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道:“现在皇上的脾气,是越发大了。哀家说几句,他都要撂脸子。你说,哀家刚才哪里说的不对了?他不待见苏贵人,也该等孩子出世再处置。到时候抱到哀家的寿宁宫里养着也行。”
秦妃想到刚才永嘉帝阴沉的面色,心有余悸,忙低声道:“皇上不乐意听这些,以后太后娘娘可别再提了。苏贵人已经落了胎,娘娘何苦为了这么点小事和皇上不痛快。”
赵太后轻哼一声:“不提也罢。孩子没都没了,说了有什么用。”
赵太后上了年纪,有些嘴碎的毛病。半日里,到底还是念叨了几回。
秦妃耐着性子安抚赵太后,心里暗暗叹息。
苏贵人倒霉遭殃,她看热闹之余,也有些心惊。昔日那个多情重义的李垣,已经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
大魏天子,天威赫赫。
这几日,就连孟妃也很少出延禧宫。
宫中看似平静了,却又似有一股无形的暗流在涌动。不知何时会喷发出滔天巨浪。
……
时间一晃,又是五日过去。
这一日,太子李景带着东宫属官和一众东宫侍卫回了京城。
和李景一同进京的,还有几辆囚车。车里关押着五六个囚犯,皆是郑县的贪官。京城百姓们最是好热闹,纷纷凑过来瞧热闹。
穿着一身明黄色太子服的太子殿下,骑着黑色骏马,在众百姓赞叹的目光下踢踏前行。
“太子殿下真是威风神武!”
“何止如此。太子殿下征伐燕楚时立过大功,为了赈灾,在郑县一待就是几个月。可谓爱民如子。瞧瞧,太子殿下的脸变黑变瘦了。”
“呸!离那么远,哪里看得清太子殿下的脸。信口胡咧咧!”
“怎么胡咧咧。我不用看,想也想得到。反正,有这样仁厚的太子殿下,是我等百姓的福气。”
“正是正是。大魏朝有英明天子,有仁厚太子,定能国泰民安延绵万年。”
国有储君,人心安定。这句话半点不假。
对百姓来说,有饭吃有衣穿,皇上是天,太子就是参天的树。有太子在,天塌了也不用愁。
“百姓们都在夸赞殿下呢!”骑着红色宝马的李晏转过头来,笑嘻嘻地冲太子李景喊道。
李景听得好笑不已:“我们离得这么近,声音小点我也听见。扯着嗓子喊什么?”
李晏咧嘴笑道:“我是怕殿下听不见,特意喊一声。”
方子詹和周礼骑着骏马跟在后面,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他们两人都是科举出身,骑术平平。不过,这几个月在郑县,时常随着太子殿下四处奔忙,骑术大有长进。
百姓们在说什么,他们其实听不真切。不过,从百姓们热情夹道的欢呼声里,也能看出百姓们对太子殿下的爱戴来。
他们都是东宫属官,见到这一幕自然高兴。
不知是哪一个百姓,忽地大喊:“太子殿下千岁!”
一声起,很快有许多百姓跟着高呼起来。
太子殿下千岁!
李景笑了一笑,冲百姓们挥挥手。旋即,街道两侧的欢呼声愈发喧嚣热闹。
李景转头吩咐李晏:“你将囚车上的几个人送去刑部大牢,然后再进宫赴宴。”
李景归京之前,便令人快马送奏折进京。永嘉帝和一众臣子都知道他的行程。等进宫后,少不得要有一场宫宴。
李晏笑着应下,策马去囚车边安排不提。
李景和方子詹周礼等人,则一路策马进宫。
……
“启禀皇上,太子殿下已经进了宫门,很快就能到文华殿了。”刘公公快步进殿,一脸喜色地禀报。
永嘉帝脸上没见太多喜色,略一点头:“朕知道了。”
乔阁老目光一闪,上前一步,笑着拱手道:“太子殿下在郑县赈灾奔忙,解百姓忧苦,为皇上分忧。有这样的储君,臣等也觉心中快慰。”
罗尚书也上前一步笑道:“乔阁老说的是。太子殿下一路辛苦奔波归京,臣等想出殿迎一迎,请皇上恩准。”
吏部余尚书和乔阁老政见时有不同,不过,对太子殿下一样敬重爱戴。笑着拱手道:“臣也想出去迎太子殿下。”
其余几位尚书纷纷出言附和。
永嘉帝目光闪了一闪,笑着说道:“也好,诸爱卿出去迎太子。”又吩咐大皇子四皇子:“你们两个也一起去迎太子。”
大皇子四皇子笑着应下。
众人一同出去相迎。
永嘉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众人的背影。
刘公公忽然心跳有些快,很快垂下头。
他伺候永嘉帝多年,对永嘉帝熟悉至极。永嘉帝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瞒不过他的眼。
太子在外奔忙几个月,劳苦功高。可看永嘉帝的神情,对太子归来显然没多少高兴的意思……
想想也是。人一旦生出嫌隙,就处处都不对。做什么都能被挑出刺来。
刘公公正想着,耳畔忽地响起永嘉帝的声音:“刘公公。”
刘公公回过神来,恭敬地应道:“奴才在。”
“太子颇得人心哪!”永嘉帝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
刘公公心中一跳,恭声答道:“太子殿下怜惜百姓,爱护臣子,便是对着身份卑贱的奴才们,也彬彬有礼。得众人爱戴,也在情理之中。”
永嘉帝笑了一笑。
片刻后,太子李景在众臣的簇拥下进了文华殿。
第五百三十章 归来(二)
李景站定后,躬身抱拳道:“儿臣见过父皇。”
永嘉帝欣然一笑,起身走过来,扶起李景:“太子在郑县劳苦数月,朕心里一直惦记牵挂。今日总算安然回来了。快些起身!让朕看看,黑瘦了没有?”
李景顺势起身,笑着说道:“儿臣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再者,儿臣多是张口吩咐,真正跑腿做事的,是一众东宫属官和新上任的郑县官员。辛苦的是他们。父皇要论功行赏,赏他们便是了。”
这一席话,说得坦然又大气。
乔阁老等人心里暗暗点头。
居功不自傲,肯为下属请功,这才是众人称道的大魏太子。怪不得东宫上下一心。有这样的太子,真是国朝之福。
永嘉帝也很欣慰,笑着赞李景:“太子去郑县数月,果然长进了不少。好!有这样的太子,是大魏之福,也是朕的福气。有朝一日,朕将万里江山传给太子,也能安心合眼了。”
李景忙道:“父皇春秋鼎盛,寿元绵长,怎么说出这等不吉利的丧气话来。儿臣只盼着父皇活千岁万岁,儿臣永远做太子才好。”
永嘉帝笑了起来:“众爱卿听听,太子多会拍朕的马屁。”
乔阁老笑着接了话茬:“太子一片孝心,赤诚可鉴。怎么就是拍马屁了。”
“要拍也是龙屁才对。”素来端方的罗尚书也开起了玩笑。
众臣十分捧场,一同笑了起来。
永嘉帝哈哈大笑:“好好好,儿子哄亲爹高兴,天经地义。朕已经很久没这样高兴过了。来人,传朕口谕,令御膳房备膳。今日正午,众爱卿都留下用膳。”
乔阁老罗尚书等人齐声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