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征锅(1 / 1)

福临门之老李家的四媳妇 翦玥 364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二百八十一章征锅

商定好孩子的问题,一家人就等着晚上张氏回来,谁知,在午饭后没多久,吃了饭去宋家村那边找耆老吹牛的老财爷爷匆匆回来。

当秦望舒跟着公婆两到达村长家时,几家当家做主的都已经在来。

“这边”杨婆子指着两矮凳,让婆媳两过去坐,婆媳两都没客气,过去与几家的老婆子凑一块。

见各家都来了人,老财爷爷开口:“宋家村那边来了人,挨家挨户的抬锅”

“抬锅?”在座都觉得莫名,就是秦望舒都有些诧异。

点着头,老财爷爷将与宋家村耆老交流出的想法告诉大家:“可能是想要融铁,水坝上用不到铁,这挖卯却要用凿”

“对啊!”村长拍手,醍醐灌顶:“整个府城的木匠在多,但面临的是水坝,这人手就肯定不够,而想要加快水坝的建设,将凿木的事交给一般人会更快”

“如果是这样,那确实合理”林旺叔在村长话落时附和。

与此同时,关老头也点头表示同意。

李老头此刻的脸色很难看,与几位当家的成鲜明对比,在几人看向他时,他幽幽说道:“建造水坝需要木匠,给人融铁需要铁匠”

他家老四是铁匠,还是逃脱官府征用的铁匠。

如今,府城没有明面上的铁匠,李老四若在,保管会被第二次征召。

这回到是不用长途跋涉到西山府铁矿山去铸铁,但一旦被人推出来,他逃过征召的事就会暴露,不说会不会照成什么结果,但与他们村现在这种局面又会是异曲同工。

老李家这是注定了要面对这样的局面的。

“老四不在,什么事都会没有,你别多想了”村长劝慰,可心里,他却替李老头郁闷。

相比被二次征召,边境也不是好地方,李老四这运气,也真是没谁了,转来转去总往他头上转,三尺大刀就没离他脖子的意思。

为老李家捏把汗,关老头也开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都没办法,即便老四被征召了,咱也没办法”

“关老哥说的不错,今天会怎么昨天谁知道,好在,老四···不在”差点说去了边境的林旺及时刹车,没让李老头听到更加憋屈的词汇。

然而,他们都不知,李老头脸色会这么难看也就是想到了自家小儿子这无敌的运气。

可又有什么办法,便是现在有人想去边境将人带回来他也无力阻止。

突然,他竟然升起会有人去边境将人带回的想法。

毕竟,打铁比边境安全。

“爹,你不用担心,官府都到了征集铁锅的地步了,这铁匠人手必然是够了的”以官府这段时间的做事态度,这铁匠必然已经就位。

对于会被某些人想起的李江,秦望舒到是不担心。

都在那替老李家郁闷,听到她这言论,几位当家都有些好奇。

只听得村长问道:“你怎么会这么想?”

又不是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发表意见,秦望舒一点局促的感觉都没有,张口就来:“开建水坝的事不是一两天就能决定的,而西山府也干,那些被征召的铁匠依旧在铸铁的可能不大”

“在我瞧来,这水才是最重要的,便是西山府还能坚持铸铁,这水坝用人,官府也会务必将人分出来,没有水,你有在多兵器都无用”

没人提醒,众人只会考虑当前,只能想到他们能想到的,这一让秦望舒提醒了,顿时都有了不同见解。

只见眯着眼,老财爷爷颇有些智者,贤者的意思:“你说的没错,官府要修筑水库肯定是已经感觉到灾情的严重性,就跟当时觉得兵器才是战争的制胜关键一样”

同时想到这里的村长被老财也有抢话,嘴角翕动。

在众人的瞩目里,他一激灵,说道:“负责修建水库的人是京城来的,他们一来就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相关事宜,可见,这每一步都已经考虑好了,而西山府离京城不远,说不定负责修建水坝的人前来时已经将铁匠安排好了”

“对,对,对,应该就是这样,不然会先征召铁匠,才是铁器”忙不迭的,林旺叔抢过话题:“听闻当时各府的铁匠都被征召了,各府如今还有没有铁匠他们还能不知道?”

