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下)
平阳一案, 转眼已过将近半月。
时间一匆匆如白骥过隙般快速过度到整整十一日后。
松阳县内,大清早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正有车马走卒相继于人群中走过。
这个时节里, 正是州府秋围开始前夕,官道和城门口每日都有来往的行人和书生,连那寻访城门领的工作都瞧着忙碌了许多。
“磨剪子修刀——走一走瞧一瞧咯——”
“阳春面, 老爷们吃一碗阳春面,热腾腾的浇头香的很——”
“脂粉盒子,蔷薇硝, 茉莉油,对姑娘家皮肤好的——都瞧一瞧吧——”
松阳地处江南,却又贯穿往来于松江府的各个州府衙门的商客。
朝东, 是一条极长的官道, 多有通向江宁, 松江, 杭州多地的押运官银,各大票号的马车经过, 这带起了本地的繁荣,使这小县城里也焕发了一丝别样的城际交接之风。
距离街市不过半步的探案斋楼下。
卯时一刻。
距离闹市尚且有段距离的小楼。正对着一面支开窗户的地方,一双手和一个倚窗而坐的身影正在低头早起练字。
那手生的极瘦冷冽,每个指节都有着似稳重端方之感。
大清晨的,外头露水还重的很, 他看样子却已经起身许久了。
自打来到松阳后,每天早上外头天光初亮,他便起床洗漱, 督促段元宝起床,又十分自律地坐在这儿练一早上字。
练字这种事,是他自童蒙时代学字就留下的个人习惯。
到如今已这个年纪,一日没有荒废过,这也造成了造就了如今他这身学问。
这字最初印在纸上,是很漂亮的小楷,但那手的主人写了几笔,却有些不合心意般换了个写法,换成了惯用的行书。
那行书,填的是一首《神童诗》。
这个过程,那双手的主人完成地一丝不苟,写完后,他却久久地带着丝回忆般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之上的诗。
大清刑事犯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