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1 / 1)

门阀风流 水煮江山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火把坠落。

次日,阳光射着血水,火把头冒着烟,血腥味洒满四野,四下皆是残肢断体。

一战,溃敌

庄中的荫户们,拉着木板,拖着一具具的尸体,他们要将这些流匪拖向山外。小郎君说了,葬在外山口,竖个碑。

庄内。

来福按着肩,跪在地上,刘浓跪坐在案后。两侧,跪坐着罗环、李催、刘訚、还有白海棠。

罗环耳朵少了半只,却浑然不觉,按着刀盯着青石上的纹路。

李催在最后也参予追击了,领着二十几个青壮,一个人没杀着,倒差点让人要了命。暗道:果然是兵凶战危

刘訚默然无语,在罗环出击时,他负责带领庄中老幼防守;此时,看着小郎君,他有些不明白,在那个时候,小郎君为何要去救来福,那实非智者所为啊。

白海棠染成血海棠,有别人的,亦有他自己的;经此一战,十九名千锤百炼的剑客,只余十五人可他认为值,他得到了刘浓的承诺

刘氏在祈祷,祈祷着流匪退却,日子回归安平。

夜里,喊杀声震天,敲得她的心一直跳个不停。可她始终忍着,没有去找儿子,她知道自己懂得不多,若去,只会给儿子添麻烦。

幸而,杨少柳来了。

杨少柳来找她绣花夜拂、嫣醉、革绯、红绡守在门口,巧思和碎湖、留颜陪在屋内。

听着外面传来的声音,刘氏哪里绣得进去花,锈针扎了三次手指头。

天将破晓时,杨少柳绣好了一束海棠,她抖了抖那套小小的箭袍,问碎湖:“碎湖,这箭袍他穿着怎能合身我觉得,好像过小”

碎湖答道:“小郎君试过的,合身”

“哦”

安静了

稍后,有低低的哭泣声传来,刘氏再一次扎破自己的手指。杨少柳拉过她的手,看了看,含住轻吮。

夜拂悄悄的走进屋,低声道:“主母,娘子小郎君逐退了贼人”

刘氏急急的问道:“虎头呢咱们庄子,死人了吗”

夜拂愣了,眨了眨眼睛,轻声道:“主母但请宽心,小郎君安好。”

此战虽胜,可极是弄险,伤亡也过重。十九名青袍剑客死了四人,白袍部曲亡十人,青壮三人。伤者,二十余人。

众人鱼贯出厅,气氛压抑。来福将在战死者的坟前,跪三天。

刘浓行于前,面沉若水。若不是来福一时兴起,跑去守岗哨,大可以逸待劳,安稳守到天亮,贼人则会自行退走。若不是自己大意,且暗存侥幸,早日在前山口建庄子,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境地。若不是

吃一堑,长一智

别再大意了,得尽快把前山口的庄子建起来

伤者要抚,死者更要抚恤,重抚

整整半年,流匪四处作乱,只是,再没有任何一支流匪,敢靠近华亭刘氏庄园。皆因在刘氏庄园的外山口,竖起了一座大碑。

碑上,刻着四字:犯我者死

碑下,是百人坑

公元313年十月,匈奴刘曜兵袭长安,司马邺溃逃,一败再败。曲允于危难之时,引兵八千独战刘曜,大败匈奴,收复长安。

江东流民大乱,司马睿引军至洛阳退回建邺,改建邺为建康;兵出四处,江东夏铁之乱彻底平复,周玘亡。

第三十章魂有不及

公元314年,北地攻伐不断,江左升平。有华亭刘氏匠人,于夜间制琉璃,突放光于野,引莹丛附。

华亭刘氏献琉璃于建康,卫夫人持之以为天物,甚喜其玲珑剔透,赐名:明光琉璃王氏小郎君,羲之,得远方友人相赠琉璃鹅,大喜若狂,连呼曰:天作之物,千金不换,当书三千

又逢十月,华亭刘氏于吴县太滆畔建酒肆,酒香飘至十里之外。有人乘牛车踏游,青牛嗅香而至,再不肯走。那人讨得一盏酒,饮后昏睡半日,醒后连赞:浮香十里埋,雪盏怎徘徊;始今方知酒,一醉至蓬莱

