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1 / 1)

恶唐 南海十四郎 2000 汉字|25 英文 字 2个月前

目的。”

刘展深深的盯着他,似乎觉得他在施展什么阴谋。

这种红果果的目光,显然给了郭玉郎极大的压力,他不得不委婉的说道:“你知道,皇上对朔方军……有些看法,现在我的顶头上司是安思顺。”

(作者注:因为至高无上的和谐大神,chi-o-o这个词是不能用的,所以用红果果代替,希望大家明白,以后看到红果果就是chi-o-o,噢,你又红果果的跑出来了……-^-)

刘展点头说道:“我知道。”

郭玉郎说道:“但是你不知道,皇上又准备撤换安思顺了。”

刘展诧异的说道:“安思顺上任还不到一个月吧?又要换了?”

郭玉郎说道:“都是杨国忠的怂恿。”

刘展不动声色的哦了一下。

看来,自己考虑问题,还是存在一些死角啊!

安思顺出任朔方节度使,最最紧张的人,不是哥舒翰,不是郭子仪,也不是郭玉郎,更不是李光弼、仆固怀恩、李怀光等人,而是杨国忠。没错,对于安思顺出任朔方军节度使,反应最强烈的正是身兼四十余职的杨国忠。

安思顺是什么人?安禄山的族兄!

尽管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安思顺和安禄山有密切的联系,也没有任何的迹象显示,安思顺会跟随安禄山起兵造反,可是在杨国忠看来,安思顺和安禄山都是九姓胡人出身,他们绝对是穿同一条裤子的。现在安禄山已经是三镇节度使,统兵过十五万。若是加上安思顺的朔方军,总兵力过二十五万!一直高调宣称安禄山会造反的杨国忠,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自从安思顺突然出任朔方军节度使以后,杨国忠简直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于是拼命的怂恿杨贵妃,要她在老皇帝面前吹枕头风,将安思顺撤换掉。本来,杨贵妃是从来不干涉政事的,只是,杨国忠一把泪水一把鼻涕的,实在是可怜,杨贵妃毕竟是女人,就有些心软了,加上可能老皇帝觉得安思顺和安禄山连在一起,的确有些隐患,于是有了更换安思顺的念头。

在诸多因素的交杂下,皇上准备用高仙芝出任朔方军节度使,取代安思顺。高仙芝尽管在怛罗斯战败了,可是他带着唐军,开辟了西域偌大的领地,老皇帝对他基本还是很满意的。按照初步的计划,高仙芝将就任朔方军节度使,封常清则出任安西节度使,安思顺担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则只担任北庭节度使。

如果这个计划真的实施,原本拥军最多的哥舒翰,就会被彻底的边缘化。北庭节度使经过几度的变迁,现在的额定编制,已经只有两万人不到,而且还在遥远的吐鲁番地区。要是中原生大事,他们就算十万火急的赶来,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足够从范阳杀到长安了。

谁知道正式的诏令还没有下来,哥舒翰就上表称病,要求辞职了。他倒不是因为赌气,而是真的病了。常年的战斗,让哥舒翰遍体鳞伤,之前其实一直都是拖着病体残躯在坚持。这次老皇帝准备减少他的权力,正好满足他养病的要求。反证,在突厥人散落以后,北庭节度使的确没有什么大压力了。

只是老皇帝没有这么想,我才要下诏撤换你的职务,你就上表称病,这不是故意赌气吗?和皇帝赌气,哪有什么好下场?腹谤就是杀头的罪名。老皇帝于是下诏,让哥舒翰回来长安养病,同时准备诏令郭子仪出任朔方军节度使,又将其他的三个人重新调整了一番,于是,原来的计划就搁置了。

这一番的人事变动,实在是太复杂了,中间牵扯到老皇帝的爱好,还有朝廷和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短期内肯定不会有结果的。杨国忠一心想安插自己的人到朔方军,他喜欢听话的高仙芝,因此,在老皇帝的面前,着实说了些对郭子仪不利的话。老皇帝对郭子仪等人的信任,可要比安禄山差的太多了,听杨国忠这么一说,就犹豫不决,又想用高仙芝去担任朔方节度使。

【进来看书的朋友,记得留下你们的推荐票哦~~~谢谢~~~~】

------------

第【0117】章 中郎将

(o117)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结果,闹腾了好一阵子,还是没有结果。(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倒是哥舒翰的确回去长安养病去了,可是还兼任着陇右节度使的职务,因为老皇帝从御医那里了解到,哥舒翰是真的生病,而不是赌气,心里的芥蒂放下来了,又想着哥舒翰的好,就舍不得撤换他了。老皇帝毕竟是七十岁的人了,处理事情已经远远没有年轻的时候果断,优柔寡断这四个字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关最后的朔方军节度使人选,依然争执不下。安思顺依然是朔方军节度使,但是随时可能被撤换。郭子仪有希望接替安思顺成为朔方军节度使,可是安思顺一天不走,他这个位置都非常的尴尬。兵马使和节度使本来就是权力相冲的,兵马使专门管军队,可是,哪个节度使不是牢牢的将军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呢?这样一来,架空兵马使是必然的,除非兵马使对节度使言听计从,毫无主见。

安思顺明白自己呆的时间不长,所以什么事情都懒得管,全部扔给郭子仪。可是郭子仪还真的不敢完全撇开安思顺自作主张,谁知道,这是不是安思顺在故意考验他呢?现在的朝政如此的混乱,天知道安思顺会不会在朔方常驻。万一他在朔方常驻,郭子仪肯定糟糕。在这样的情况下,郭玉郎带兵来到大草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是爹爹专门托我送给你的。”

“这是什么?”

“空白告身文书,你填上自己的名字和籍贯,我带回去灵武,即可生效。”

“中郎将?”

“没错,中郎将!”

“看来令尊对我还是满看重的嘛!”

“我爹爹说了,这份告身文书,在适当的时候才能给你。”

“什么叫做适当的时候?”

“你和安禄山闹翻的时候。”

“那你为什么现在给我?”

“因为我不想带着它,这种东西,给得越早,价值越大,我的眼光要比爹爹厉害多了。”

“你这算不算是自卖自夸?”

“哈哈!随便你怎么说!好了,我走了!记住,我没有给过你任何东西!”

说罢,郭玉郎掉转马头,潇洒的离开了。

刘展将空白告身文书展开,果然是一份货真价实的中郎将告身文书。本来大唐官职的任命是非常繁琐的,需要吏部认真核实,同时还有专门的印绶,但是自从有了节度使这个制度以后,一切手续都简化了,直接在节度使衙门备案即可。于是,这些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