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1)

你是浮沉不可说 坐久了腿总麻 141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9章

  大昌,明德十年,科举殿试。

  登基十年的明德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帝冕之下的凤眸微眯,随意在殿内逡巡一圈便收回了视线,内侍钟盛看万岁爷那样,便知他对此次科举不感兴趣,便悄声走上前,躬身对明德帝小声说道:“陛下,奴才今儿休沐回宫路上遇上了刘大人,小聊了几句,听他说这回武科举的笔试成绩出了,好几个将军家的公子军事谋略都相当厉害,正等着殿试末了挑几个好的亲自呈上来给陛下过目。”

  明德帝听完,微微点头:“是吗?你向来消息灵通,”说着斜睨了钟盛一眼,笑语:“跟朕还打哈哈,说罢,是不是刘世邦又拉着你说拘着才了?”

  钟盛嘿嘿笑了两声,捧着明德帝道:“还是陛下懂奴才,奴才哪懂什么军事谋略,奴才是见到刀剑都腿肚子都发抖的,倒是刘大人向来惜才,这才拉着奴才说了好些,说是曲都督家的嫡子曲临,镇北顾将军家的嫡子顾冀和宋太尉家庶子宋催都写得不错,尤其是宋公子,写得一手好字。”

  “怎么旁家的都是嫡子,到了宋太尉这里就变成了庶子,宋催……这名字听着耳生,没听太尉提过。”明德帝来了些许兴致:“武状元选举是朕登基后设的,拢共也才没办几次,官身若要举荐,名单提上来得先呈至兵部审阅核对,曲临,顾冀朕知晓,将门之子,厉害些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

  “这个……”钟盛脸色尴尬:“奴才也不甚了解,只听说这个宋催是从蔺滋县里一步步考上来的,没有占太尉家名额。”

  “你这么说朕想起来了,”明德帝笑道:“朕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听闻太尉家内闱不合,想来这个宋催应不是什么受宠的公子,这倒有点意思,待朕看完了殿试的文章你就去刘世邦那里把方才几人的文章拿来。”

  钟盛连连称是。

  钟盛陪着明德帝聊了一会,那殿试便结束了。

  只是一个预言гаыэ

  明德帝登基之前大昌朝重文轻武,每年科举都是头等之大事,尤其是殿试,一日答卷,次日阅卷,又次日发榜。而至明德帝登基,便重武轻文,不仅亲设武科举,还将原本三日才能出榜的殿试变为半日答卷,半日阅卷,傍晚出榜。

  起初明德帝提出改革科举事宜时,不过才是刚登基的二十岁新皇,众臣无一不反对,奈何明德帝手段果决,那反对声最响的几个文臣不出七日便被告发家中贪墨之事,短短半月接连被摘了乌纱帽,更有甚着更是满门抄斩。自此,朝中风声鹤唳,任谁也不敢轻易去驳了新皇的面子。

  如今明德帝登基十年,二十八的青年皇帝正是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鼎盛时期。

  用过午膳又回到内廷处理了些政务,待傍晚回到大殿上翻阅了呈上来的几份文章,明德帝看完脸色平常,从中挑出两篇稍微看得过去的摆在上头,唤此次科举的监试官、提调官近到身侧,手指轻点在考卷上:“朕要的是说实话,讲实务,有实学的文章,不是阿谀逢迎的华藻文论,文人若有大才,诗词歌赋无论哪一样都可名动天下,成为大家,但入朝为官,却是与作词写诗不同,若竟是些能写诗作词的,都拿去翰林院当编撰,修书补籍算了。”

  监试官、提调官连忙跪下,神色惶恐:“陛下说的是。”

  “起来吧,”明德帝挥挥手,道:“朕不是说你们选的文章不好,朕把这十份都看了,只是有些失望罢了,自科举改革之后,接连两次殿试朕就没瞧见真正让朕觉得好的,倒是溜须拍马,阿谀逢迎的不在少数,长此以往,大昌何以为荣?罢了罢了,这两份就着上面这个为此次的状元吧,剩下的就按照顺序依次定下,朕乏了,接下来的事你们就看着来吧。”

  说是乏了的明德帝回到长乐宫之后便捧起武科举笔试的卷子细细读了起来,一口气看完四五份卷子之后明德帝脸上带了些笑意,提起最满意那份对着钟盛笑道:“看这个宋催,小小年纪,字里行间都是掩盖不住的狂妄与霸气,仿佛朕给他一支军队他便北能灭长庭南能剿蜀海,哈哈,好一个少年郎!”

  钟盛见明德帝高兴,自己也高兴了起来,跟着夸道:“既然陛下这么喜欢这个宋公子,看来刘大人的眼光实实的好。”

  “也是宋催撞到了刘世邦的手里,若是一个小心敬慎的看到这份试卷怕都不敢呈到朕跟前,”明德帝哈哈一笑:“去,把刘世邦叫来。”

  掌灯时刘世邦刘大人匆匆进宫,与明德帝聊了几个时辰,其中大半时间都是在说这个宋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