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章(1 / 1)

我靠种田成了团宠 陈小胖66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其中。

“伙计,《上错花轿嫁对郎》的话本子是今日出售吧?”

“是今日,都在这儿呢,客官您要几份?”

“给我来一本,多少银子?”

“承蒙惠顾,十五两银子,您拿好!”

“咦?十五两?怎么便宜了?”

想当初,《少年包青天》系列的断案话本卖出去了二十两银子的高价,他们还以为文渊先生的话本子都是一个价钱呢,没曾想竟然便宜了五两。

东子一边收银子,一边耐心解释起来。

“这话本子和话本子也是不一样的,文渊先生说了,断案的话本子费心神了些,因此贵上许多,不过这才子佳人的故事就简单多了。”

“原来如此,文渊斋的书籍果然是童叟无欺。”

“哈哈哈对,而且这次的话本子原本就在报纸上连载了许多,因此价格上就定的便宜了些。”

“对对,是这个道理,不过这报纸上还没有迎来结局,我还是买本一睹为快吧。”

那人拿到话本之后很是高兴,迫不及待的找个地方读了起来。

报纸连载有报纸的优点,也自然有缺点,如今想要连载完这部话本的所有内容还需要一段时间,毛掌柜将这个时机掐算的刚刚好,断章断在了关键处,因此今日有不少人来一览究竟,打算看个痛快。

不多时,文渊斋的门口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多都是冲着新话本子来的。

“伙计,如今文渊先生去写别的故事了,那《少年包青天》的故事还会继续售卖吗?”

这话是一个学子问出来的,他也是《少年包青天》最早的一批读者,相比起其他的故事,他更喜欢迷雾重重的破案故事,因此才有此一问。

东子早就料到有人会问,笑呵呵的回了话。

“客官不要着急,咱们文渊斋每月都会推出异步新的断案故事,刚好三日后就是《少年包青天》下一个故事的售卖日,您到时候来买即可。”

“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

这一消息传出来,众人顿时哗然,心中也有了盼头。

第265章 我想起来了

才子佳人类的故事固然精彩,但是给大家带来的新鲜感完全不能和《少年包青天》断案的故事想比,毕竟之前《东厢记》一类的话本子太多,让大家产生了一丝丝审美的疲累感。

此话一出,众人的反响远远要比其他话本子出售更震撼人心的多。

文渊斋门口原本就热闹无比,这下更是捅了马蜂窝,一时之间笑声激动声一片。

而这边的嬉笑声传到了空气中,毫无阻挡的传到了附近的茶楼以及酒楼里,引起了许多赴京赶考才子们的注意。

“他们在做什么?”

“什么事情这么激动,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吗?”

一个四四方方的茶水桌上,此时做了两个头戴纶巾的才子,他们的视线落在楼下兴奋异常的人身上,眼中带着深深的疑惑。

两人话音刚落,身边前来送糕点的伙计便搭上了话。

“两位客官是来京赶考的学子吧?第一次来京城?”

“咦?你怎么知道?怎么看出来的?”

两人疑惑的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这可是他们在京城的布衣铺里买来的,穿戴和京城众人一模一样,而且口中说的还是官话,完全没有口音,到底是哪里被人给识破了呢?

那伙计嘿嘿一笑,露出了上下两排洁白的大牙齿。

“两位客官,这楼下是咱们京城中最出名的文渊斋,您二位之前读过《少年包青天》这本关于断案的话本子吗?”

两人闻言点了点头,其中一个身穿紫色锦装的人问出了口。

“读过,那书中的故事是相当精彩,我们镇上原本是没有卖的,还是托朋友在景家的书肆里带回来的,不过这跟底下的文渊斋有什么关系?”

他刚刚说完,坐在此人对面的好友便露出了震惊的眼神。

“我想起来了!记得话本子上写着是文渊先生所作,而且话本子的后面还印刷着文渊斋的字迹,难道这书是出自文渊斋?”

“哎,不对啊,那不是景家书肆里的话本子吗?”

两人讨论间,便见茶楼的伙计昂起了头,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嘿嘿,这位客官说的对极了,《少年包青天》原本就是咱们文渊斋的话本子,当时景家家主前来商谈生意,一下就看中了这话本子的潜力,这才和文渊斋的毛掌柜定下销往各地的生意的。”

伙计很是自得,就连“咱们”都给用上了,在外地的学子面前似乎是抬起了头。

那二人闻言愣了半晌,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以往我们只顾着看故事了,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这文渊先生当真厉害,这话本子在京城之中竟然如此受欢迎呢?”

伙计笑了,“可不是吗,文渊斋每个月都会售出文渊先生新的话本子,这样的情况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了,这《少年包青天》的故事如今已经连载了五本,本本都精彩非常。”

“什么?!已经到第五本了?”

“这景家书肆才到第三本而已啊,我在来京前才刚刚收到话本子呢!”

第266章 容夫子

而且还没来得及看。

二人十分惊讶,彼此对视一眼,再次看向楼下文渊斋的目光,就变得无比火热起来。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买到最新的两本话本子了?”

“是啊是啊,都怪我们二人,科考前就顾着看书了,也没出来逛一逛,竟然错过了这么重要的信息!”

“也不知道文渊斋现在还有没有《少年包青天》以前的话本子?”

望着楼下无比火热的铺子,二人的眼睛由刚才的漫不经心,顿时变成了肉痛。

这么多人围着买书,现在估计没了吧?这些人里会不会和他们一样,有很多外地来京赶考的学子?

茶楼伙计见二人如坐针毡,放下手中新鲜出炉的糕点,赶紧出声安抚。

“两位客官不用担心,楼下的这些人是来买文渊先生其他话本子的,《少年包青天》的话本子一直都有存货,两位不要着急。”

“真的?”

“真的,待你们喝完了茶,等人少了下去买便是。”

两人顿时放了心,不过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刚刚喝茶时还事不关己,眼下确实带上了一丝丝火热。

“赵兄,咱们稍后下去的时候,也买一本如今新出售的话本子吧?看起来故事很吸引人的样子。”

“说的是,在咱们镇上,我还没有见过如此盛景,这里不愧是京城。”

他们怕下去晚了,文渊斋那些仅有的一点存货被人给买了去,如今科考已经完事,他们看些话本子也不妨事。

上河村,学堂。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大家都回家吧。”

“夫子再见~~~”

临近傍晚,容卿收起桌前的戒尺,把一本《论语》拿起,和十几个学生告别之后便出了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