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8 章(1 / 1)

我可能有点强 江天寥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官,造福一方,足矣。

而不是活到今天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一步踏出,千里青锋。

从第六道宫门到第十道宫门,郭崇韬重回大天象境,他清出一条大路,站在气喘吁吁的耶律瀚海身后,将手中的扇子再次甩开。

隔着两道宫门,看着远方的文德殿。

轻声道:“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君臣之义,或许,下辈子吧。

折扇不再摇动,郭崇韬如同一个泥塑一样站在那里,耶律瀚海回了两口气后感觉不对,转身一看,面容微微僵硬。

死了?

这个人,居然会这么简单的就死了?

“我来!”

郭崇韬替他们冲开四道宫门,剩余的最后两道宫门,李璇玑便眼中精光绽放,化为一道华光,直冲而去。

并非一定要当皇帝。

也并非这盛世换了姓名不行,而是天下需要正统纲常,大唐,就是那个正统,只有礼法不乱,天下才能太平!

大唐,必兴!

天象圆满,至此为止,李璇玑三境圆满,更是直升陆地神仙,一剑既出,青莲如歌,明月相随,剑气横拉数百米,经久不散,再破一门。

至此,从第六道宫门至十一道宫门间,有数千米剑气横至,足以让李和闲庭而过。

与约定的,只剩下最后一道宫门了。

而这最后一道宫门,却也是最难破的,因为前面的动静,最后那道宫门的守军已经开始层峦叠嶂,无数盾甲林立。

一里间距之内,足有三千盾甲结阵而守。

这要一剑击破,非得越女来此不可。

剩余的几人当中,老总管显然办不到,花蕊夫人更是如此,耶律瀚海有可能,但是他绝不会为了这丝可能去拼命。

所以,只剩一人……天刀。

天刀看了并没有说话,只是缓缓闭上了眼睛,手,来到了腰间的刀上。

先天指玄是什么?

江湖武夫会说,那是武道的最高境界,是有如神话般的技艺。

修道之人会说,那是内修的极致,是脱离凡胎逆天改命的开始,是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刀只是一届武夫,不懂修道。

什么内力、修为,那都是他在追求让刀变强过程中的副产物,他的一身,都是在考虑如何让刀更强,其余,没有考虑过。

所以,跨入先天指玄的那一步,就是以刀入道的那一步。

在摩斯科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

只有刀上肩负天下苍生的时候,手中的刀才会最为锋利,最为厚重,关于历史,他并不是怎么清楚,但是,他已经感受到了世人对于大唐的执着。

所以,不妨以这一刀,替世人展开大唐梦的实现之路!

我有一刀,可载苍生!

此刀出,天地明光,一刀破尽三千甲,刀气凌于御阶前,天刀握着手中的刀,有些……怅然若失,他没有跨入先天指玄境。

而是……得了大天象。

这,再入先天指玄的难度,不就更高了吗?他可不像李和那样,可以倒着练,能够先入先天天象,再入先天指玄啊。

天刀出完这刀,有些迟疑。

李和却发觉到了其中的奥妙,拍了拍天刀的肩膀,说道:“以武入道,到先天境,需赤子诚心,浑然天成。”

“当你不再执着于刀的时候,便是踏入先天指玄之日。”

天刀听闻,若有所思。

而指点完天刀,李和则看向文德殿,看着从里面走出来站在门口的柴荣,喃喃说道:“既然你们都做到了这个地步,就让我来试试谁的信念更强吧……”

263、先天天象

柴荣站在殿前,看着绵延数公里的剑气和刀意,看着无数忠心的将士奋不顾身的想要闯进去阻拦敌军的身姿,他深深的吸了口气。

局面到如今这个地步,他以自身为诱饵,以后周存亡为诱饵设下的陷阱,终于可以收官了。

皇宫内联军杀得正酣,他们并不清楚,汴梁如今也正在激烈的清洗当中,七十万禁军,皇宫可装不下那么多!

这里,只有四十万大军。

剩下的三十万,在清洗全城,玄武司也好,明月宫也罢,其余的所有江湖势力,各国密探,旧朝残余,在今天,都要统统拔光!

后周,在拔出这些病创之后,将焕然一新,全新起航。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度过眼前这关。

看着缓缓走进的李和,柴荣抬手制止了想要过来护卫的士卒,也制止要挡在他身前的陈抟,他直面李和,说道:“先生觉得,这天下还叫大唐么?”

“应该不叫吧。”

对于柴荣的问题,李和没有特意去站立场,只是单纯的觉得五十年乱世之后,三代人都过去了,世间应该没有多少人记得大唐了。

大唐对于世人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盛世的符号。

他们渴望的只是盛世,而非大唐。

李和从来就不是什么非要站在大唐这边,相反,他更看好柴荣和赵匡胤,如果不是知晓历史,他其实还要更看好一些。

这两朝两代的君王,将来都不可避免遇到一个问题。

早亡。

这两人死得早,然后继任者不咋地,赵匡义那小子还有“烛影斧声”的典故在那,是不是正经继位都是两说。

大宋三百年,实在是不咋地。

想要跟大唐比,那实在是差了太多,辽、金、蒙古,连续换了三轮对家,都被压着打,最后直接被灭了,断了神州正统,实在是难以言说。

也就是知道历史,李和才像看看,心意世界中的赵匡胤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所以,才有这一试。

柴荣听到李和的回话,这大概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李和,看到这个忽然出现在江湖,护送了传国玉玺一路,将玉玺交给赵匡胤的年轻人。

他发觉,这个年轻人,其实并非很在乎……

“先生既然知道世人眷恋的只是那个盛世,而非大唐,为何还要站在大唐那边,我大周,明明就有吞并天下的姿态了。”

“嗯,你要是能多活二十年,我当然帮你。”

“什……”

柴荣一激动,即便才服了丹药,也忍不住咳了咳,遮掩着的手心处立马一片殷红,他有些震惊的看着李和说道:“先生竟然看出来了?”

“差不多吧,你还能活几年?”

“最多三年。”

“赵匡胤知道吗?”

“知道。”

“这样啊……”

李和点了点头,随后,他气沉丹田,喝声喊道:“赵匡胤,你还不出来?!!!”

音若春雷,赵匡胤倏然转醒。

他弯腰捡起掉落的书本,将其放回书架原位,深吸了一口气,推开了崇政殿的殿门,缓缓走出,走得不快,但却瞬息之间来到了文德殿前。

他看了眼李和,看了眼皇宫内交战的情况,又看了看柴荣。

来到柴荣面前,单膝跪下,请礼道:“陛下,末将来迟,望陛下恕罪。”

柴荣咳了咳,挥手示意赵匡胤自己起来,有些虚弱的说道:“你脑袋不灵光,最符合这个乱世的做法,那就是一拳一拳的砸过去。”

“今天,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