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0 章(1 / 1)

簪头凤 寻找失落的爱情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也格外轻快。

孟妃就没那么畅快了。

太子和四皇子都回来了,大皇子还在军营里。也不知大皇子的腿伤到底如何了……一想到大皇子的腿上,孟妃就更笑不出来了。

一个宫人恭声禀报:“启禀太后娘娘,太子殿下携太子妃和四皇子殿下一同来请安。”

赵太后高兴不已,忙道:“快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太子一行人进了殿内。

太子和四皇子一同跪下,给赵太后磕头:“给皇祖母磕头请安了。”

“孙儿走了这么久,心中一直惦记皇祖母。”

赵太后见了两个皇孙,心里十分高兴,亲自起身扶着两人起来,然后握着兄弟两个的手笑道:“好好好,都平平安安地回来就好。”

等仔细端详两眼,赵太后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瞧瞧你们两个,脸色一个比一个虚浮。是不是昨夜都没睡好?”

兄弟两个颇有默契,异口同声地应道:“长途行军,太过疲累,歇两日就好了。”

赵太后也没那么好糊弄,重点瞥了李景一眼:“太子有伤,是该好好养着,不能过于纵情。”

李景面不改色地应了。

众人各自扭头笑了起来。

陆明玉脸颊微热。不过,赵太后没明着说,她也不能去辩解什么,只能当没听见。

乔皇后看了儿子一眼,也觉心疼。

当着众人的面,总得为儿子撑着颜面,也得给儿媳留些颜面。乔皇后咳嗽一声笑道:“阿景一直在养伤,现在身子虚弱,面色确实不及往日。母后疼惜阿景,看着难免心疼。”

乔皇后唯恐赵太后说什么让人难以下台的话,很快扯开话题:“皇上已经领兵攻破了楚国京城。再过一段时日,大军就能启程回京了。”

赵太后的注意力果然转移过来,乐呵呵地说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听闻三皇子第一个领兵攻进楚国帝都,还亲自斩了楚王,立了头功!”

一提三皇子,众人立刻就想到了被处死的苏妃,各自瞟了陆明玉一眼。

陆明玉神色未动,淡淡笑道:“三皇子立下大功,回京之后,父皇定会论功行赏!苏妃娘娘在九泉之下有知,也该安心了。”

众人:“……”

这话听得人后背凉飕飕的。

看来,陆明玉是半点不惧三皇子回宫报仇啊!

李景眸光一闪,笑着接过话茬:“三弟骁勇善战,立下如此大功。等他回京了,我第一个为他请功!”

得,夫妻两个一条心,别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秦妃有意戳一戳孟妃的心窝,故意笑道:“就是不立什么功劳,能全须全尾地从战场上回来,也是万幸了。”

孟妃阴恻恻地盯了秦妃一眼:“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是讥讽大皇子伤了腿吗?”

有赵太后这个靠山在一旁,自己的儿子也在,秦妃腰杆挺得直直的,半点不怕孟妃:“孟妃哪只耳朵听出我有讥讽之意了?皇后娘娘可得给臣妾评评理,臣妾有哪句话说得不妥了?”

乔皇后厌恶孟妃,对爱煽风点火的秦妃也没半点好感,瞥了一眼说道:“孟妃不乐意听,你少说几句就是。”

秦妃这才住了嘴。

大皇子妃一直垂着头不吭声。

孟妃心中气血翻涌,忍不住瞪了大皇子妃一眼。这个儿媳,就像个哑巴一样,别人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连屁都不放一个。

乔皇后笑着催促道:“太子和四皇子今日要去见百官,还要设宫宴。别在这儿耽搁时间了,快些去金銮殿吧!太子妃留下说话便是。”

李景和四皇子一同应下,拱手行礼作别。

四皇子颇为促狭,故意扶着李景的胳膊,低声笑道:“二哥可别脚下发软摔着了,我扶着二哥。”

李景笑着瞪他一眼,也没拒绝,任由四皇子扶着离去。

乔皇后抽了抽嘴角,很快收回目光,对陆明玉笑道:“周院使在东宫里照看珝哥儿,正好让他一并为太子看诊调养身体。”

陆明玉微笑着应是。

第四百二十七章 扬名

金銮殿里,群臣皆至。

太子殿下和四皇子一前一后进了金銮殿,众臣一同拱手相迎:“臣恭迎太子殿下,恭迎四皇子殿下。”

双腿有些漂浮虚软的太子殿下,此时站得格外稳,抱拳向众臣还礼:“这一年多来,诸位辛苦了。我代父皇谢过众臣。”

众臣齐声应道:“臣等为国尽忠,理所应当,不敢当太子殿下这一礼。”

李景坚持行了一礼,然后才坐下。

金銮殿上,只有两个人有资格入座。一个是永嘉帝,另一个是太子。其余皇子进殿,只能站着。这一年多来,龙椅和旁边的椅子都空荡荡的,今日,椅子上终于有人坐着了,众臣的心也格外安稳踏实。

再一想到大军大胜即将还朝归京,更是愉悦欢喜。

至于太子殿下受伤未愈,只要没有性命之忧,慢慢将养就是。

总之,李景一回来,朝堂内外的心彻底安定了。

乔阁老率先上前,拱手说道:“老臣斗胆,恭问殿下身体安康。”

这是代众臣问一问,太子殿下的伤势重不重。

李景温声说道:“我身上的伤没有大碍,将养数月,就能恢复如初。诸位不必忧心。”

紧接着,一众尚书各自上前,纷纷询问关切太子殿下的身体。

李景很有耐心,一一应对。

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加起来足有百余个。真正有资格启奏说话的,不过寥寥数人。太子殿下和重臣们之间的对话,是有意说给众臣听的。众臣亲耳听到这等话,心中顾虑去了大半。

朝中武将所剩无几,今日梁大将军也上了朝。

李景看向梁大将军,张口说道:“此次燕兵攻城,能守住京城,大败燕兵,梁大将军当居首功。”

梁大将军木讷少言的脾气,人尽皆知。以他的性子,此时回一句“这都是臣分内之责”就差不多了。

没曾想,不喜多言的梁大将军,今日话格外多:“太子殿下盛赞,末将愧不敢当。当日末将领兵镇守正德门,身负重任,心里压力不可谓不大。”

“太子妃娘娘令人送信给末将,提醒末将,不管燕兵使出什么阴谋诡计,都以守住城门为先。很快,燕兵就驱使无辜百姓冲城门,屠戮残杀百姓。”

“当时军心动摇,城门差一点失手。末将不得不狠心下令,让士兵们射箭阻拦。”

“城门是守住了,被赶着攻城的百姓也都惨死。将士们心中痛苦,末将心里也难受至极。可为了京城安危,不得不这么做。也亏得太子妃娘娘提前写了这样一封信,否则,末将一旦动摇,没有及时下令,后果不堪设想。”

“再过几日,太子妃娘娘又令人送信来。末将才知道,太子妃娘娘不顾自身安危,亲自领陆氏暗卫出了城门,绕行数百里至燕军后方,夜袭军营,刺杀燕兵主将。”

“太子妃娘娘一举得手,燕拓死后,燕兵军心溃散,军营大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