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1 / 1)

我在宅斗文里当咸鱼[穿书] 狐狸浣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想了想,可能不管在哪个时代,乙方都不好当吧,陈氏回来了,陶妈妈要应付的甲方可就更多了,心力交瘁的时候一多,面容上就表现出来了。

这关切一问,是真的关切。

但傅莹珠的话听在陶妈妈耳朵里,也是真的令她委屈。

何止是过得不好、睡得不香?

陶妈妈简直要寝食难安,食难下咽了!

能活到今时今日,还要亏得她身体好!

陈氏一回来,就找陶妈妈发难了,怪她没看好傅莹珠,不仅没让傅莹珠咽气,居然还让傅莹珠生龙活虎、调养好了身子。

陈氏的手段,一向是恩威并施,这回陶妈妈惹了她生气,私底下,自然少不了一通教训,把陶妈妈吓得两股战战,当夜回来就发了一场寒,病了。

昨夜喝了姜汤,才舒服点。

年纪大了还这么折腾,陶妈妈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太苦,太惨了。

而这,究其根源,不就是拜傅莹珠所赐?

偏偏她还跑来关怀,这真不是故意来落井下石的吗?

大姑娘啊大姑娘,您可真是够无聊的呀!要是真的想关怀她,那就别这么光鲜亮丽地在府里转悠,在她自己的院子安分待着不行吗?

陶妈妈咬牙切齿:“老奴,身子好得很!还能再活五百年!多谢大姑娘关怀!”

傅莹珠听了,笑眯眯地点点头:“是了,我瞧着陶妈妈这劲儿,也不像短寿的样子,毕竟好人长命呐。”

好人长命??

大姑娘你是不是记错了??她在大姑娘那居然算得上好人?

陶妈妈一怔,然后才意识到,傅莹珠是在阴阳怪气。

好人长命,那坏人呢……陶妈妈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知道她在傅莹珠那,肯定算不上好人的。

偏偏她还不能主子理论,毕竟傅莹珠没指着她鼻子骂她祸害,一句难听的话都没说,她也不能自己上赶着认啊。

真是晦气极了。

“大姑娘……”傅莹珠看上去温温柔柔的,怎么这么会气人呢?陶妈妈快气死了,她感觉自己的病又要复发了,她忍着怒气,说道:“大姑娘今儿上厨房,有什么贵干?”

傅莹珠开门见山,笑着说:“陶妈妈,今儿我要借借大厨房,给祖母做一道大菜。”

呵呵,又要去拍老夫人马屁了,大姑娘你能不能换个新鲜的招数啊?

陶妈妈心中不屑,面上却不表露出来。

之前傅莹珠仗着病体作威作福,如今壮得像头牛,可别想再让她打开方便之门了。

陶妈妈皮笑肉不笑:“大姑娘有孝心是好事,只是您今儿个用厨房,明儿个用厨房。这个主子用,那个主子也用,那就乱了套,厨房也有厨房的活要做。您的要求,老奴不能擅自答应,还得先问过夫人才行。”

陶妈妈说的夫人,就是陈氏。

陈氏当家主母,现在回来了,家里的一切事宜调度,当然都是由她管辖的。陶妈妈这个锅直接甩到了陈氏的身上。

傅莹珠点点头,也不着急:“行,你去找母亲禀报,她如此疼爱于我,又兼之贤良淑德,是有口皆碑的好媳妇、好母亲,当然不会拒绝我的要求。”

呵呵,那可未必。

你是不知道,你如今那位继母,可是关起门来生气,恨不得把你生啖血肉呢!

陶妈妈揣着一肚子心思,去找了陈氏如是禀报。

陈氏听了傅莹珠的话之后,暗暗冷笑起来。

这丫头,好像有点心思,知道要怎么拿捏自己,会用名声做筏子了。

只是,她的功夫终究是嫩了。

既然知道自己是有口皆碑的贤妇,和她作对,就必然没有好下场呀!

陈氏冷冷一笑:“好哇好哇,大姑娘如今真是出息了,”

侯在一旁的陶妈妈,无端觉得这句话很耳熟。

陈氏又说:“既然她如此有孝心,我哪儿能不成全呀?让她用去,只是做得好不好,可就未必了。这种邀功的事情,做得对了未必有奖,做错了却一定有罚,我且看她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陈氏看,老夫人对傅莹珠好,未必是真的对她好,可能只是借着傅莹珠这个孙女,和她这个媳妇对着干罢了。

可傅莹珠居然因为这点小恩小惠,就欣喜不已、要去邀功了,真把她自己当回事了?

真是可笑。

像这种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就是要下厨,也只是动动嘴皮子,真要她们动手,是不可能的。

就连陈氏自己,都是个从小被人伺候的,没什么厨艺,傅莹珠就更不可能有。

如今答应傅莹珠的要求,她不仅能保全自己的名声,还能看到傅莹珠出丑,简直是一举两得。

陶妈妈犹豫了一会儿,本想阻止陈氏犯错,告诉她上回那道羊蝎子可就是老夫人对傅莹珠态度好转的开端的事,可是又怕暴露自己办事更加不利的事实,只好隐瞒下来,不说了。

说多了,挨的骂越多,要怪就怪陈氏自己吧,将她这个老奴骂出心理阴影了。

得了陈氏的命令,陶妈妈赶紧走了。

从陈氏那回来,陶妈妈的脸色很不好看:“大姑娘,请吧。”

傅莹珠倒是有些诧异,没想到陈氏这么容易就将厨房借给了她用,转瞬好像又想到了什么,忽然间明白了过来。

傅莹珠忍不住笑了,随后带着自己的五头乌鱼进了厨房。

说是大菜,但其实说通俗点,也就是一道乌鱼涮火锅罢了。

其中,汤底是最为紧要的部分,乌鱼片好不好吃,入不入味,就看汤底。

乌鱼主要是吃个新鲜,倒不需要怎么处理,只需要原汁原味便好。

傅莹珠指挥着厨娘,说道:“你们把这几头乌鱼处理干净,内脏掏去,鱼头鱼鳍弃之不用,剁去龙骨,鱼身用来片成片。”

厨娘们一听,心想这还不简单?

正应下来,傅莹珠就又强调道:“乌鱼片,要薄如蝉翼,从一边能看到另一边,不可太厚,太薄。你们刀要磨得锋利一些,要快一些。”

“每片鱼片要连着鱼皮,不能切割,不能弄断,我一会儿教你们怎么片。”

一听这要求,厨娘齐齐变了脸色。这要求,一听就费时费力,很考究刀下工夫!

如果大姑娘考究的是灶台上的功夫,她们或许还能说几句什么话,让她下不来台。可考究的,是刀下工夫,这就是厨娘自己的事情。若是做得不好,那就是她们自个儿的问题,和别人没关系了。

本想找茬的人,心思又落到空处,只能闷声干起来,心里憋屈。

趁着厨娘们处理食材的时候,傅莹珠自己也在忙活。

她先是用鸡架鸭架和猪筒骨,熬了一锅高汤,先在一旁大火烹饪,放着。

随后,又在另一边点灶台上,开始处理汤底的原料。

既是药膳,那就少不了药材。

傅莹珠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开始一一清点,准备好分量。

随后,用这些药材,以及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