“显然,人家是知道的,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征收铁锅”关老头盖棺定论。

嘴角抽了抽,李老头没说众人被小儿媳妇牵着走,更没将大家的失误指点出来。

官府会如何,国家会如何,这都是禁忌,是想都不能多想,更不能说出来的。

他们这样大咧咧的议论,被有心人听到,那是会掉脑袋的。

垂眸,在众人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时,他仿若没发现众人的理智失常,说了句:“既然如此,那铁匠就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需不需要将家里的铁锅送到县驻办去”

“呃~”对于这个问题,村长感到头疼。

他已经不止一次后悔没落脚在自己县,自己镇的地盘上了。

思绪被成功转移,瞪着村长的这片刻,众人心头都过了遍事。

老财爷爷:“若是需要我们的铁锅,县里应该来人了”

林旺叔:“毕竟只是一个来时辰的路,不远”

关老头:“我们村人家虽然不多,但都这么收了,跑不掉我们”

“可是”与众不同的,李老头一句可是又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上次需要青壮时我们就没被通知”

“那不是因为我们村的青壮早被征用了”老财爷爷蹙眉感觉那里不对劲又想不到,话落目光就这么盯着李老头。

李老头心头话都想好了,却不想村长横插一杆子,将话头抢了过去:“修筑水坝的事我们也没被通知到,让人砍树的事一样”

就是修筑水坝,砍树的事他们都没被通知到,才会有几人的县驻办之行,也才会觉得没在自己该在的地方是件很不好的事。

村里人不多,或许在当下会有人觉得不通知也没关系,可还是老问题,不出问题当然没关系,这问题一出,关系就全是他们的了。

嘘口气,同时觉得自己也没比李江幸运多少的村长定论:“不管有没有人通知我们,大家做的就是我们该做的”

第二百八十二送锅去

都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话一说开,大家自然都支持。

“怎么个征收法,我先去宋家村那边问问”关老头站起。

没好气的剜大儿子一眼,老财爷爷道:“一户,一锅,多的不要,少了不行”

呃!

“··那,咱都拿小锅?”站都站起来了,也不好在坐下,灵机一动,关老头窘迫的问着自家老父亲。

又瞥他一眼,很是不满大儿子的急躁个性,更是对他的不信任感到生气,老财爷爷更没好气:“你都主动了,不该是让人看到你的诚意?”

主动却拿小锅,这还不如当做没这回事。

摸摸鼻子,也觉得自己格局小了点的关老头虚心认错:“是,是儿子短见了”

“哼~”

暗骂一句一把年纪了还没点数,老财爷爷很是给面子的没继续敲打,转眼,他与大家说:“宋家村不少人家都拿小锅,来収锅的人并没多说,不过,他们村长出了大锅,村长家的亲戚朋友也出的大锅,口里也一直嚷嚷能为官府多出一份心就该多出一份心”

“我们若是送小锅过去,定然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只是,去都去了,大锅又怎么样,虽然咱的锅和在一起也铸不出几样东西,但知道能多做一两件也能心安理得”

铁器。

锅盆碗盏也好,斧头菜刀也罢,那都是财产,还是最稳固的那种。

而家家的人都多,家家都有一口之上的大铁锅,更是家家都在出门时将它们都带上了。

若是官府收去铸箭,心头还能不舒服,可猜测到官府的用途时,别说只要一口,便是全部都应该拿出去。

现如今,人人家里都有陶锅,没了铁锅并不会饿死,而在这样的关头,不便,麻烦都是小事,能尽快将水坝修筑起来才是大事。

心里都明白老财爷爷说的不错,便是李老头,村长这两家只有一口大锅的也没多想,接下来的事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然,老李几家有多明白事理,许家,柯家就有多胡搅蛮缠。

