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1 / 1)

我靠种田成了团宠 陈小胖66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出来的楹联便是出自于此,话本中不仅有对联还有谜语,更有好看的破案故事。”

“什么?不仅有对联还有谜语?难道是个专门将谜语的话本?”

“掌柜的,我没听错吧,你说有破案的故事,那又是什么?难道话本的主人公是个捕头?”

毛掌柜笑而不语,侧了侧身子将位置给让了出来。

“这个嘛不可说不可说,倘若大家感兴趣可以先看后买,只要不把话本带出我这文渊斋,看多久都可。”

可以说,他是对手里的话本是信心十足,就连他这个看话本无数的人也被吸引的爱不释手,更何况是别人?他相信,但凡看过一两页的,必定会掏钱把话本给买下。

想到这里,毛掌柜脸上露出一个狐狸般的微笑,深藏功与名(划掉)。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对他手里的话本产生了兴趣,一个两个的都进了文渊斋,打算看看这既有对联又有破案的话本,到底是讲的什么。

人群之中只有少数人,还站在门口凝眉思索,纠结着如何对出下联。

东子将门外几人的反应收入眼底,颇有些着急。

“掌柜,他们这些人万一对出下联来怎么办,您不是说这对联并不是很难吗,难道我们真给纹银十两?”

“呵,先别着急,让大家对下联只是个噱头而已,最好的下联在书里,只要他们看了话本,再好的下联都对不出来了。”

倘若这上联张贴出去一到两天,必然会有人能够对的工整,也能得到纹银十两。

但是毛掌柜给过大家机会了吗?完全没有啊!

为什么呢?因为这则对联就在话本的第一页上,但凡掀开书看的人都能看到。试问当有人看到最好的下联之后,还会再想出其他的下联吗?

这就好比是在吃饭,当你第一口吃到最香的猪蹄,然后将猪蹄撤了让你只吃清炒小菜,那就只会感觉小菜寡淡而无味了。

东子起先不是很懂,然而很快,他便明白了掌柜的用意。

只见第一个进去的那位书生从最显眼位置上拿起一本话本,视线朝着书封看去。

“《少年包青天》?这话本的名字有些奇怪啊,难道主人公的名字叫包青天?这名字起的也太随意了些!”

随即,他右手一抿揭开了扉页,只见最中间只写了一句话: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嘿,这话本先生还真是个有趣之人啊!

“署名是文渊?”

这里不是文渊斋吗,署名是文渊又是几个意思?是话本出自文渊的意思呢,还是话本先生就叫文渊?

哎呀不管了,先看内容再说,想到这里他揭开了第一页,观看正文部分。

前面的字数不多,也只是聊聊几个字概述了故事的环境而已,紧接着便上了干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竟然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哈哈!对的好,对的妙!”

第22章 一本二十两这么贵

“确实妙!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妙哉妙哉!”

不光是这位学子看到了下联,其他进来看书之人也看到了下联,顿时文渊斋里里外外所有人都知道了下联!

这可就让在门外苦苦寻思的书生们,进退两难了。

“什么?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哎呦怎么现在就说出来了呢?我这刚刚想出了一个下联。”

由于刚才进去的人太多,文瑶为了避嫌便站在了门外,听到身侧书生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位公子,掌柜不是说了吗,只要对的工整都可以获得纹银十两,你倒是把你的下联给说出来啊。”

这还有人嫌弃钱多的?

哪曾想对方却不领情,双手一拍很是忧伤。

“嗨,我是对出来了,可听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这下联就瞬间黯然失色了。”

“是啊,我也想出了一个还算工整的下联,只是意境上差了许多,倘若和书中的下联相比,反而落了下乘。”

痛心疾首啊痛心疾首!

文人一惯都有自己的骄傲,怎么可能在如此妙的下联中,让自己对出来还算工整的下联展示在众人面前呢?这不是给自己拉低水平嘛!

不干,坚决不干!就算是有十两银子也不干!

站在文渊斋门口的东子抽了抽嘴角,默默的看了自家掌柜一眼。

“您老英明。”

坑,真坑,太坑了!

有了珠玉在前,谁还敢来班门弄斧?这是把大家的路都给堵死了啊。

文瑶也听得一阵无语,“这就是书生?事可真多,自己能行自己上呗,还非得推三阻四的。”

出身行伍之家的文大小姐可是个爽利性子,最看不惯磨磨唧唧之人,心中顿时又给“书生”一类人给打了一个叉。

卫瑶的视线再次落到书斋内的那些人身上,便见刚刚说话的几人此时竟然鸦雀无声了,双眼紧紧的盯着手里的书默然不说话。

“这又是什么个意思?”

她顿时看不懂了。

还未等她想出个所以然,便见最先进去的那位书生拿着书朝着掌柜而去。

“掌柜的,这书我买了!多少钱?”

“承蒙惠顾,二十两银子。”

“嘶——二十两?是不是贵了些?祥瑞书肆柳昀居士的话本卖的如此好,四本加起来也才五十两银子,你这可比人家贵了许多!”

人家四本五十两,一本也才十二两五百文,你这一本竟然就要二十两,这不是抢钱吗?

“公子莫激动,老朽这话本值这个价钱,公子自己也这样觉得,不是吗?”

毛掌管漫不经心的反问,对于这个定价十分满意。

那位书上刚想说不买,但又被书里的内容调的抓心挠肺,难受的很。

“好,我买,不就是二十两银子吗,我给!”

说罢,他从身上拿出二十两碎银递了过去,随即拿着书急急忙忙的跑出了文渊斋。

古人读书讲究一个“静”字,但凡家里有读书人,就算是扫地都得把杂音降到最低,已经让他们养成了喜静的习惯,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

这么好的书,当然要先回家,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静静的看了!

书斋里如此热闹,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说话声,哪里适合钻研?

有一就有二,很快,第二个客人便交了钱拿书走人,紧接着便是第三个,第四个

卫瑶看的一愣一愣的,“走,咱们也进去瞅瞅,这话本里到底讲的是什么。”

嘴上虽然如此说,但卫瑶心里却不以为意。

她随了父亲的性子从小就舞刀弄枪,最是不喜欢读书,刚刚又把事情看了个全面,打心底里就给话本安上了“对联,谜语”一类,把它归到了四书五经一样的话本行列。

这种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