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1 / 1)

穿越八零成大佬 琅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碗喝汤!”

  李心兰其实是听着生气,被女儿这么一说就给逗笑了:“妈不信她们的,阿乾都说了,现在国家允许我们干个体户呢,不然的话,也不会出那个落户的政策了。”

  李心兰是昨天晚上接了电话以后,跟徐大娘那里闲聊,她家二儿子刚好回来看望徐大娘,听说她在做小生意,顺口就说起了这事。

  李心兰当时就心动了。

  她自己是个农村户口也就算了,如果能把安幼楠办成城里的户口,去了学校也不怕会被人笑话什么柴火妞、村姑什么的。

  徐大娘也鼓动李心兰:“只管拿了户口本和房本子过去问问,问者不相欺嘛,如果能办成农转非,以后你们就是居民了。”

  所以今天李心兰才跑过来了,只是没想到事情没办,还白惹了一肚子闲气……早知道她就一个人过来了,省得女儿跟她一起在这里吃冷风。

  先前进去找政策的男子拿了一张有些发黄的报纸兴兴头头地走了回来:“同志,找到了!你看看,当时都登在报纸上了。”

  李心兰赶紧想接过那张报纸,那人却拿着不放:“把你手上那两个本子给我看看,我帮你看看是不是符合政策?”

  李心兰想也没想地刚要递过去,安幼楠冷不丁插了一句:“符不符合政策,还要看房产证的吗?”

  见李心兰的手又缩了回去,那人讪笑着把报纸递了过来:“这不是想帮着你们看看嘛,也能给你们解释解释。”

  “谢谢,我们还是自己先看看,我们能看得懂的。”安幼楠接过了报纸,一眼就在头版头条找到了那条政策。

  报纸是1984年的,原来早在三年前,国务院就下发了一个《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报纸上写得非常明确:“《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及时办理入户手续,发给《自理口粮户口簿》……’”

冤家路窄

  安幼楠默诵了几遍,把那份通知记了下来,将报纸重新折好,还给了那人:

  “谢谢你了。我想请问下,既然有这个政策,那为什么所里不给办呢?现在所里不管辖区落户这些的吗?”

  那人有些尴尬地笑了笑,看了李心兰一眼:“这个……所里管是管辖区户籍的,不过一直都没办过这个,应该是要去局里办吧。”

  有政策却没办过,是不是就像刚才那样,都是一句话“办不了”,就给推到县局里去?至于县局里办不办得了,他们这边就不管了。

  还“为人民服务”呢,明明就是在推诿!安幼楠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笑着继续问了一声:“那,请问去县局的话,要找哪个股办理这项业务呢?”

  “户籍股,应该找户籍股吧。”男子连忙答了一句,看向李心兰笑了笑,“同志你贵姓,住在哪?要不我帮你们去局里问一问这事?”

  “我姓李——”

  “妈,我们今天下午反正有时间,还是我们自己去吧,也省得麻烦别人了,让这位叔叔耽误自己的工作帮我们跑这事,那多不好意思。”

  那人也没强求,笑了笑自我介绍了一句:“我叫王绍发,就是所里的干警,以后有什么事你可以过来找我。”

  李心兰连忙谢过了人,等出了门才跟安幼楠问了出来:“小楠,你刚才……”

  “妈,我就是觉得这人有点儿说不来的味道,我们少跟他接触点儿好。”

  要说这人是真热情吧,刚才她们才进门的时候,这人可是嗑着瓜子没动弹的,这个王绍发的热情,是在后面才突然涨起来的。

  论洞悉人心,安幼楠可比李心兰要老到多了。

  虽然王绍发只是说了几句话,甚至还帮了他们一个忙,安幼楠还是觉得,这个人给她有种心思不纯的感觉。

  反正是个无关紧要的外人,女儿说啥就是啥呗。再说这种事,确实还是自己去办心里才踏实点。

  李心兰点了头,和安幼楠急急忙忙赶到了县公安局,很快找到了挂着户籍股牌子的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有人懒洋洋地喊了一声。

  李心兰连忙带着安幼楠走了进去。

  两张办公桌,一张空着,一张坐着一位男同志,正跷着二郎腿斜靠在椅子上,举着张报纸看着,哪怕有人进来,也头都没转一下。

  “同志你好,我们想问问,现在自力更生的农民是不是也能在县城落户了?”

  “自力更生的农民?”

  仿佛觉得这是个什么好笑的词一样,那人有些拗口地重复了一句,把目光从报纸上移开,等看到进来的两个人竟然是李心兰和安幼楠,拖长了声音“哟”了一声:

  “是你们啊,你们不是有钱就了不起嘛,还要转什么非农业户口,户口对你们这种钱多得烧得慌的人来说,那就是一张纸,没用的!”

  真是冤家路窄……没想到这人竟然是徐爱国,就是当初想捡便宜买杜成昆房子,结果被她们拿钱打脸的那一个!

  徐爱国一脸“你们也有今天”的得意,李心兰不

  安幼楠上前一步,护到了李心兰前面,张口堵了徐爱国一句:“钱是钱,户口是户口,转户口有用没用,是

  户口农转非有用吗?当然有用!

  现在农村担子重,要交“三提两统”,把这些税、费、提留款什么的一交完,一年到头在地里刨泥巴滚土种出的几亩粮食就剩不了多少了。

  而且每年还要出工修建水利什么的,不出工的就出钱,负担重啊!

  但是户口转到城里就不一样了,不仅不要交什么农业税、提留款,而且有单位的还能领到各种票证和这样那样券!

  李心兰和安幼楠觉得转户口有用,可想转户口,徐爱国怎么可能让她们如意?

  上次好不容易碰到杜成昆那读书读傻了的呆子便宜处理房子,半路上却被这两个人截胡,徐爱国早记死这两个人了;特别是安幼楠这个牙尖嘴利的丫头片子!

  把报纸一折,徐爱国揭开茶盖子不紧不慢地先呷了口茶:“现在当农民的,哪个不想转户口?可这事,不能说对你们有用就能转——”

  “84年的时候,国务院就出了一个通知: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及时办理入户手续,发给《自理口粮户口簿》。”

  安幼楠一字不差地把文件给背了出来,盯着徐爱国有些难看的脸色,不慌不忙地问了几句,“难道是这文件发的慢,县局现在还没有收到?

  还是说收到了,没有组织仔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