听了村长的说辞,在听出村长是自作主张时,差点没将村长骂死,但当村长留下一句我只是通知你们,并没强迫你们干啥转身而去时,她们积极的出门走往讨论起来。

他们惯是这样,有人冲锋陷阵自然要撺掇,若没人理会,她们绝对会比别人理智。

小老百姓那里敢与官斗,不过提前一步离开,到现在男人们还给人做白工呢,她们那里敢与官方横。

自然的,在村长几人出发时,代表们推着板车跟上村长的脚步,一家家拿出来的还都是大锅。

送走几位当家的,老婆子与杨婆子几位婆子去了宋家村,与大姑姐一同回家的秦望舒直径往张氏帐篷去,在确定两人不会复烧后,决定晚上的那次药在缓缓。

因大姐要去洗锅,更换了大姐来守着两孩子的小夏,瞧着四嫂仔细检查姐妹两手脚心,更是将手伸到两孩子腋下,不由感慨。

“她们的娘怕是都没四嫂细心”

两孩子依旧熟睡,不知是因为前两天没睡好又累过头,还是能量晶石的后遗症,但可以确定,姐妹两现在都睡得很熟,不会被她们的谈话扰醒。

确定了这一讯息,秦望舒拍向小姑娘,笑骂:“说得娘跟三姐都很不细心似的”

心头还在那耿耿于怀,听弟妹这么一说,李大姑嘟囔一句:“娘肯定是细心的,但我,明显不是,不然娘也不会撵我”

早上,她是门都没得进的。

被大姑姐那我与你,老娘居然选择了你,我很不服气的嘴脸逗笑,秦望舒撒谎不打草稿:“若是三姐快那么一两步,应该能听到娘的责骂声”

回想早上老娘的语气,李大姑一点不怀疑老娘当时的情绪,后怕不已,她可是娘的亲闺女,她若在身边,老娘绝对会迁怒到她身上。

这种事啊,已经不是一两回,而是常态。

顿时觉得自己今个运气好的李大姑一扫阴霾:“以后有什么事你还是继续往前冲吧,你在身边,娘最多嘀咕几句,我在身边,说不定就得遭殃”

“娘有那么不讲道理吗?”秦望舒好笑大姑姐的一本正经。

然而,李大姑还有更正经的:“有”回想过去种种,她毫不犹豫:“娘只在儿媳妇面前讲道理”

生为娘的亲闺女,她真的没享受过那样的待遇。

有时,她都会羡慕张氏,都想知道张氏在作时娘是不是还是一样包容她,也想过若是四弟妹依旧如初,娘是跟对张氏一样还是比对张氏时更能忍。

突然想起逃难前的四弟妹,李大姑一个冷颤。

心底哀号起来。

若是四弟妹没变,她们老李家就真精彩了···娘怕是会早死好几年。

呃!

坏的不灵好的灵。

娘会活到九十九。

不敢在腹诽自家老娘的李大姑接连呸呸几口,转移话题,看向两孩子:“你那药真好”

严重怀疑大姑姐是在呸老婆子的秦望舒挑眉看着她,在见她并无心虚感后点头:“确实,可惜李江不在,不然怎么都要让他去多买两副备着”

“小弟在如今也没用,药铺缺药得很,他在也买不到药”早知能买到那样的药,当时就该让小弟多买点,家里孩子可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么好的药肯定很贵,而当时小弟只买两副,肯定是买不起第三副了,或是买不到第三副,不然,小弟才不会吝啬。

很是习惯的,李大姑将关于自己小弟的一切不合理合理化,而秦望舒闻言,自然道:“可问过总比不问一声的好”

“这话倒是,死心了与有个念想是不一样的”抬手摸摸两孩子,她接着说:“就像现在,若不是知道买不到同样的药粉了,肯定会想办法在去买点,毕竟当时小弟买药的地点不难找,而咱手里有钱了,不似以前,有病没钱治的时候,如今的咱们,那是有一点点问题就想把它治完全了”

便是以前,老李家也没出过有钱不给瞧病的情况,更不要说现在。

现如今,便是二嫂不愿给孩子看病,老娘也能让两孩子看到底。

老娘从来都是嘴硬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