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5 章(1 / 1)

怒瀚 新兵扛老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子瞪眼。“我亲手设计。”

“呃。”

牛犇再绕着机甲转了几个圈,挨个审视可以从外形看出来的设计与构造,慢慢瞧出几分端倪。

“几乎没有外挂装甲,不装履带,没有辅助推进喷口,也没有外挂武器,却有这么多传感器构件......为什么这么干?”

“你觉得呢?”老魏反问道。

牛犇心想你多半有病,嘴里说道:“到座舱里看看或许能猜到。”

“不行,只能在外面看。”老魏连连摇头。

“那我看不出来。”

牛犇不想陪他打哑谜,准备要走了。然而这个时候,得福在旁边忽然开口,声音透着浓浓不屑,但又能听出几分惊喜。

“笨,这是模拟型机甲。”

“啥?”牛犇停下脚步,感觉不可思议。

“啊?”老魏惊奇地目光看着得福,呆呆问道:“你怎么知道?”

得福轻蔑说道:“这有什么难的。除了模拟型机甲,谁会这样处心积虑地想要减轻重量,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方式对待它。”

老魏呆了一会儿,神情渐渐变得感慨起来,仿佛回忆起当初如何艰难。

“你说的对。为了给他减轻重量,能去掉的全都去掉,呵呵,惨无人道。”

牛犇不禁大吃一惊,心里暗骂老魏真的是个神经病,什么馊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真的是模拟型。”

“没错。他是机甲的未来:模拟机甲。”

老魏走过去,亲呢的拍了拍牛犇的肩膀:“要是你能开的话,它就是你的了。”

......

......

所谓模拟型机甲,与机甲起源有关,也和人类对机甲的操作探索有关,是个复杂而又让人无奈的课题。

众所周知,原始机甲本质上只是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铠甲,人在里面被全方位防护,因其庞大的重量,挥手抬足便可造成重大杀伤。然而在真正的战场上,这种机甲没什么用,比如材料,木质外壳最怕火攻,比如速度,步伐虽大但是频率提不上来,而且受到地形的限制,应用极少。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的机甲能够自己行走,但也只能行走,如果需要摆臂、踢腿,需要操作者在座舱内做类似的动作,再通过传动系统完成。也就是说,机甲实际上在模仿机师的动作,而不是接收机师下达的指令。

简单说,这就是模拟。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更新,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机甲随之更新换代,等到了近代,由光脑充当大佬的数字机甲全面盛行之后,有人提出设想:以操纵杆加操作台的控机方式太太多局限,太过于依赖手速,为什么不能像个办法摆脱?

关于这个课题,人们首先想到的脑电波操作,机师的反应机师机甲的命令,效率可以达到最高。然而正如得福和牛犇讲过的那样,人脑的不同命令可以产生一模一样的神经波动,光脑对脑波的“翻译”始终不能做到精确,偏偏这个东西不能出错......再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之前,脑控只能属于空想。

脑波不行,人们并不甘心,很快又有人提出新的设想。

肌肉控制行不行?可不可以返回模拟?

......

......

正文 一四二章:传说中的绝配

“通过肌肉运动操作机甲,首先要弄清基本原理,配以最合理的技术手段,还要找到合适的人、进行大量训练。↖,”

操作机甲,首、尾两点不可能改变,开头是人希望机甲做的动作,即意志;结尾是机甲实际完成的样子,即指令落实。

机甲是死物,机师的任何指令都会得到执行,机师的好与差、判断的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机甲接受指令的正确与否,整个过程中,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是把意志转化为机甲指令的过程,目标无非是将进程加快,操作精准,避免多余和失误,从而提高战斗力。

肌肉控制机甲的核心思想在于模拟,以机师的行为做蓝本,转嫁给机甲。也就是说,机师不再考虑如何控制机甲,而是如何控制自己,战斗中只要机师的反应、意识、判断、动作正确,机甲就不会出错。

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对机师的肌肉动作进行监测、并做相应的数据采集,然后把信息转化为触发相应程度的数字信号,最后再通过光脑给机甲下达对应的操作指令,最终完成模拟。当前科技条件下,前者早已没有问题,后者同样不是问题,两者相加却出现大问题,使得研究陷入困境。

老魏感慨说道:“最开始,人们的想法比较激进,试图让机师的肌肉运动与机甲指令进行一对一关联,理由是人体有六百多块肌肉,机甲顶多数十条指令,十选一,绰绰有余。技术也没有问题,但在实现后,人们失望的发现被这样操作的机甲非但没有爆发强大的战力,反而像个抽疯的舞者胡蹦乱跳,一塌糊涂。”

原因很简单,人体的肌肉,让它动一定会动,但不是想不动就一定不动,尤其在战斗中,机师很经常会肌肉紧绷、甚至跳动,于是机甲接收到命令,愉快地扭起秧歌。

仅仅在论证,这条道路就被很多人认为不可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点,无论机师怎么训练、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譬如说,如果将腹部肌肉与机甲操作连接,放屁的时候一定会触发;同样道理,喷嚏的时候,整个头部肌肉几乎都会参与其中,那块能够放心使用?

老魏说道:“肌肉控制与脑波控制面临同样难题:容错能力几乎等于零!”

“那只是表象。”得福冷笑说道:“把人体肌肉当成和机甲操作一样拆解的零件,愚蠢透顶。”

听了这番话,老魏惊奇地看着得福,好一会儿才回过神。

拆分肌肉的控制方法不行,模拟计划回归老路,让机甲模拟人体的系统性动作。比如前进中的机甲遭遇炮弹袭击,机师决定横移、并且侧转进行躲避,光脑通过接受到肌肉运动信息,计算出机师的运动方式怎样,再通过程序转化为光脑指令,完成操作。

过程看起来复杂,但由于光脑强大的计算与执行能力,进程反而大大加快。从结果看,由于肌肉运动不会影响到机甲,情况果然好了很多。机师只要保持专注,该走路的时候走路,该出拳的时候出拳,尤其战斗的时候不要随意添加多余举动就行;至于生物躯体的一些无意识举动,如打喷嚏、咳嗽、抽筋等,完成可以通过程序设计进行屏蔽,况且机甲不是生命,就是想模仿、也无能力做到。

然而还是有问题,而且很多。

“最大的问题是度。由于座舱的天然限制,人不可能完全自由,很多动作做的不够到位;再有就是信息转化,比如抬手这样简单的举动,怎么抬,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