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的恐怕是你那师父。”
他堂堂一介太师,怎么可能如此带着江湖气息的话?路见不平也得分清楚场合,看得出利弊,这才是蓝府教育子女的规矩!
蓝书遗:“”
不,他师父才不会跟他说这话呢。
倘若真被自家师父给遇上了,他能拿个小板凳嗑着瓜子的看戏。
“说说吧,你救下的那小子是谁?”
蓝太师生气归生气,但是还没有失去理智,这个最小的孙子虽然平日里不着调,但是做事知道轻重,更何况这次打的还是林阁老的孙子林蔚晨。
要不就是救下的那小子身份不简单,要不就是这里头有些原因他还不清楚,不过他听了下人对整个事情的描述,更倾向于前者。
“那人是孙儿的朋友。”
“只是朋友?”
他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蓝书遗对上自家爷爷犀利的眼神,耸耸肩淡定以对。
“只是朋友,不过是过命的朋友。”
可不就是过命吗,两人你救我我救你,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遍了,如此想想,缘分这东西果然还是蛮奇妙的。
蓝太师微微眯起眼睛,将自己的孙儿打量了片刻,打算以周身的气势让他说实话,奈何蓝书遗从头到尾极为淡定,稳重的不行。
罢了,小辈里的事情他还是少插手吧。
“听说你今日出手的时候,专往人家脸上揍了?”
额这您也打听?
“是。”
蓝书遗已经做好了被谆谆教诲的准备,奈何爷爷他老人家语出惊人。
“打的好!”
蓝书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堂堂一介神医,似乎是出现了幻听。
两天的时间对于夏婉柔来说一闪而过,而对于那些心心念念盼着第二期《文渊斋日报》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当然,这个度日如年里,还隐藏了一个骨灰级黑粉,那就是祥瑞书肆的林如之。
一大早,他便到了书肆里,焦急的在店里来回晃悠。
“文渊斋还没有消息传来吗?”
“掌柜的,这如今还没到文渊斋营业的点呢,您稍等片刻,估计那第二期的报纸就要售卖了。”
第140章 报纸第二期销售
说话的小厮也很心焦。
他就不明白了,自家掌柜的为何偏偏对文渊斋的东西如此上心,难道掌柜也跟其他客人一样,一直盼着看报纸第二期的内容不成?
那可不行啊,祥瑞书肆还得需要您来主持大局呢,就这么明晃晃的倒向敌方,书肆的生意也怎么办?
小厮都要愁死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纯属就是想多了,林如之关心的可不是报纸里的内容,他想要知道的是文渊斋究竟是想打什么哑谜。
直觉告诉他,那毛细此时正憋着大招呢,不看出点什么来,他心里焦急啊。
“再去给我打听消息!找个人去文渊斋门口等着,待开门了买份新一期的报纸来!”
“是,小的这就去!”
小厮忙不失迭的点头,出了祥瑞书肆的门之后,飞似的跑向了文渊斋。
而此时,东子正慢慢的打开了书斋的大门,不期然遇上了许多等候在门口的学子。
“开门了?”
“开门了开门了,快去买报纸,我倒想看看那第二期的报纸怎么样。”
“在下也是冲着报纸来的,前几日看了那个什么谜语,猜来猜去愣是没猜对,也不知道这答案到底是什么。”
“这位兄台,你说的可是那个脑筋急转弯,那什么小五的弟弟说,他没有哥哥?”
“对对就是这个,哎呦可把我给憋死了,整整五天啊,我一直考虑这个问题,想出了五个答案,那文渊斋的掌柜愣是说不对!”
一说起这个,那学子就满脸郁闷,在书院的同龄人之中他也算是聪明的,却连一个小小的谜题都猜不出来,这像话吗?
刚刚打开门的东子,听到的就是几人讨论谜语的事情,早在印刷的时候得以看到答案的他抽了抽嘴角,脸色十分诡异。
他很想说一句,您没猜对,那是正常的!
“几位客官,咱里面请?”
“你们文渊斋今日还卖报纸吗?”
“卖,自然是卖的,客人您这边请。”
“那就行,我们今日就是来买报纸的!”
东子把几人迎了进去,里面便有跑堂之人帮着收铜板给客人拿报纸,而东子则是将视线落在了跟在客人身后的十几个小孩子的身上。
为首的那男孩大约十一二岁,身后跟着一溜儿的小萝卜头,个个双眼带着期待的目光,手中紧紧抓着自己的小布包,前面那人已经迫不及待的问出声了。
“东子哥,今日我们还有报纸卖吗?”
“哈哈,自然是有的,而且今日卖的是最新版的报纸,当然,你们想要拿第一期的内容也可以。”
“真的?太好了,我要最新一期的,至于第一期的也拿个十份吧!”
那男孩很是高兴,连带着他身后的十几个小孩也是喜形于色,暗叹今日又有铜板进账了,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十几天里,他们都有馒头吃,不用再饿着肚子。
毕竟有报纸卖的话,他们一天里可以得十个铜板呢,而且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领了五十文钱了!
东子好笑的摇了摇头,将十几人带到了一侧,一边分发报纸,一边不忘嘱咐他们。
“来,这是今日的报纸,你们都拿好。”
“好嘞,谢谢东子哥!”
几人纷纷拿出自己的黑色布包,一个一个的开始排队,而走在后面的一个五岁小男孩犹豫了片刻,待等到他时,这才吞吞吐吐的开了口。
“东子哥,昨日卖报纸的时候,那客人多给了几文钱,这个怎么算?”
“多给的几文钱自然是给你的,你自己留着就成,日后不管哪个客人多给银子,你们都自己收着。”
“真哒?!”
“真的。”
东子看向那男孩的目光闪过一道怜惜,他家最小的弟弟也是这般大,看起来也是如此讨喜,只是过的比他们好了许多。
东子想到这些,自然对这些人多了一丝喜欢之情。
十几个孩子谢了又谢,这才拿着装满了的布包走出文渊斋,不多时,大街上又响起了孩子们一声高过一声的吆喝声。
“卖报喽,卖报喽!文渊斋最新一期的报纸,依旧是五个铜板,大家快来看哦!”
“卖报喽,《文渊五日报》第二期新鲜出炉,上期谜底已经揭晓!”
没走几步,就有人拉住了几个孩子。
“有新报纸了?快拿来我看看。”
“还是五文钱吗?给我也来一份!”
“我也来一份,小子,给你铜板。”
“好的,承蒙惠顾,这是您的报纸,请客人拿好。”
整个京城之中,大街小巷里上映着如此一幕,有些人是冲着小故事去的,有些猎奇心理的人人对奇奇怪怪的生活小妙招很是感兴趣,而大多数人则是更关心上面的对联和谜语。
当然,还有那么一部分人则是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