至此,刘氏明光琉璃、美酒竹叶青声传江东,因其量产极少,非世家大族不可得,非千金不可换

公元315年,春。

吴兴周勰、徐馥、孙皓作乱,徐馥杀吴兴太守袁秀。司马睿闻之,欲以兵伐;王导劝止,当以吴人制吴,令周氏子弟周懋前往平息。周懋至义兴,挑唆孔侃杀徐馥、周续。再欲杀周勰,周勰仓皇逃走。

周勰至野,走投无路之时,欲夺华亭刘氏之舟东渡。激战半日,突有西蛮校尉朱焘途经此地,领部曲穿插至其背后。两相合击,周勰子弟部曲皆亡,有白袍纵刀取首。

一时间,华亭刘氏白袍,声闻于野

公元316年,匈奴大司马刘曜攻陷长安,晋帝司马邺坦胸露臂、口含国玉,牛车拉棺出宫门请降,御使中丞吉朗撞车而死。

匈奴王刘聪甚爱曲允将才,欲降之,曲允撞壁而亡

西晋亡

公元317年,正月。

司马邺狱中潜血诏,命节臣宋哲,侨乞至建康,持帝诏:令司马睿统摄万机,总领国家民、军事

三月。

群臣劝进司马睿继帝位,其不允,江东举哀三日。后,司马睿进位晋王于建康,置百官、僻橼佐、立宗庙、建社稷

东晋立

公元318年,北地狼烟,江左靖平。

司马邺亡

司马睿进帝位,命王导共坐御床。

王与马,共天下

值逢阳春,烟含初柳。

一排轻鹤长鸣而起,遥遥的嵌入水洗碧空。细细的风撩着柳尖,枝叶飞舞时,隐隐约约的琴音幽远弥漫。

“仙翁,仙翁”

柳树下,几辆牛车泊在路边。

从车中迈出两个少年郎君,一着白、一着青。着青的郎君方正面目,抚柳倾听琴音;着白的郎君神采俊秀,手中提着一壶酒,时不时的浅抿。

每当一口酒入喉,他便哈出一口气,缓摇着头,回味洋洋。

青袍郎君辩着琴音,眉头时皱时舒,仿佛深深的沉入其中,不可自拔;少倾,更是虚引着手指,作勾弦姿式。

白袍郎君看了好笑,用酒壶轻触其臂:“阿兄,何故如此入迷”

“嘘”

青袍郎君伸出左手食指轻靠嘴间,右手的手指则敲着柳树,似在捕捉音阶。突地,眼中大亮,惊道:“这,这颇似广陵散”

“扣,扣扣”

随琴音击着旋律,青袍郎君面上的神色越来越激动,嘴唇轻轻的开阖,随后在某个音阶上顿住手指。

“啪”

一掌击在树杆上,正色道:“没错,这定是随嵇叔夜而逝的广陵散正谱叔父的复谱远有不及矣”

说着,挥起大袖,寻声而去。

白袍郎君呼道:“阿兄去哪”

青袍郎君头亦不回的高声答道:“上山,讨曲谱”

“唉”

白袍郎君摇了摇头,知道阿兄痴意犯了,却无可奈何,只得捉着酒壶随着他一同寻去,边走边道:“有竹叶青在壶,便是广陵散,于我亦若浮云矣”

青袍郎君听得直摇头,不与他辩,只顾前行。

山起于平原,峰势不高,满山皆被松柏翠掩,中有一条青石斜径绕而至颠。

俩个郎君追着琴音,踩着松中小径徐行。时有青草扯袍,渐或鸟鸣于枝;有白兔穿梭于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