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大丰收(1 / 1)

重生之买个汉子生孩子 喵小蕊 1881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442章 大丰收

  夏天有了冰块,屋里确实凉快了不少。

  午睡的时候在床边放一块,再把窗户打开,当风吹进来的时候的,就将冰块周围凉嗖嗖的冷风吹到床上。

  有时候天气闷热,没有风,翠英或是柳姨,就会在温巧芸睡觉的时候,坐在旁边用蒲扇将凉风扇开。

  温巧芸的肚子也肉眼可见的大了起来,而最让人担心的妊娠反应却一直没有到来,温巧芸依旧还是吃嘛嘛香,人也圆了两圈。

  两位老御医每天轮流请脉,家里各种可能会用上的东西都准备上了,连小孩子的衣服,朱文旭都让人做了一大箱子。

  温巧芸不喜欢针线活,而且她做的衣服也就只到能穿的地步,以前自学的那些刺绣,更是完全拿不出手。

  而且怀孕了之后,整个人也总是懒洋洋的,很多时候都提不起精神,连地里的事情,也多是交给翠英来福两人去打理了,偶尔朱文旭再去看一下。

  所以自己给孩子做衣服什么的,那是完全没有,连念头都没起一个,直接大手一挥,掏出银票让汉子去找几个手艺好的绣娘回来。

  太子让人送来的东西有各种补品,也有各种适合小孩子的布料,倒是其他吃的东西没有了,毕竟大夏天的,路上一个月,什么东西都能搁坏。

  每天早上凉快的时候,温巧芸就会起来散散步,有时候是院子里,有时候则会出城,去山郊野外,空旷的地方溜达。

  反正热闹的街上是很少去了,就算偶尔想去,也会被其他人打消念头。

  温巧芸自己倒是觉得,其实用不着那么小心,孩子不是那么容易出事的,但是其他人显然不这样想。

  胳膊拗不过大腿,人少听人多的,尤其是在自家汉子也非常支持的前提下,温巧芸只能是暂时放弃逛街这一个娱乐项目了。

  杨柳村倒是去过两次,但是蛇棚是再也没去过了,许大爷倒是六月的时候来过一次,说是发现蛇卵了。

  他们都没有孵化蛇卵的经验,最后一商量,让许大爷把蛇卵挑选出来,分门别类的,用松软的渣土埋起来,上面撒上落叶。

  也就是模仿野外蛇卵孵化的条件,然后静静等待,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天意了。

  而许大爷要做的,除了将所有蛇卵搜集起来,还要观察蛇卵孵化的情况,比如时间和气候等。

  六月,也是的土豆收获的季节,那会儿温巧芸刚刚从军营暂住回来,紧跟着就是土豆大丰收了,亩产千斤,不,不仅仅只是千斤。

  有些侍弄得仔细的,最多亩产一千三百多斤!而且是军营的种植的居多!

  不为别的,因为军营的人多,粪肥多,施肥浇水松土都跟得上,以至于这土豆各大无比!

  记得那天张将军带着一个一斤多重的土豆,专门兴冲冲的拿来给温巧芸看,把其他人都惊到了。

  那天温巧芸还特意留了张将军吃饭,然后用他带来的土豆,炒了一个酸辣土豆丝!

  温家的几十亩土豆也是大丰收,每个村子五亩土豆地,五个村子一共二十五亩,收了三万多斤土豆!

  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整个川安州的人都惊呆了,三万多斤,那是多少?

  是不是要堆成一个小山一样大?

  只有温巧芸习以为常,甚至觉得还差了点,二十五亩啊,在她上辈子的时候,只要不是遇到天宅,基本上可以干到十万斤以上!

  可是看着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表情,温巧芸很明智的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

  而这三万多斤土豆,温巧芸依旧只是让人把小个头的挑选出来,等闲暇时候做淀粉。

  剩下的,挑选出长得好的个头大的,继续播种,这样在十月左右,就还能再收获一波。

  至少去年她就是在那个时候,看到别人家地里还有没收完的土豆的,以前人家种土豆,也是一年两拨呢。

  而剩下的大土豆,留了一些自家吃的,其他全部卖掉了,不过温巧芸并没有在川安州贩卖,而是以出货的方式,全部出给外地商贩,让他们去别的城市交易。

  这样的贩卖方式,贩卖价格自然不会太高,但是三万多斤加起来,也还是有得赚。

  至于川安州的人想吃土豆的话,那就从周围农户家购买,这也是温巧芸的目的,毕竟她不能一个人,就把川安州的市场给占完了。

  而且仅此一来,想必土豆也会飞快的被推广到全国各地,甚至都不需要官方出面了。

  唯一后悔莫及的,大概就是当初那些不听劝,甚至嘲讽其他人跟风的人了吧?

  他们依旧按照以前的方法,用最小的,甚至好多都不能发芽长大的土豆播种,收获的,依旧是最大也就鸡蛋鸭蛋那么大的土豆。

  九月初,花生也可以收获了,因为之前土豆的丰收,让大家对花生也充满了期待。

  不过种花生的并不多,除了军营和温巧芸,也就杨柳村的村民种了一些。

  军营肯定去不得,但是杨柳村可以去啊,只可惜温府种的花生也不多,不需要单独找人挖花生。

  花生亩产只有五六百斤,虽然比栗米小麦稻谷多了不少,但比起土豆,还是差远了,大家一时间居然有些失望。

  但是,当温巧芸让拿了三百斤花生直接去榨油,川安州好歹也是边关重地,油菜籽榨油坊什么的,当然也有。

  在温巧芸的允许下,让其他人也参观了榨油的过程。

  当大家看到用一颗颗圆滚滚的花生,变成一滴滴金黄色的油。

  一百斤花生,四十斤油,三百斤花生,就是一百二十斤油!

  一亩地哪怕产量五百斤,这一年都不缺油吃了!

  不管是商人还是农户,哪怕是普通老百姓,一下子明白了这其中的好处!

  不仅如此,跟着一起去榨油坊的翠花,当场用花生油炒了一个土豆丝,烧了一条鱼,炒出来的菜,半点不比荤油和菜籽油逊色!

  当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花生,讨论花生油的时候,一些酒楼也默默的推出了花生的各种吃法。

  只因为现在花生产量较少,所以价格比较贵,但是温家的花生,除了榨油的那三百斤,一颗都没有卖,至少明面上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