新宁伯府,与章夫人问了个明白,心下就有了悔婚之意,却又怕被人说道,一直拖延未决,从章夫人口里知晓不少汪家的脏事,越发拿定主意要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