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待?明明出设计图的是她嘛!
就在夏婉柔无比郁闷之极,身后传来了一道愉悦的笑声,她回头看去,便见容卿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容夫子什么时候来的?我竟丝毫没有发现。”
她那一身的内力怕是白练了。
容卿清隽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眼中闪烁着光芒。
“在夏姑娘前脚到时我就来了,这里人多热闹,姑娘没注意到我也是正常。”
这样?
夏婉柔点点头,便见旁边的人又拿出了小本子,冲着她摇了摇。
“这次水车的事情需要记录的东西太多,怕是写不到本子上去了。”
“容夫子如此关心农事,想必日后会是个好官,下个月便是考试之期,夫子可是要参加?”
容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幽暗,随即缓缓的摇了摇头,“怕是要到三年之后了。”
至于为什么要到三年之后,他也就没有再往深里说下去。
陌国的科举制度跟夏婉柔熟知的差不多,也是三年一大考,要是今年不参加的话,最快也得是三年后的那一场。
夏婉柔直觉眼前这人跟上河村有些格格不入,就连那位容氏也是如此,暗想着里面怕是有什么她不知晓的事情,毕竟据她说只,容夫子如今是举人身份,是有资格参加此次科考的。
但既然对方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她便没有打算再往深里问了,她可没有打听别人的喜好。
“那就祝夫子三年后有个好前程。”
“承蒙吉言。夏姑娘既然将水车拿出来给村子里的人用,在下便厚着脸皮问一问,这水车的设计图纸,可否让在下借阅一番?”
夏婉柔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想法,水车既然拿出来了就是要用的,倘若能够造福更多的人那是最好,她也没打算用这个去挣点蝇头小利。
“自然是可以的,回头我再画一幅,给夫子送去。”
“那便多谢夏姑娘了。”
有了水车的设计图纸,之后再做一些标注,那也是省了他不少精力。
容卿觉得,就算自己身处在这小山村里,但每每遇上夏婉柔便会有新奇的收获,似乎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两人自顾自的说着话,丝毫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不远处,有一个碎花裙子的女子,望向这边的目光带着无比幽怨,那样子像是在看一个出了轨的男人一样。
跟随夏婉柔而来的锦儿倒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其他人身上,回身之际便发现了张嫣儿的存在,见对方又是这么一副面容,顿感恶寒起来。
这嫣儿姑娘到底是咋回事?你说你喜欢容夫子你就上啊,偏偏老是跟的不远不近的,像个鬼一样,太惊悚了,她一定得跟主子说道说道!
从田地里回到别院的夏婉柔,在门口的时候又遇见了和程嬷嬷说话的容氏。
脑海之中不期然的闪过她在抖音上那将将五位数的余额,看向容氏的眼神顿时变得放光起来。
“容伯母,您今日有时间吗?我想请教您一下绣活儿。”
对面的容氏和程嬷嬷都有些惊讶,不过两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夏姑娘想要学刺绣?我日日在家无事可做,自然是欢迎的。”
“真的?那太好了,我这就拿着针线去向您请教。”
棒呆!
要是混熟了,那日后就可以和容伯母做生意了,她的抖音橱窗里便多了一个稳定的进项。
程嬷嬷怪异的看了一眼自家主子,实在不明白两个多月没碰过针线的主子为何突然要刺绣了,不过碍于有外人在便没有问出口,随即压下了心中的疑惑。
“要不小姐先过去吧,老奴这就给主子准备针线送去。”
“好,劳烦程嬷嬷了。”
第129章 卖报纸的小孩
不多时,夏婉柔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绣帕,出现在了容家的大厅之中,虽然她有着原主的记忆,但这还是第一次真实上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夏婉柔先是瞥了一眼对面的容氏是如何下针的,再结合记忆里的方法自己下手,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也就不过是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一上午的时间里,她还绣出了一朵月季花,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也总算是有点收获了。
不过在容氏这样的大拿面前,她颇为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容伯母,您看我这针法如何?”
菩萨保佑,但愿不会被批成狗屎,夏婉柔顿时有种学生见了班主任的赶脚。
容氏拿过绣帕看了看,随即颇为怪异的看了一眼夏婉柔,后者见状脊背都挺直了。
“夏姑娘手下的这月季十分形似,只不过多了几分匠心,反而少了几分灵动。”
这话说的很是委婉,然而夏婉柔却是第一时间听出了自己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没灵气,形似神不似。
她顿时老脸一红,“容伯母说的对,确实少了分灵气。”
不过心态好的某人,随即又把这份尴尬给抛到了脑后,人家这可是第一次啊第一次,能够绣成形似的地步已经很好了。
加油,奥利给!
容氏见夏婉柔大方的说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反而露出了一个赞赏的笑容。
“这绣帕虽然少了几分灵动,但夏姑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是一大进步,手艺这种东西慢慢练就是了。”
夏婉柔微微点头,虚心接受批评。
“多谢容伯母指点。”
于是乎,自这一天起,某人完全发挥了自己厚脸皮的“优点”,成了容家的常客。
只是每当她拿着绣帕走出别院的时候,程嬷嬷都用一种诡异的眼光看着她,让夏婉柔感觉后背毛毛的。
这一天,当京城里的众人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之时,走在大街上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只见每走两步,他们便会遇到一个穿得略显破旧的小孩,大的得有十几岁,小的也得五六岁,每人身上背着一个相同的布包,包里貌似放着一叠子厚厚的纸张,走起路来还带吆喝的。
“卖报喽,卖报喽!新鲜出炉的《文渊五日报》,新奇的谜语,上好的楹联还有各种连载的小故事,每个人都不容错过喽!”
“卖报喽,卖报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份只需五文钱!”
路过之人:“”
这是在做什么?
卖报又是怎么回事,还有什么《文渊五日报》,难道是和最近很是出风头的文渊斋有关?
凡事见到小孩吆喝的众人,额头上纷纷冒出了几个问号,一个赛一个的令人费解。
刚刚出门的宁浩轩和方文才二人,走在大街上被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拦住的时候,也跟大家一样一头雾水。
那小孩虽然年龄小,但是嘴甜,一上来就叫上了哥哥。
“两位哥哥,一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