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抄录卷轴(1 / 1)

无限十万年 无量摩诃 3407 汉字|8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四十九章 抄录卷轴

药剂学用的玻璃器皿调制,附魔学更复杂一些,用的实验器具都不同,抄录卷轴与魔法物品制作也是一样,所以要分开来。

抄录卷轴,这个需要一双稳定的手,充沛的精神,需要开启法力,以及法术结构图。

简单来说,抄录卷轴就是将每一个法术模型解析清楚,然后将法术模型构成法阵抄录在卷轴之上,用精神力与法力混和在笔尖中,烙印在卷轴之上,也就是说,将法术模型重新烙印在卷轴上,相当于将一个法术凭空物质化,用卷轴承载虚幻的法术模型。

叶青现在还未学习任何法术,所以他能抄录的只能是戏法,如光亮术,法师之手之类最简单的戏法,这个有现成的法术解析图,就在他看的那本基础抄录卷轴上面,总共有五个,他只需成功一种就行。

按技能介绍,必须要多尝试几次,有一定的成功率才会被空间承认,成为他的技能。

所以想靠碰运气的方法成功一次就想学到基础抄录卷轴,那纯粹是做梦。

在个人实验室中,已经准备了特制的符文笔,用拥有魔力的魔兽血液调制的墨水,考虑到他现在的实力太低,抄录的卷轴也是最低级的,所以这些墨水是最廉价的,他估计就是用那些黑暗生物血液做成的,毕竟在这个副本就黑暗生物最多,又符合条件。

至于用来承载法术的空白卷轴,则是用兽皮做成,如果只抄录戏法,基本上只要是兽皮都符合要求。

三个最重要的工具有了,剩下的就要看叶青本人了。

他一屁股坐在实验台后面的椅子上,从一叠大小一样叠的平整的兽皮上取下来一张放在身前,将装有墨水的小瓶倒入一方小石槽中,提起符文笔,在小石槽中轻轻沾了点墨水,将符文笔尖染黑,才将目光放在光滑的兽皮上面。

这些兽皮都已经经过处理,就像现实处理皮革一样,但样式更像纸张,上面可以书写。

脑中回想在抄录卷轴书籍上看到的光亮术戏法法阵,他笔尖落在空白卷轴上,开始刻画法阵。

在法师的世界,每一个法术都是由不同的法阵构成,法术威力越小,法阵越简单,法术威力越大,法阵越复杂,但就算是最初级的戏法法阵,那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图案。

就一个简单的光亮术戏法,估计是最简单的法术了,然而在他眼中就是一团乱麻一样的图案。

如果换成其他轮回者看到这一团乱麻肯定会头大,眼都会看花,事实上在叶青眼中也是一团乱麻。

但是,他有特殊的解析方法。

拜安曼达老师为师,这师父可不是摆着看,在这本抄录卷轴书上,不但有详细的法术法阵讲解,还很贴心的将法阵给拆解开来,变成数个简单的法阵,他只需记住这些简单的法阵,然后组合起来便可以。

看上去还是挺麻烦,但相比直接上手复杂的法阵,这已经简单了许多,最重要的是,有了入门的方法,可以短时间内学会抄录最简单的戏法,先获得抄录卷轴能力再说。

而且叶青还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基础抄录卷轴看了三遍,完全背下来了,所有基础法阵也全都记下来了,他只需开始尝试便可。

一开始尝试他没想过成功,在第一张空白卷轴上,他直接刻画的是一个分解开来的基础法阵,并非光亮术戏法法阵。

他这么画,这张空白卷轴当然是浪费了,好在这里有一大叠空白卷轴,他可以随便用。

在一张空白卷轴上来回画几遍,直到上面没地方落笔,他才将卷轴往边上垃圾桶里一扔,拿来另一张开始尝试。

这种浪费...哦不,是尝试持续快一个小时,用掉的空白卷轴已经有几十张,这个时候他才开始准备将基础法阵拼起来,画光亮术戏法法阵。

之前的浪费当然有效果,所有分拆开来的基础法阵都熟悉了,闭上眼睛就能画出来。

别忘了有初代主神核心的辅助,只要成功一次,就能永远记住,就算闭上眼也能画出来。

这个辅助能力简直就是神技,用在这些方面就是逆天。

他只需要将这些基础法阵组合起来,数个基础法阵套在一起,只要正确,这张卷轴便能成功。

第一次成功就在第二次尝试时,第一次几个基础法阵没套好,当场失败,第二次调整了一下,立即成功,当符文笔最后一笔落下,整个法阵闪起一道淡淡的亮光,代表法术抄录成功,成功将一个戏法光亮术抄录在卷轴上。

