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狠狠的瞪了一眼身侧犹如木桩子似的陌苍。
都怪你!你家主子不靠谱,你也是个不靠谱的!
陌苍被小丫头一瞪,颇有些无语,心里只能默默腹诽,你瞎担心个啥?两个女儿家还能出了什么事不成?
两个女儿家确实出不了什么事,既然今天偶然遇见了,夏婉柔索性把能说的都说了,卫瑶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你自己一个人在别院里住着?”
太可怜了,想当年将军府是何等的风光,如今不过是两年的时间,已经是沧海桑田。
“哪里就我一个人了?程嬷嬷和容叔不算啊,锦儿不算啊?家里热闹着呢,更何况还有圣上拨过来的几个侍卫,安全什么的都不用担心。”
夏婉柔这话说的绝对真心,奈何到了卫瑶的耳朵里变成了对她的安慰。
“我我能不能去看你?”
“能啊,非常欢迎,你哪天想出去玩了,就去别院住几天,跟我作伴儿。”
卫瑶破涕为笑,“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我带着蓝妹妹,一起去你家住着!”
从文渊斋下了车之后,蓝书遗轻车熟路的到了太师府,门外的小厮见到这位爷惊讶极了。
“二公子,您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是小六子啊,这可是我家,什么时候回来不成?”
“小的不是这个意思,您这也没提前来封信啊?”
这要是搁在往常,可是府里先收到信件,过个几天才会见到这位二公子的,他们已经习惯了。
“这次是路过,一时兴起就回来了,府里谁在家?”
“回二公子,老爷和大公子上朝去了,老太爷如今在书房,夫人和三小姐在后院呢。”
蓝书遗挑眉,哟,这是都在呢?
“那成,你忙着吧,我自己进去就行。”
蓝书遗朝着小六子挥挥手,直接去了书房,这都大半年没回家了,得先给自家爷爷请安去。
蓝家二公子的到来,顿时让蓝府上上下下如同遇见喜事一样,没出半天就彻底热闹起来了,厨房去采买的嬷嬷身上揣着银子,兴高采烈的跑了出去,属于蓝书遗的雅阁小筑里更是热闹非凡,小厮一个接一个的收拾屋子,跟过大年一样。
书房之中,蓝太师询问了他这大半年来的经历,这才说道了正事上。
“这次回来,为何没有事先写封书信?”
“爷爷,这次来的匆忙,没来得及”
“说实话!”
这小子还想蒙他呢?也不看看自己是谁,嘴上还没长毛呢就敢撒谎了。
蓝太师那睿智的双眼一厉,为官多年辅佐过两任帝王的气势就立刻释放了出来,偏偏对面的蓝书遗跟个没事人一样,依旧是我行我随的站着,脚下的地方都没换一下。
“爷爷,您现在可虎不住我,孙儿已经长大了。”
蓝太师一噎,瞪着眼睛看他,“别给我打马虎眼,怎么这个时候进京了?你师父那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嘿嘿,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您老人家,谷里出了几个叛徒,我奉师父之命出来看看,没想到一路就到了家门口,您说我这么孝顺一人,能不进来看看吗?”
蓝书遗上前一步,绕过书桌到了蓝老爷子的身后,开始给他捏着肩膀,极尽讨好之意。
“没受伤?”
蓝太师不信,这小子一近身就闻到一股药味,定是在京城养伤呢。
“没”
“嗯?”
第53章 不好卖的鸭蛋
“身上是真没外伤,就是最近不宜动用内力。”
“那就在家休养个几天,让管家去请赵太医给你把把脉,务必养好了再出去。”
自家的孙子自己疼,一听到受伤,蓝太师心里就升起了一股担心,语气不自觉的轻了许多。
蓝书遗笑了笑,“爷爷忘记了?我本身就是大夫。”
“哼,跟着你师父学了这么多年,我虽然不知道你医术的深浅,但以前可从未在你的身上闻到过药味。”
蓝太师对于“大夫”二字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无论是好大夫坏大夫,起码长时间跟各种药材打交道,身上应该有药味才是,以前他可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家孙子身上散发着药味。
蓝书遗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他每年回家之时,为避免泄露自己出自太师府的事实引来江湖人,特意带了祛除药味的香囊掩盖住,却没想到让爷爷误会了。
而这次在京郊别院养伤之时,他见陌苍的医术很好,开的方子很是对症便没有将自己的医术表现出来,是以如今除了谷中以及见过他面目的江湖人,还真无人知晓他高超的医术。
不过既然家中无人生病,不知道也无妨。
蓝书遗一边按着蓝太师肩膀上的穴位,一边目光朝着书桌上看去。
“还是爷爷您最疼我了,那就请太医来瞧瞧,咦?这是什么?”
只见蓝太师的书桌上,端端正正的放着一本书,上面写着“《少年包青天》”几个大字。
好熟悉的名字!
那丫头不是说还没印刷吗,怎么自家爷爷的书桌上就有了一本?他莫不是被骗了?嗯应该不会,那丫头没有骗人的必要。
蓝书遗带着疑惑拿起那本书,打开来看发现里面的故事竟然和他今天看的不一样,第一页的下面赫然写着《高丽太子案》。
不一样,确实不一样,他记得今天看的那一本写的是《血祭坛》,瞬间明白过来,敢情这还是好几个故事呢。
蓝太师见他拿起了话本,笑了笑。
“这是一个关于破案的话本子,虽然语言有些白话,没什么文采可言,但胜在故事新奇,而且断案细节处理的十分缜密,倒是可以在闲暇之余打发时间。”
除此之外,蓝太师还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其他的东西,比如包拯在两国相交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人命关天,岂可错杀,这种赤子之心是作为一名刑部官员应该有的品质,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正道之人,固执的只相信真相只有一个。
而公孙策和八贤王就不一样了,八贤王则选择了“利”,这里的“利”当然是指对于朝廷和江山而言,他和公孙策心里都有潜在的栋梁之才的风范,懂得趋利避害,为整个国家考虑,有很大的大局观念。
可以说,蓝太师对于这位文渊先生是十分看好的,如此一个把故事情节写的这么精彩之人,想必入仕之后必然会给如今陌国的局面带来冲击。
蓝书遗惊讶的看了一眼自家爷爷,发现他眼中带着一股欣赏更加疑惑了。
“爷爷,您对这话本的评价有些高。”
他家这位老爷子辅佐过两任帝王,并不是什么酸儒书生老学究,反而豁达的很,为人处世自有一套章法,几乎什么类型的书籍都会看,有时候会是游记杂谈,有时候会是农书,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