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4 章(1 / 1)

重生年代福妻满满 自由向上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块烙饼,就是这样已经很显眼了。油汪汪的烙饼,是庄户人家一年也吃不到几次的饭。

这样的差异在三个孩子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原来差距是这么大。

魏开云根本就没有吃,李云强递他知道饼子,被拒绝了。

“我还不饿。你们吃,我什么都没干,没有消耗。”

牛车还是挺舒服的,三个小的没一会就睡着了。魏开云让闺女躺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男孩躺在了麻袋上。

“小魏,我是看出来了,你对你家闺女那可是真好。”李云强笑着调侃魏开云。

“我喜欢闺女,听话懂事。惹人喜爱。”

“哈哈,咱们都喜欢儿子。”

李云贵找到了邢乡长“老李你还没有吃饭吧?”

“我带了干粮了,刚才咬了几口。

邢乡长我过来是想着求你帮着找车交公粮,这样太慢了。”

“吴春山跟你说的吧?”

“是啊,现在就我们一个村交公粮,人家粮库也得一样的伺候着。”

“行,我给你想办法。我和兵营熟悉,看看能不能借来卡车吧?”

“太谢谢邢乡长了。”

“客气什么?”邢明英抄起了电话,拨通了兵营的电话。

几句话之后,邢明英笑着放下电话。

“行了,早上五点他们去你们村找你。不过只能给一天的时间,所以你就得快点,一天之内全部拉过来。”

“没问题。邢乡长,我先回去准备了。”

李云贵又去了一趟粮库,说了明天一天所有的公粮都拉过来,会很早就到。

“李村长你放心,咱们七点上班。”

“行,我这就回去准备了。”

李云贵一边骑车一边吃着饼子,也确实是饿了。也没有等还在路上的牛车,直接回村。等到到家直接去库房找李存山。

“存山大哥,所有的公粮都准备好了吗?”

“好了,玉米今天也都摆弄好了。”

“邢乡长给借了兵营的卡车了,明天人家五点就过来,一车都可以装十多吨,咱们明天两趟把所有的公粮都交了。”

“行,都准备好了,玉米还差两万零四百斤。装一车,再把三千斤的黄豆也装上,还有两千斤的花生也装上。就可以走一车。

高粱直接就是三万斤一车。”

“可是一千斤的棉花要我用什么顶?”

“还和去年一样,用黄豆顶。还是二斤顶一斤吗?”

“嗯。那就第一车多装两千斤的黄豆。”

“行,我都准备好了。放心吧,黄豆一定是一等品。花生可能评不上一等。高粱一等也没有问题。”

李云贵留下高粱是想着酿酒的事。所以宁愿用黄豆顶。

“一会儿敲钟告诉大家一声,所有的人明天分成两组,这装车卸车可是力气活了,让各家各户都带好了干粮。”

两人商量好了,李云强他们才回来,他直接留在了大队部,把账记好了,拿着钱就去了魏家。

“姜老师,这是今天的钱,一千零五十六块钱,我已经上账了。”

“好。”姜心语笑着收下了,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成为现金保管。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头等的工作了吧?

“姜老师,小魏呢?”

“他去摘菜了,一会儿就回来,找他有事?”

“嗯,明天他得跟着我,我哥说明天一天所有公粮都交了,我一个人算账不行。”

“好,他回来我告诉他一声。”

李云强这才高兴的离开了。自己虽然是会计,但是算账的速度真的不快。有人帮着自己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晚上开会,李云贵通知了大家伙,所有人都高兴啊,这公粮交完了,就可以分粮食,分钱了。

大家的脸上带着笑容,还有一百多亩地的白菜,到时候一定可以分很多的钱的。今年的年好过了。

再说今年大家伙的状态比每年要好太多了,夏天除草没有加班加点的,秋收比往年也轻松,最省劲的就是今年没用人工种冬小麦。

第二天四点半李云贵敲响了大钟,所有人家的壮劳力都来库房这里集合,女人们留在家里做饭,一会儿早饭得吃,还得带着干粮。

差五分五点的时候,大卡车开进了村里,下来两个看着特别精神的当兵的。

李云贵客气请人家去家里吃饭,但是被拒绝了,“老乡,我们有纪律的,不能拿老乡的一针一线的。请尽快装车。”

李存山过来分配活计,就按照昨天两人商量的装车,先装玉米。然后是黄豆,花生。

说起来挺容易的,但是那得一袋子一袋子的抗上去。

魏开云也过来了,他在车上指挥怎么装车,虽然说能拉十多吨,但是那也得装整齐了,要不然也是装不下的。

人多力量大,一个半小时后,子弟兵负责刹车。这次跟过去三十人,人少了不行,到那里还得卸车。

797交公粮

这三十人早饭都没有来得及吃。有十多人坐上了卡车,士兵嘱咐他们一定要扶住了,速度太快路不好走,别甩下来。

剩下的十多人就只好走着去了,没有办法。

魏开云和李云强两人骑自行车过去。

自行车怎么可能追的上卡车?不过卡车开的也不快,毕竟车上还坐着人。

等到魏开云他们两个到了,这边粮库已经开始准备了。

过了一刻钟,就开始,花生被评为二级,黄豆却是被评为特等品,比玉米还要好。

“等等,这黄豆单独放着,这些要给种子站的,老李,你们村真有好东西。”

“还是吴站长有眼光,这黄豆可是我们今年种的新品种。好东西。”

“对,真的是好东西。单独的放在一边,下午通知种子站过来拉。”

这时候走路过来的十多个人也到了,玉米可是最累人的。

李云贵知道因为黄豆被评为特等品,所以顶的棉花也成了一等品了。这可是好事,能差好几十块钱呢。

一直到了中午,第一车交完了,李云贵跟着卡车回去,继续装车,这三十多个村民就留下来休息一会儿,下午还有一车呢。

魏开云和李云强两人算账,和人家粮库的数量对上了。

魏开云看着大家伙都挺累的,问了粮库,借了暖壶,大家吃的是凉的饼子,但是可以喝热水。这样也不至于难受。

等到下午两点的时候第二车也到了,全部都是高粱,最后也被评为了二等,因为这个李云贵据理力争,但是人家也有凭据的,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没有办法,这三万斤的高粱一斤差了二分,那就是差了六百块钱,黄豆和棉花有差价补,也还是差了。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两位士兵开着车离开了,真的没有喝一口水,吃一口东西。

李家兄弟的心情都不好,可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粮库这边给了条子,明天他们可以去取钱,今天不行了。

一帮人还得走回去,没有办法。所有的人心情都挺低落的,刚刚出来粮库,就看到李存山他们赶着车过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