他拿起卷轴,心念一动,一丝精神力触动卷轴上的法阵开关,手中卷轴立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整个卷轴化成一个大电灯泡悬于他手中。

一个光亮术基础持续时间是十分钟,随施放者实力强弱持续时间不同,但不管是哪位法师将光亮术抄录在卷轴上,这个法术便只有最基础的效果,也就是十分钟,不会享受效果加成。

有过第一次成功,接下来的陆续成功是必然。

叶青一口气抄录十份光亮术卷轴,全部成功,在他的轮回印记面板上,一个新的技能在悄然成形——基础抄录卷轴。

基础抄录卷轴,只能抄录三环以下法术,高于三环需要进阶抄录卷轴。

不止是在这个副本,在轮回空间所有副本中,所有法术都有清楚的位阶划分,从最初级无杀伤力的戏法,到一环,二环,三环稍强大的法术,到最高能改变地形的九环法术,以及威力能毁天灭地的传奇法术,在所有副本中都是如此划分。

这个法术划分参考了诸多强大的黄金世界法术划分,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费伦世界,艾泽拉斯世界等等强大世界。

而叶青,现在连正式法师都不是,法术只掌握有光亮术,就刚才抄录后学到的。

当然学会抄录这个戏法时,已经将这个戏法模型构造完全弄清楚,自然而然学到了这个法术,不需要这个法术技能卷轴。

正文 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9月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

国家天文台近日发布讣告说,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领军“中国天眼”

“我们也要造一个”

1968年,南仁东自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机超高频技术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工作。

十年后的1978年,他进入中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在当时的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1992年,他晋升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并任博士生导师。

在南仁东的学生和同事们看来,他20多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建设具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东京召开,与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就向同事提出:“我们也要建设一个。”

当时,南仁东回国三年。此前,他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一天的薪水相当于国内一年。))

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选址

FAST的选址要求特别严格,要找到一个能放下超大反射面的天然大坑,还要符合FAST建设的诸多要求。建设这个射电望远镜的地方,需要有一个数百米大的被四面山体围绕的山谷,而且山体还要挡住外面的电磁波。

为了找到能满足建设条件的位置,从1994年开始,国家天文台专家就利用遥感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合适的区域,并多次到西南等地区现场考察。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几乎踏遍了西南山区所有洼地,有些荒山野岭连条小路都没有。

最终,南仁东选择了贵州省平塘县金科村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这个洼地刚好能盛起差不多30个足球场面积的FAST巨型反射面。这附近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距平塘县城约85公里,距罗甸县城约45公里,适合FAST需要的无线电环境。

南仁东曾告诉到访FAST建设基地的人员,这是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选出来的,从洼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多方面满足了考虑。在他看来,这里是地球上独一无二、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

因FAST成果入选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FAST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拼搏”

研究员陈学雷说,有一年国家天文台开全体大会,他正好坐在南仁东旁边。台领导在上面宣布当年获奖情况。南仁东突然告诉陈学雷,他从未得过奖,连先进工作者之类的都没得过。那时,南仁东已过了退休年龄。

陈学雷认为:“我想他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所谓的奖励、荣誉,他未必看重。只是,他追求的人生奖励还没有实现,FAST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拼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FAST预研究作为中科院首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立项。

2007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建议书。FAST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FAST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2011年3月,FAST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到2016年9月25日FAST建成启用,历时5年。

中科院年龄最大的院士候选人

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类有望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探索宇宙起源。

正因为在FAST建设方面的贡献,南仁东进入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在2017年8月1日中科院公布共157人的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年龄最大的就是72岁的南仁东。

根据《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3名候选人,被推荐的候选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不超过65岁的候选人需要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对于65周岁以上的院士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作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在72岁进入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这也是对他在天体物理领域科研工作的莫大认可。

..................................

这是南仁东先生的事迹,我也是偶然发现,有感而发。

这几天网上天天都是什么薛之谦的撕比,然而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老人死亡却没一个人知道,正应了那句话,将军孤坟无人知,戏子家事天下知。

一个戏子关心那么多有什么用?

今天我发这个让大家看到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位老人而已。

没办法,作者我太耿直了,看不下去了。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