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不能再粉饰太平,不能再支持门面,要用一切人力物力救国家。”
阎锡山之所以如此身神不定,是被临汾战役吓坏了。其实,此时,徐向前率领的华北军区1兵团,在军事行动上,尚未最终确实进攻方向。因为,有两个战略方向都向中央提出请求,邀请徐向前部协助作战。一个是晋察冀军区杨成武提出来的。他建议中央让徐向前部进入河北,协同攻歼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一个是西北军区彭德怀和习仲勋提出来的。他们建议中央让徐向前部进入陕西,协同歼灭进攻陕北的胡宗南集团。
当时,呼声最高的,徐向前部渡过黄河,进入豫西、豫北,配合西北的彭德怀领导的野战军,彻底粉碎胡宗南对陕北的进攻。
徐向前看得很清楚,两个方向都不需要协同。
自从阎锡山撕了劝降书后,徐向前誓要与阎锡山较量到底。因此,徐向前根本就不去考虑协同作战,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以少阎锡山一半兵力,先消灭阎锡山4至6个师,最终解决山西全境的战略决定。
这个战略构思的具体战役部署,徐向前也考虑清楚了,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分进合围态势,北上晋中,割裂阎军防御体系,斩断阎军的交通,分割包围其要点,肃清外围,清剿地方杂匪,确保晋中麦收。保证解放军有饭吃,这是第一要务。第二步,相机攻取某些要点,诱敌主力与我决战,在野战中求得歼敌主力一部,以达削弱阎军实力,缩小敌占领区域,为攻取太原创造有利条件。前两步的整个战役重心放在消灭阎军的有生力量上,力争给阎军致命性打击。第三步,解放太原。
统统这些建议和构想,都有待**中央最后定夺。徐向前派周士第前往西柏坡,将自己的战役计划和行动部署,向**中央和华北局汇报。周士第是兵团副司令员,而1兵团又刚刚成立,参谋长和主任都未配到任。徐向前既当司令员又当政委,自然要演“主角”;周士第是副司令员,自然唱“配角”。
**听了周士第的汇报,十分满意,连连称赞道:“向前好大的气魄哟,比敌人少一半,还要吃掉敌人4至6个师。此着若赢,山西便全盘皆活。”
接着,**又说:“一、‘保卫麦收’这个口号很好,可以动员广大人民参加。晋中人民要收麦,阎锡山要抢麦,这是一场严重的斗争。二、战役的重心,要放在消灭敌人方面。只有消灭敌人,才能更有效地保卫麦收。三、敌人要抢粮,就得出动,便于你们在运动中消灭之。阎锡山手上还有14座县城,只要打掉它一两个,敌人就慌了,下面的文章就好做了。”
周士第认真地记录着**的指示。
徐向前指挥的1兵团就要动手了。临汾一战扬名的8纵指战员,个个摩拳擦掌,人人立誓争当进攻太原急先锋。
------------
第二部 太原(5/6)
5
**为什么要称赞“徐向前提出的‘保卫麦收’这个口号好”呢?这是**了解山西历史的结果。
在山西,晋中是产粮区,但这一带一直有个民谣:小麦,小麦,你不要黄,黄了不够交公粮。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太原,每到麦收季节,总是出城抢粮。八路军为保卫老百姓麦收,进行过紧张的斗争,这一点,老百姓记忆犹新。如今,快到麦收季节了,阎锡山为固守晋中一座座孤城,开始准备派兵抢麦囤粮。老百姓盼爷爷盼奶奶,早就盼着解放军来保护麦收,因此,把民谣也改了唱:麦子,麦子,你慢慢长,解放军来了你再黄。
保卫麦收,成了此次战役的口号,这既是作战任务,又是政治任务。那么,面对装备和兵力都占优势的阎军,徐向前从哪里开刀呢?
徐向前弄出了3个大动作。
第1个大动作,6月初,派部队挺进风陵渡,在渡口征集民船。
第2个大动作,6月1o日,徐向前在《人民日报》表《谈临汾胜利的意义》。
第3个大动作,6月中旬,吕梁军区部队大张旗鼓进至高阳镇,威逼汾阳、孝义;不久,打下灵石。
这3个大动作,让阎锡山高兴坏了。阎锡山判断,徐向前部挺进风陵渡,有南渡黄河的迹象,其主力有进入西北战场作战的先兆;徐向前表文章,说明在临汾战役中,徐向前部伤亡惨重,正在补充兵员,休整部队。机不可失时不待来,阎锡山急令高倬之指挥第34军、第43军和“亲训师”,分三个“箭头”,合击高阳镇的吕梁军区部队。阎锡山说:“三支部队就像三只老虎爪子,要像撕毁徐向前的劝降书一样,把徐向前的部队一部一部地撕烂之!”阎锡山还命令两个军和一个师为“闪击集团”,高倬之为“闪击集团”司令官。
{本章节选自《藏九地,动九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征战纪实》一书,该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在网上购买到实体书!~~~谢谢您的喜欢!}
{ss.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奇 书 网 ,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6
是否如阎锡山之愿?
事态的展确实如阎锡山之愿。不到三天时间内,“亲训师”连连得手推进,山口,高阳,汾孝等周边地区纷纷落到“亲训师”手里。
在国民党军编制序列表中,“亲训师”是第73师。那么,第73师为什么要叫“亲训师”呢?说来话长,该师是阎锡山亲手组成起来的“宝贝疙瘩”。自从运城失手,临汾落陷,阎锡山就决定建立一支过得硬的“王牌”部队。开始时,也就是1947年3月,编制只是一个团,名称也只叫“亲训团”。这个团的团长由时为第34军军长王乾元兼任,各级指挥官则从山西境内各部队抽调来的将官、校官、尉官、军士担任。在太原大盘镇成立“亲训团”时,下编1个将校队,2个尉官队,3个军士队。正式建团的那天,阎锡山亲自主持,把一支支半自动步枪一一授予队员,还说,“我们要建立一支铁军,请日本的教官执教,这就等于大家去日本留学了一次。”除此之外,阎锡山把最好的武器装备配备给“亲训团”,把最亲贴身的军官按插到“亲训团”督导,把最有希望提升的军官放到“亲训团”锻炼。“亲训团”训练3个月后,阎锡山决定把“亲训团”扩编成“亲训师”,亲自选定忠诚可靠的陈震东任师长、白玉昆任副师长、刘国相任参谋长、张茂兴任政治主任。陈震东在193o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大战时,任敢死队队长;后来,阎锡山把其二儿媳的妹妹嫁给他。
由此可见,陈震东必定死心塌地为阎锡山卖命。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