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1 / 1)

第一战场分析师! 退戈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级,让人眼花缭乱的文字跟符号连串闪过,借此表示自己的尖叫与亢奋。

网友们一秒变脸的功夫堪称绝技,完全不记得之前对乘风有过的质疑。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乘风别六日,当换脑子观看!”

“这跟上次还是同一个人?打法都完全不一样了啊!”“中间那两个机型我没看懂。变型只完成了一半,所以看起来有点奇怪。但赢了说明一切,乘风爸爸!”

“之前说乘风是嘴强王者、当代赵括的人呢?还不出来跪下?”

“钟逸捷不会放水了吧?怎么就输成这样了?”“技改后的机甲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手操机甲或将迎来新时代!”

“能赢走我心的女人,果然不同凡响。”

乘风站在活动广场里没有动作,周围的人众星拱月地聚拢在她身边跟她说话,她也不作回应,低垂着头像是暂时登出。

十五分钟后,网友来报。

“靠!乘风在发攻略啊!”

“她怎么那么喜欢逛贴吧?这种时候别写攻略了,发表一下获胜感言好吗?”

“写了攻略还要被外行人嘲讽,吃力不讨好。女儿算了吧。”

老孔也在无人的地方吼了两嗓子,稍稍冷静下来,正在翻看比赛录像。

他刚将视频资源发送给自己的同事,评价的小论文写了个开头,扫见网友评论,又兴冲冲地去看三夭论坛。

乘风发的帖子叫【手操机甲变型的个人理解(第1篇)】,标题很明晰。里头是乘风最近闭门不出所得出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师,她真的将数据搜集做到了极致。结合手操机甲变型后的种种功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变型不必一步到位,关键部位够用就行,这样可以节省数个代码串的敲击时间,用到别的操作上。

具体的代码连接还没有给出。但这样的行为,让她原本已经逼近极限的操作手法步入到了新的境界。

风文章底部写着【容错率极低】的红字提示。

老孔读了一遍,脸上的笑容僵硬了,看得一阵心惊肉跳,终于意识到观战时那违和的心情出现在什么地方,皱着鼻子关掉帖子。

她克服出错率的方法,就是更快、更强、更疯狂?!

老孔赶紧在群里下发通知,让教研组的成员提醒诸位同学,这攻略不适用于正常人,千万不要学习,没有参考价值。他晚点再找乘风谈谈人生。

编辑完文字,老孔的左手食指在光脑页面上滑了一下。

论坛自动刷新后,首页又出现一条乘风的新帖。

之前网友为乘风的真实水平吵得不可开交。无论是多恶劣的讽刺,乘风都无动于衷,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按部就班地发布各种攻略贴,只回了一条不算偏激的评论。

此时她就是转发了自己的回复。

“十年磨一剑也不算晚,十天你都等不了?”

@叶归程回复:十天磨一剑,这把刀还算锋利吗?

她去哪儿,网友跟哪儿。

“磨的是剑,刀怎么会锋利呢?【doge】”

“锋利!但没有姐姐的魅力有杀气!”

“礼貌问一句,我可以碰瓷吗?”

“磨刀石借我用用,我可以跪下来求你!”

“有被帅到,怎么办?肇事者不负责,芳心纵火能报警吗?”

老孔顿感哭笑不得,忧虑的情绪也散了大半。

这小孩儿……原来还挺记仇的啊。

直播(【教你如何克服本能手操...)

##56-技改7

乘风发完帖子, 重新回到活动广场。

喧哗涌动的人群围绕着她,网友们争先恐后地自荐:“还打吗大佬?”

“能指导一下吗学妹?”

“你到底是怎么在十天之内克服本能的?努力可以做得到吗?”

“你的这种打法在联大属于主流吗?”

问题实在太多了,乘风挥挥手, 示意他们稍等。

她点开不停闪烁的好友信息,钟逸捷给她发了一个满头黑线的表情包, 并问她要不要再来一局。

叶归程:下次, 三天后吧。

唯快不破:不是吧?你的读秒时间也太长了吧?要三天啊?

叶归程:很短了, 上次读了6天哇。

唯快不破:不是,你读的什么秒啊?

叶归程:我只会这几个技能啊,我得去学新的。

唯快不破:啊?【满头问号】什么意思啊?

乘风明明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见他不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点出下一条新私信。

老孔:你冷静一点!!!

乘风觉得自己很冷静,倒是这位朋友, 看着快要抓狂了。

老孔:你的这种打法很不可取!

【老孔撤回了一条信息。】

老孔:你的这种打法有点太冒进了,这要是在战场上, 损失得多大啊?

叶归程:我知道的。

老孔:你真的知道吗?

老孔:非极端状态下, 我们是不赞同开着手操机甲“咻”一下飞出来的。风险大、难度高,而且不是最佳反击方式。虽然很帅、很酷, 但是并不厉害。

老孔:当然, 新代码的连接构思非常巧妙, 证明你有细致的研究跟独立的思考。不过我记得你以前的操作风格贴近主流,不是这样剑走偏锋。你可千万不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啊。

乘风又回了一遍。

叶归程:我知道。【乖巧点头】

老孔怕自己说多了会惹乘风烦,何况对方求学态度如此良好, 当下深切体会到了做老父亲的苦恼。

循序渐进真的好难, 他努力收敛自己的坏脾气,跟这台小机器人做思想交流。

老孔:那, 你是怎么克服肌肉记忆的本能,消化这次技改的?可以跟老师分享一下吗?

这个问题,乘风看到不下十遍了,每次都忍不住想给对方发个问号。

叶归程:跟求生比起来,算不上什么本能。就练啊。

老孔:总不能是干练吧?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吗?譬如代码分类、难度安排。

这群人的想法总是让乘风感到很奇怪。

有种不切实际的天真,固执地拒绝正确答案。即便“1+1=2”这样的算式已经列在他们面前。

叶归程:你们不是有总结过吗?

老孔:教研组确实想了很多办法,但学生实践后反馈都表示一般。模拟测试的成绩也逐渐出现两极分化。我们分别找同学进行谈话,暂时没有很显著的结果。

即便大家都在进步,也掩饰不了手操班整体士气的低迷。

当一个优秀了十几年的人,忽然被告知其实你很平庸的时候,这种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乘风摩挲着下巴,面色凝重地盯着聊天框苦思许久,终于想出个很精妙的形容来。

叶归程:盯着一片叶子看一百秒。

老孔盯着短短十个字看了三秒,意会了下,觉得大概是什么很玄学、很高深,很不理科的感悟。正想说一般人哪怕看个一千秒,也未必能够开窍,第二天信息跳了出来。

叶归程:它也还是一片叶子。

老孔:……

叶归程:所以为什么不能干练?死练总比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