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竹节盏(1 / 1)

保护我方反派大佬 洛云舟舟 2785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64章 、竹节盏

  一番热闹过后, 首辅提醒道:“好了,诸位稍安勿躁,该二皇子殿下发话了。”

  众人的声浪终于是弱了下去, 接着便听楚天策沉声道:“本皇子想选的是通政使大人。”

  通政使乃通政司之最高长官。通政司负责掌管的是密封章奏, 是一个直属于皇帝的独立部门。

  意思也就是说,若朝廷内外、京城地方、亦或是寻常百姓,凡是要上密书的, 皆会先经由通政司统一审理和把关、决定后续相关事宜。

  这位通政使大人在传言中便是非常严谨苛刻的一个人, 一看就知道十分对楚天策的胃口。因此一开始楚天策说想选通政使的时候,云丹就感到是在意料之中。

  通政使身穿二品绣锦鸡纹紫袍官服, 是个年逾五旬的男子, 脸上虽也有许多皱纹,但头发还未变得完全斑白,看起来比大理寺卿倒是年轻些。

  他在恭敬而恳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和日后好好辅佐皇子的决心之后,楚天策便也走过去与他坐到了一起。

  接下来,楚天澜选择的则是翰林掌院学士。

  翰林院主要负责的是对官员的培育, 上承主持科举考试的礼部, 下接掌管官员任免的吏部。在场的诸多议政大臣也都是自翰林出身。

  翰林院虽然与礼部、吏部有相关交接事务, 没有像大理寺、御史台那样和六部分离开来,但却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与礼部、吏部交接, 意味着几个部门之间有形成紧密联系的可能——既有可能合作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有可能彼此割裂——同时也具有自己本身的独立性和生命力。更何况, 翰林还是诸多未来大臣的“发源地”, 可以说是一个权力的摇篮。

  诚然,这样确实更难管理, 而且其中牵扯到的人非常多, 也就一定包含了不少太后与首辅的势力, 一旦有所疏忽,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麻烦。

  但若是处置得好,说不准能将三个部门都收入麾下。

  云丹就没有胆子去选这样职位的太师,但楚天澜这样做,她并不觉得奇怪。

  他有这个能力。

  在原书《万般荣宠太子妃》中,后期的楚天澜就在政治事务上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水平。

  翰林掌院学士是个上任不久的新官,同样身着二品绣锦鸡纹紫袍官服,看起来颇为年轻,也就约莫而立之年的模样,对于自己能被三皇子选为太师这件事情实在是受宠若惊,对着他言辞激动地说了好一番充满了书卷味的文人感想口语版小作文。

  最后轮到楚天纯。

  大概是经过前面几个哥哥姐姐的缘故,楚天纯看起来已经一点都不紧张了,只是平平说道:“户部尚书宋大人。”

  “哇,真的吗?”

  户部的宋尚书是个看起来颇为年轻的女子,看起来估计比那翰林掌院学士还要小上几岁,但坐在尚书这个位置上已经有几年了。她身穿三品绣孔雀纹绯袍官服,双手交叠地放在脸颊旁,眉眼弯弯。

  楚天纯看向她,轻轻点头。

  户部尚书宋大人热情地朝他招了招手:“四皇子殿下,快坐过来吧——哎呀,殿下可真是太讨人喜欢了!”

  楚天纯愣了愣,可能是想不清楚为什么自己突然就“讨人喜欢”了。但他还是乖巧地朝她略一颔首,便在宋尚书愈发灿烂的笑容中走到了她身旁落座。

  “恭喜宋大人!”

  “宋大人可是被四皇子殿下一眼就挑中了!了不起!”

  宋尚书一边沏着茶,一边笑呵呵地应着:“那是,那是,可不是了不起吗?”

  她的一双巧手娴熟地做着一系列沏茶的动作,眼睛却是连看也不用看一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后便将其中的一盏递给了楚天纯:“上好的蒙山茶,殿下尝尝看。”

  “多谢。”楚天纯点了点头,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继而便捧起那竹节盏抿了一口,“好香。”

  “对吧对吧?”宋尚书顿时双眼发亮,又继续去给其他人沏茶,一副心情顶好的模样。

  其他议政大臣便纷纷向她道谢。

  “多谢宋大人!”

  “唉,这大半夜的,就是要来盏茶才有精神。”

  “可不是嘛,在下所居距离宫中遥远,才子时就起身,几乎是一夜未眠......”

  “真是许久未有于这般时间开议政大会了。”

  “一路坐马车过来,这老腰都快不行咯......”

  ......

