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祥道:“云泉啊,你先起来,这个事情容我想想办法,不过我不能保证一定能救的了董军门啊!”
马福祥擦了把眼泪,爬起来道:“标下谢大人的恩,标下是最晓得大人的本事的,几万洋兵都被大人打趴下了,还能救不得董军门?”
庄虎臣叹了口气道:“朝廷的事情比打仗麻烦许多啊!”
马福祥对庄虎臣道:“我来之前,董军门的夫人和咱们甘军营里众将也都商议过,知道朝廷也难办,董老夫人说了,只要能救下军门的性命就行,这个官舍了也罢。”
庄虎臣心里一动,如果能救了董福祥的性命,就可以凭这个收甘肃、新疆的军民之心,还是满合算的,而且董福祥这次一旦倒台,想东山再起怕是不太可能了,毕竟他年纪也大了。而且董福祥在西北名声太大,如果他真的被杀,那么甘军很可能就哗变,那么自己想做甘军提督怕是就是痴人说梦了,到时候,西北必定四处烽烟。
救董,这个目的一定要达到,但是还不能引起朝廷对自己的疑忌,而且自己还必须拿下甘军提督的位置,这个好难办啊!洋人和朝廷现在都要杀董福祥,凭自己能保住他吗?哎,要是杨士琦在就好了,他不在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啊!
小青从外面走了进来,端这一碗汤对庄虎臣道:“大人,喝口黑鱼汤啊,长伤口的,您的伤还没好透。”
马福祥一惊道:“大人受伤了?谁那么大胆,敢伤大人?”
庄虎臣随意道:“小日本看不顺眼咱爷们,派人刺杀我,还好老子命大。”
马福祥恨恨道:“***,连大人都敢动,这些小鬼子活腻味了,在娘子关杀的还是太少了!”
庄虎臣问道:“你们回回营的弟兄现在怎么样了?”
马福祥道:“都回了兰州,就我留在西安陪着董军门,现在董军门被软禁,几个兄弟已经把消息传到兰州,那里的弟兄都要杀到西安去救董军门,我怕他们一动手,害了军门的性命,就派人先让他们忍着,我就来北京求大人了。”
庄虎臣点头道:“你做的很好,救董军门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
马福祥噗通又跪在地上,抱着庄虎臣的大腿道:“大人如果救了军门的性命,就是我们甘军的恩人,以后大人但凡有差遣,甘军儿郎,不分回汉生死就由着大人了!”
庄虎臣看着他,心里也是一阵感动,西北汉子果然是忠义的,只要对他们有恩,舍着命为你,董福祥啊!你这辈子能有这么多的为你效死的手下,活的也算值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祸从天降
西安的陕西巡抚衙门,庆王的电报让老佛爷慈禧气的七窍生烟,这庄虎臣也太不知道好歹了。虽然自己没下明旨,但是他会不明白是自己的意思?君有赐,臣不敢辞,就算给他杯毒酒,他也得谢恩以后欢天喜地的喝下去,何况这次还是给他送个媳妇,而且是贝勒裕庚家的格格,慈禧亲封的和硕长公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嫁的是皇帝的妹妹啊!但是他回绝的理由让慈禧也很难明白的治他罪,就是皇太后和皇帝也不能逼别人停妻再娶,庄虎臣口口声声说是父母之命,老佛爷也不好让他亏了孝道吧?
自古的帝王头上都还压着一座沉重的山,孔子的圣人之道任哪个帝王都不敢随便挑战。就连洪秀全成立拜上帝教,自封上帝的小儿子,他那么张狂的人,拆孔庙,废礼教,最后不还得又尊孔子为圣人,但是已经晚了,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根本就是取死之道。纵然慈禧已经是老佛爷了,但是要强逼庄虎臣休了父母给定的亲事,另娶满洲的格格,怕是皇太后也觉得张不开这个嘴。但是老佛爷很是不痛快,原本以为庄虎臣还不得感激涕零,哭天抹泪的要表忠心,结果被他不凉不热,不轻不重的给回了,弄的慈禧有种热脸贴了冷屁股的感觉,觉得庄虎臣也太不知道轻重了。
荣禄也觉得很扫兴,大清的公主向来是和番蒙古的多,皇帝最疼爱的女儿才有可能嫁给王公大臣的孩子,至于嫁给汉人的只有康熙朝的时候为了收三藩地心,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一个例子,其后两百年就再也没有汉人额驸,这差不多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宗的恩典。庄虎臣居然不要,这一下扫了老佛爷地面子,也扫了他和庆王的面子。弄的贝勒裕庚也是个没脸。
虽然荣禄对庄虎臣有些不爽,但是毕竟没少收他银子,也不好过于为难他,而且庄虎臣的理由说到哪里也叫地嘴响。反正大清的公主又不是真的像唐朝那样嫁不掉,少了庄虎臣这个臭鸡蛋,照样不耽误做槽子糕,而且庄虎臣现在议和事大,说什么也不能影响这个大局,也只得容了他。
从北京发回来的两份议和大纲,朝廷都接到了,老佛爷当然希望奥匈帝国和德国、意大利提出的那份能通过。如果不行的话,俄国、日本那份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毕竟没有割地,只是赔六亿两也实在是有点太多了,但是慈禧最担心的拿自己当祸首办地条款。在两份大纲里都没有。这个让慈禧心情好了许多。只要洋人不杀自己,也不夺自己的权利,那么银子多赔点似乎也能接受。
所以,今天慈禧破例在西安巡抚衙门叫了大起儿,六部九卿,王公大臣,大学士军机大臣都来了。
慈禧把议和大纲让内务府笔帖士誊抄了。每个人发一份。让大家商议。
御史左刚峰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睛。深深的抬头纹,一副苦大仇深地长相,他是左宗棠地族侄,和他那个远房叔叔一样,典型的湖南骡子脾气,又臭又倔的脾气,他大致看了几眼,就冲了出来,大叫道:“臣以为此议和条款断断不能接受!”
慈禧平日对他也不待见,但是朝会也不好拦住人不让说话,就问道:“你说说,为什么不能接受?”
左刚峰指着议和大纲道:“太后,皇上,臣以为此和议条款为洋人亡我大清之阴谋,我朝如何能拿出那么许多的赔款?别说六万万两,就是两万万两也决计是拿不出来的,如果要赔如此巨额之款项,只有两条途径,一是盘剥百姓,二是借洋债,如今天下百姓穷苦,而我大清又有永不加田赋的祖制,若废祖宗法度,盘剥百姓过甚,则民变就在眼前,舍此一途,只剩下借洋款了,但是这些洋人刁滑,借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