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1 / 1)

冰柱之谜 [美]金·斯坦利·鲁宾逊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自信,这本消遣性的书并未威胁到我的解释中最关键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写了封长信指出了巨石与戴维达夫的探险活动之间的联系,就像埃玛日记中所预示的那样。这封信已被《火星科学》不加按语地刊登了,火车的书架上有十本关于这件稀罕事不尽完善的报道。

我放下书又向窗外望去。镜式太阳都正在落下,以更为柔和的色调……淡紫色、黄褐色、暗绿色,重复着真实日落时的景象。当镜式太阳在凸地上发出微弱的光芒时,暗淡的天空很快就全黑了,那雄伟的黑色峡谷就步人了黑暗,直到火卫Ⅱ可怕地、如火焰一般地在西方地平线上升起。这颗逆行的卫星……我把头靠在窗户上,忧郁像投在谷底那长长的阴影一样投射在我的心头。

我总是害怕这忧郁的心情没有尽头,它会改变我的生物化学机能,使我陷入惶惑不安中。我知道有许多人都陷入了各种各样的恐惧之中,抑或至死都心怀恐惧。这种疾病在我这个年龄的人们当中是极为普遍的。他们逃避生活的目标,尽管他们还是要活下去保持化学机能的平衡,但却会陷入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恍惚的冷漠状态,这种情况会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瑞普·凡·温克尔①病,一位幽默作家就是这样说的。医生则说这是情感功能衰退``症,不过远远不止于此。有一两回我万分沮丧,对一切都厌倦了,无,动于衷,我想象着能让一个人来看看这空虚的忧郁世界。这就是我如此拼命工作的原因,我知道……这是为了摆脱恐惧。我不能生活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表面上看仿佛是有人硬把我们塞进这个世界里似的。当我走过那些被人搀扶着走在街道上或像僵尸一样坐在门口的忧郁症患者,我都不敢看他们,生怕他们一眼就认出我是他们的同类。而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学会一点点技能,然后就被打发去像乞丐一样流浪……要么呆在特殊的收容所里,里面尽是些幼儿园的玩意儿……要么受到朋友、亲戚或是治疗专家的资助……要么就死掉。

或者,如果他们及时发觉自己正在走下坡路,就迁移到亚历山大城去。

亚历山大城是一座理性之城,即使没有图书馆或档案馆,你也可以独自在那儿与理性为伴,过一种充实的生活。

当我下了火车,走出车站,来到宽阔的中央林阴道时,我对这一点有了全新的看法……我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城市位于诺克提斯·莱比林舍斯的西端,它基本上是在忒色斯顶上(高于资料库11000米),还是用篷顶遮盖着的。因此,这种温室的空气温暖而又有股怪味儿。在市中心的每一座公共建筑前面都立着一块各不相同的石头,因此每拐一次弯都让人耳目一新。我穿过城市走向校园,途经一幢用紫色大理石和玫瑰色石英镶成的高楼,锚状的楼顶和天空的色彩融为一体;档案馆楼群不是蛇纹岩做的,就是玉髓石和碧玉做的;警察局是一座黑曜石方塔,塔身映照着周围的建筑;中央大公园里有珊瑚、橄榄石、绿松石、翡翠、燧石建成的澡堂。

我抄小路穿过公园,一路上只看到火星桧树和北海道松。走进了校园,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访问学者公寓已为我准备好了房间,可我踌躇着要不要上去,我还在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魅力。也许最好还是上澡堂洗个澡,也许这才是我需要的。

一个幽暗的凉亭上印着白色的手掌印。这座城市看上去与古代小说家笔下罪恶的渊薮埃及并无相像之处,但是和它有关的方方面面却与之一般无二……比如城市命名的权力。

我克制了澡堂的诱惑,乘电梯来到学者公寓的楼顶平台上。向西极目望去,三座雄峻的火山出现在地平线上,简直像是另一个星球上的山峰,火山的上半截还处于阳光的照耀下,而我这里已是一片黑暗。阿斯克罗火山矗立在最遥远的北方,半山坡上白雪皑皑。我仿佛觉得心脏已充盈着整个胸膛,我辨认出这股激情:亚历山大城……

他们曾有过一个美妙的设想,把火星的历史材料全集中在一个地方,创建一座全球档案馆,下面再附设图书馆、展览馆、自然保护区和一所大学(萨瑞安诺维奇主席想成为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城,一座回忆之都,但是这座城市怎么说都不能算是这个设想的成功之作。整座城市就是一个温室,物欲横流,从巴勒斯到奥林匹斯山,从阿卡迪到阿格勒,亚历山大城整个儿地照搬了另一座城市。与这座享有图书馆之城并存的,还有银行、妓院、商店、澡堂、宿舍和贫民区。

档案馆有一些破损,这是暴动造成的。暴动者在革命的最后日子中毁坏了所有的记录,以防别人找到他们的踪迹,因此2248年以前的资料都是不连贯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每一学科的档案用的是不同的存档系统和不同的编排程序,除非你是个编排程序史专家才能顺利地运用那些资料。

第六章

我开始以昂扬的热情投身于档案迷宫中,仿佛在与一道符咒作战。

有好几天我一直坐在显示屏前拷贝文件,因为大部分记录存放在光盘中:苏联采矿舰队的卷宗(只有些片断),火星联合体合作开发外域太空卫星的备忘录(数量极少),埃玛日记中提及的所有人的资料。

最后这一部分是最令人感兴趣的,这证明了埃玛日记中有名有姓的人全都在暴乱中失踪了;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明确提到他们最后的行踪。这在暴乱年鉴里是很普遍的,但仍然说明了一些问题。

当我在屏幕前呆烦了的时候,便穿过公园上实物档案副馆去。这里存放着遗留下来的所有文件,其中有一些是光盘文件的原件,其他的则从未见诸记载。

刚开始处理文件时还觉得很轻松。我更喜欢和说明事实的东西打交道,而不喜欢和陈述事实的材料打交道,我明白这一点。但是一连几个星期埋头于成行的橱柜和书架中,里面尽是些官僚垃圾,比坐在显示屏前还要烦闷,还要没劲。这些房间就是我工作的范围,我可以算得出做了多少无用功。

文件杂乱无序,尽是缺页脱漏,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