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3 章(1 / 1)

簪头凤 寻找失落的爱情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内宅,照顾珍姐儿。哪里还有精力过问五弟。以后他的事,由我来管,你别理会。”

孟云萝撇撇嘴:“你当我愿意管他。他住在我们府里,我又是做嫂子的,不闻不问的,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我一片好心,你们兄弟都不领情,真是自作多情。”

李昊轻笑一声,伸手将她搂入怀中,耳鬓厮磨悄声低语:“你对他好,便是对我好。我心里都记着呢!”

孟云萝心头一热,俏脸浮起了红云,将头依偎进李昊的胸膛:“有你这句话,我再辛苦操心也值得了。”

李昊伸手摸索,直摸得孟云萝全身火热发软,然后低声笑道:“明日休沐,我陪你和珍姐儿一同去孟府待一日。”

孟云萝既惊又喜:“你真的陪我们回去?”

李昊柔声道:“以前我闭府静养,一直没出府走动。以后我得了空闲,常陪你回去探望岳父岳母。”

这样的柔情,这样的体贴,令孟云萝心醉神迷,伸手紧紧搂住了李昊的脖子。

李昊低头吻了她片刻,然后笑道:“我去五弟那儿,一会儿就回来。你先去沐浴,在床榻上等我。”

孟云萝红着脸满心甜意地去了。

孟云萝一走,李昊脸上的笑意一敛,目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厌色。很快隐没眼底,迈步去了李昌的屋子。

……

不知李昊和李昌说了什么,隔日一早,李昌终于肯露面了。面色黯淡,一双细长的小眼没精打采。

孟云萝气色红润,笑意盈盈:“五弟的身体可好些了?”

李昌低声答道:“谢三嫂关心。我已经好多了,今天就去书房读书。”

其实,李昌好不好的,孟云萝根本不关心。不过是做做样子给李昊看罢了。

孟云萝装模作样地关切了几句,然后领着女儿,在李昊的陪伴下坐上马车,回了广平侯府。

广平侯今日也在府中,见女儿女婿一同回来,颇为欣慰。当日正午,孟家设了家宴,老少齐聚一堂,十分热闹。

家宴后,广平侯夫人和女儿独处,说起了私房话。

“你近来和殿下相处得如何?”广平侯夫人细细打量几眼,轻声问道。

其实,日子过得好不好,看一看面色就知道了。

孟云萝气色红润,脸颊娇艳如花,眼里的笑意和幸福遮也遮不住:“殿下待我好的很。之前半年,一直在府中静养,陪伴我和珍姐儿。如今上朝听政,忙完正事就早早回府。从不在外过夜。”

说着,咬了咬嘴唇,悄声笑道:“前一段时日,有人在宴上赠了一个舞姬给殿下。殿下当时就拒绝了,连手指都没碰一下。”

广平侯夫人眼中有了笑意:“好好好,总算熬到苦尽甘来了。”

孟云萝娇嗔不依:“哪里是苦尽甘来。我嫁给殿下之后,从没过过苦日子,一直都是甘甜的好日子。”

广平侯夫人被逗得笑了起来:“是是是,你以前诉的苦落的泪,都是装出来的。”

孟云萝哪里还记得以前说过什么,笑着说道:“总之,能嫁给他,定是我上辈子积德,修来的福气。”

真是个傻丫头。

被几句甜言蜜语和温存体贴哄昏了头。

广平侯夫人心里暗暗叹口气,口中却顺着女儿的话音笑道:“你们夫妻恩爱和睦,自是一桩好事。我也为你高兴。珍姐儿也快三岁了,这个时候,再怀一个,生个儿子才好。”

孟云萝微红着脸,低声道:“殿下之前为苏妃守孝一年,如今出了孝期,我也盼着早些有喜。”

母女两个说着私房话,孟云萝冷不丁地问了一句:“母亲近来和父亲如何了?”

广平侯夫人抽了抽嘴角,表情像吞了只苍蝇似的:“还好。”

广平侯抽过一回疯,之后时不时地就要来她屋子里留宿。她越是不情愿,他越是要来。她再气再恼也没办法。

还能怎么样?

只当是被狗咬了一口又一口。

孟云萝疑惑地看了广平侯夫人一眼:“母亲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又和父亲吵架了?”

广平侯夫人不乐意说这些,随口道:“我和你父亲老夫老妻的,哪里还吵得起来。你好生过你的日子,不必为我操心。”

很快将话题扯了开去。

另一边,广平侯正和李昊在书房里说话。

自大皇子右腿废了之后,广平侯对李昊这个女婿便格外上心。攻打楚国京城一战,广平侯将手中亲兵都给了李昊,在李昊打了胜仗后,又大肆在军中为李昊扬名。

这半年多来,李昊足不出府,实则私下和广平侯时有书信来往。翁婿两个也愈发亲近。

李昌求亲一事,李昊早就私下告诉广平侯了。翁婿两个到一处,很自然地说起了此事:“五皇子的亲事,殿下到底有何打算?”

李昊目光一闪:“吏部余尚书有一个嫡出的孙女,颇有才名。”

广平侯一听便懂,点了点头:“五皇子和余家结亲,倒也合宜。”

第五百章 结亲

大魏共有四处精兵,分别是陆临执掌的荥阳军、广平侯麾下的孟家军、濮阳侯统领的赵家军,还有梁大将军统领的御林军。

几位皇子妃和太子妃,正出自这些将门。

到了五皇子这儿,大魏江山平定,基本没有大仗可打,武将们在朝堂中的分量渐渐减弱。永嘉帝必然会抬举文官,和武将们抗衡,这是帝王心术的平衡制约之道。

之前所谓和陆家结亲联姻,不过是设下的计谋。李昊料定了陆家绝不会应,借此事离间天子和东宫的父子情。

这些文官,在武将们势压朝堂的时候,团结一致对外。现在战事平息,朝堂里文官们分量越来越重,不过,文官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派系也渐渐明显。

文官以乔阁老为首,礼部罗尚书和乔阁老一个鼻孔出气。另一派,就是吏部的余尚书。工部金尚书,和余尚书私交甚笃。

户部尚书一心掌管国库,从不参与党争。刑部尚书是根墙头草。

李昊真正想为李昌求娶的,是吏部尚书府的姑娘。

“五皇子和余家结亲,殿下借着联姻,可以拉拢余尚书一派。”广平侯低声道:“不过,此事急不得。余尚书和乔阁老政见虽然不同,却也是太子的支持者。”

太子李景,是永嘉帝唯一的嫡子,在一众文官心中,李景天然就是皇位的继承者。

而且,李景年少聪慧,平易近人,又在战场立过无数战功。储君之位安然如山,轻易撼动不了。

想将余尚书一派拉拢过来,不是易事。

“岳父所言,我心里都清楚。”李昊缓缓说道:“岳父放心,我不会急着做什么。等和余家结了亲,便有理由走动。此时急不得,也不能急。”

“好在我和五弟都年轻,父皇也是春秋鼎盛之年。我们多的是世间。”

广平侯呵呵一笑,目中满是欣赏:“说的没错。成大事者,一定要沉得住气。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能有这样的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