  “好了好了,闲话也谈了,好茶也用了,现在正式开始本次议政大会吧。”首辅颇有些无奈似的,抬手制止了众人的话头。

  云丹双手捧着竹节茶盏,看了首辅一眼。

  这么瞧,真的很难让人相信那个能与太后分庭抗礼的首辅就是这样一个无甚架子的男子。

  云丹又扫视了一下在座的诸位议政大臣。

  她转念一想,不过也是,这些大臣看起来性情各有千秋、脾气迥异,也都是有主意的、不好惹的主儿,再加上楚帝倡导思想碰撞和百家争鸣,若首辅只是一味地用自己的权力去镇压其余人,恐怕容易引起反噬。

  ......不,应该说如果他用的是那样的策略,可能根本就坐不到如今这个首辅的位置。

  更何况,议政处还有一些人并不是站在他那一边的。这些不跟他同一条战线的大臣中,除了太后的势力之外,也有些其余较小的势力。

  另外,还有就是不掺和这些事的,比如三法司。

  毕竟议政处相当于六部的上级总管,代表的是臣政。而在本朝,政、法、军三者是大致分离的,这一点在议政大臣的人员设置上体现得就很明显。

  虽然为了广纳意见,三法司等法权和军权部门中也有能成为议政大臣的,但数量相对较少。比如大理寺中的议政大臣就只有大理寺卿和少卿。

  锦衣卫、禁军、通政使这些是直属皇帝的私人部门,同样不属于臣政,因而也只有为首的一两个最高领导人能成为议政大臣。

  而像翰林院、六部这些专职政权的部门,其中的议政大臣就非常之多了,上至尚书,下至各种分支的小长官、京城官员、地方官员等都有。

  而且一般而言,代表法权和军权的长官都会有意识地避嫌,不跟其余大部分代表政权的议政大臣走得太近,掺合事情也较少。

  正在云丹思考的同时,其余大臣听了首辅的话,也渐渐安静下来。

  在一片久违的静谧之中,首先发话的是工部尚书。

  他首先将此次由端王、京兆尹和锦衣卫指挥使汇总上来的情况略谈了一遍,接着便将手上的那些文书传递给众人一一细看。

  接着,便是一同前往出宫的那些其余六部官员开始各自的观点陈述。

  云丹是跟着一起去的,基本上的情况也早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因而没有过多地去听,而是饶有兴致地观察起了旁边众人的反应。

  在这期间,已经有不少人忍不住在底下蠢蠢欲动,或是认真记着要点,或是与身边的人窃窃私语,或是在面前桌案的纸上挥毫,似乎是在打稿子。

  然后,就来到了万众瞩目的发言环节。

  这些个一堆议政大臣,云丹根本就分辨不清到底谁是谁,谁又有个什么职位,谁的人际关系又如何,谁又属于哪个派别......

  随着时间过去,他们的言辞也变得愈来愈激烈,云丹的脑海也越发混乱,只知道仿佛有无数个不知姓甚名谁的炮弹在耳边争先恐后地炸响。

  “简直是一派胡言!”

  “如今点翠街居民虽已得到安顿,但长久之计未议,若在此时贸然将京兆尹革职,百姓只会惶惶不安!只怕会引起动荡!”

  “京兆尹失职是有目共睹的事,我看大人是要打着民生的名号徇私包庇!”

  “在下附议!有道是奖赏分明,既已铸成如此大错,就算不是故意为之,又能如何?”

  “京兆尹恐能力不足以胜任罢!”

  “那大人倒是说说,将京兆尹革职,谁来顶这个位置?”

  “在下隐约记得,令弟似乎是京兆府二把手?”

  “啧啧,借着民难趁机爬位,这种事也做得出来啊!真是令老臣万分敬佩!”

  “不过这也像是大人会做出来的呢,在下早就见怪不怪......”

  一开始众人虽也有些按捺不住,但好歹也是依循次序发言,只是语气激动了些。

  发展到后来,眼见这场议政大会已经快要变成一场骂战。

  有人拍案而起,有人大声怒吼,有人阴阳怪气,有人指天指地发毒誓,甚至有部分官员开展了拐弯抹角的人身攻击和亲戚问候。

  一群头戴乌纱帽、身穿类似官服的议政大臣们唇枪舌剑,云丹只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别说什么分析局势了,她连人都没认全!

  【宝贝,现在这个在说话的是礼部侍郎......】

  【宝贝,旁边那个乌纱帽歪向左边的是京兆府的右扶风......】

  尽管玛卡巴卡不断地在脑海中提醒着自己,云丹也只顾得上去辨认众多大臣,要再去记下他们的话以及其中更多的深意、弯弯绕绕,却是不可能了。

  云丹在四处横飞的唾沫中默默将自己的那盏蒙山茶放到了膝盖上,以免其被殃及池鱼。

  又头晕脑胀地听了半晌,云丹捧起竹节盏抿了一口,继而叹了口气,在脑海中对玛卡巴卡道:【当官可真不容易啊!】

  作者有话说: